爭議訊息澄清專區(含食安)
激素催熟鳳梨!吃多恐性早熟?
- 發布日期:104-04-30
- 點閱人數:20415
使用生長激素不會提高鳳梨甜(糖)度,反而會降低甜(糖)度。而且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種類與動物生長激素種類完全不同,實在不應混為一談。
有關媒體「激素催熟鳳梨!吃多恐性早熟」的不實報導,農業試驗所為恐以訛傳訛特別說明指出,該則新聞報導中所述目前鳳梨果實甜度高是因為使用生長激素,其實是不正確的說法,因為使用生長激素不會提高鳳梨甜(糖)度,反而會降低甜(糖)度。而且,植物生長激素與動物生長激素完全不同,實在不應混為一談。
鳳梨使用植物生長激素不但不會提高甜(糖)度,反而會降低甜(糖)度。臺灣鳳梨果實糖度高酸度低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鮮食鳳梨品種改良的結果,同時由於今年因暖冬與氣候乾旱的影響,也是導致鳳梨糖度較往年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早年鳳梨罐頭外銷加工時期,曾有在原料果上使用生長激素藥劑的情形,當時使用的原因為可增加果實周徑與提高水分含量,但缺點為果實甜度(可溶性固形物)與酸度因而下降。
至於可否依據鳳梨果實之果心大小與果目外觀,作為是否使用生長激素的判斷呢?其實鳳梨果心大小與品種特性、植株大小及生產季節有關,例如臺農17號金鑽鳳梨即屬大果心品種,故果心大小與有無施用生長激素不一定有關係。而且,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種類與動物生長激素種類完全不同,實在不應混為一談。
-
本專區內容歡迎大家全文轉載。回應留言係提供各界人士發表及交換意見,原則上將不會逐一回應答覆,亦請勿發表無關言論。若您有需要尋求答覆的問題,建議選擇下列三種管道之一,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1.利用本頁右上角之「我要提問」功能,提出您寶貴意見。2.利用本部「首長信箱」投書。3.電話(或手機)撥打「農業諮詢專線」4499595(手機請加02)詢問。請各位網友注意網路禮儀,發言內容須就事論事,發表意見時,應尊重他人之權益及隱私,不得發表毀損他人名譽、不實言論、妨害風化、無理謾罵、廣告商業行為、與本專區不符之言論,本部有權不予顯示或刪除,發表人不得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