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第三季
農委會「農業資訊科技應用發展」電子報 健康 效率 永續經營
訂閱   取消訂閱   客服信箱
 
【專題報告二】農業之氣象諮詢與災害預警系統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
作者:姚銘輝 陳俊仁
 

壹、前言及背景

農民栽種農作物常常需要氣象資料以作為產量預估、災害防範及栽種作物選擇規劃之用,為提供廣大農民對氣象訊息的需求,農業試驗所開發『農業氣象諮詢系統』網站,透過網路地圖提供互動式查詢,農民可依所在位置查詢最近氣象站位置及氣象資料,並依空間面化功能查詢發生氣象災害的機率,作為當期作災害防範及下期作種植作物選擇的參考。

貳、目前現況及問題

我國目前約有1052個氣象站設置(圖1),但同時有溫度及雨量資料僅有183站,且大部份測站設在高山、海邊及離島,分布在農業區的測站寥寥可數,特別是日射量對作物生長非常重要,但除28個氣象局屬站有觀測外,其餘各站皆無觀測值。民國79年建置完成之農業氣象觀測網,主要在加強農業生產區氣象站分佈不足的缺點,同時與作物生產所需氣象資料作結合,可補強農業生產區氣象站不足的問題,但由於台灣多山及崎嶇地形,空間上氣象變化差異極大,農民種植地點可能位於山區或離氣象站極遠,如何取得種植地的氣象資料是農民的需求。此外,氣象災害造成農作物受害,每年約有10億至200億元間的損失,約佔農業總產值2-5%。氣象災害類別以颱風、豪雨、寒害及旱害為主,其中颱風及雨害佔災損金額95%以上。雖然災害對農作物生產影響甚鉅,但災害預測能力仍非常薄弱,這是科學上的限制,各國皆然。

圖1 我國氣象站分佈圖
圖1 我國氣象站分佈圖

參、引進何種技術及如何解決

系統開發著重於區域面化氣象資料的查詢功能,使用者可在Google map圖台標定所在位置,由地理資訊系統運算得到所要之氣象訊息。此外,災害預測能力雖然薄弱,但利用歷史氣象資料透過機率分析方式,可讓使用者對於災害發生有所警覺而加以防範,本系統對於災害預警是利用發生機率呈現,由長期歷史資料由統計方式計算各區域或各種災害發生的機率(P(k)),運算係利用普瓦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理論。

k:災害生次數(期望值) α:平均每年災害發生次數

氣象災害的定義目前並無統一標準,本系統綜合過去資料,將各項災害定義如下:

  • 雨害:連續3天,日累積雨量超出100毫米。
  • 乾旱:連續20天,日累積雨量少於0.5毫米。
  • 寒冷害:單一日,日平均最低溫度低於5℃。
  • 高溫害:單一日,日平均最高溫度高於35℃。
  • 風害:單一日,日平均風速大於20公尺/秒。

氣象預報或災害預警是農民最迫切需要的訊息,但短期內(至少十年)對於預報能力的提升仍無法期待,在現實狀況下,宣導災害發生機率的觀念,讓農民有對應之防範措施,才能避免損失。舉例而言,當中央氣象局預測颱風逐漸接近台灣,且72小時內侵台的機率達

  • 10—30%時:農民應疏浚排水溝及確保出水口通暢,固定或架設防雨設施,做好準備防颱作業。
  • 30—60%時:農民應利用塑膠布或不織布覆蓋農作物,瓜果類蔬菜可疏葉及應加強枝條固定。
  • 大於60%時:農民應提前採收及採取避難措施,等待颱風過境。

肆、解決後的成果及效益

目前農業氣象諮詢與災害預警系統之網站(http://amis.tari.gov.tw)已建置完成(圖2)。網站內容包括:

圖2 農業氣象諮詢系統之首頁
圖2 農業氣象諮詢系統之首頁

      1、氣象資料查詢

本系統之氣象資料主要由中央氣象局提供,目前約有534個自動站透過FTP方式,即時傳至本系統資料庫,非自動站則定期以人工下載方式更新,以確保本系統氣象資料之即時性及完整性。

氣象資料查詢可依行政區域、重要地標、已知座標,或由Google map圖台查詢。就資料內容可分為歷史資料及即時資料兩部分,歷史資料包括:

  • 時段統計:統計氣象站某一時段氣象資料,包括各項氣象因素之均值、極端值或累積值。
  • 連續資料:利用統計圖呈現查詢時間之大氣壓力、平均溫度、平均濕度、平均風速及累積雨量等。
  • 氣象分析評估:可查詢未來7週之預測氣象資料或不同年度之氣象趨勢分析。

即時資料包括:

  • 農業氣象觀測網:是由農委會及中央氣象局於民國79年所建立之氣象觀測網,共有一級站(每小時即時傳輸資料)17個及二級站( 提供月報表紙本)9個,氣象站由試驗所及各區改良場負責維護。本系統提供即時資料及過去兩週氣象變化曲線圖。
  • 自設站:為農業試驗所執行『作物優質生產整合資訊系統』所建置之氣象觀測網,依據不同作物別及氣象站分布之疏密程度,共架設21個自動氣象站,氣象資料是透過GSM撥接方式進行傳輸,每日撥接一次。

      2、災害機率查詢

氣象災害發生機率以百分比表示,以10年內不同災害發生次數之機率值為例, 每10年發生一次機率為 9.5 %,五次為39.4%,十次則高達63.2%。另可在資料庫中選取2個測站以上,面化災害發生機率圖以解決測站不足的問題(圖3)。

圖3 農業氣象諮詢系統所運算之氣象災害發生機率面化圖
圖3 農業氣象諮詢系統所運算之氣象災害發生機率面化圖

      3、二十四節氣由來

二十四節氣是由中國長江流域長期發展出來之農民耕作栽培曆,雖然台灣氣候型態與長江流域不同,但目前農民仍沿用此劃分法做為耕作時機的參考。二十四節氣雖用於農耕,但相關諺語及口訣已深入民間,與農民曆結合而發展出一套深具文化意涵的栽培曆。本系統收集二十四節氣相關天文、農業及文化資料(圖4),並以電子書方式呈現,也提供節氣間氣象資料查詢等,希望豐富網站內容的廣度,增加使用者的查詢意願。

圖4 二十四節氣相關資料、電子書及不同節氣之氣象資料查詢
圖4 二十四節氣相關資料、電子書及不同節氣之氣象資料查詢

      4、氣象單位轉換

氣象單位轉換包括溫度、氣壓、風速及光度等四種。其中量測光度有三種常用單位,包括輻射量(Radiometric;Wm-2),照度(Photometric;lux)及光量子(Quantum;μmol m-2s-1 )等三種,每一種量測方式有特定意義及適用範圍。1982年美國農業工程學會將光量子通量密度(quantum flux density)定為農業量測光強度之基準,因此,過去常用單位(尤其是照度)需轉換為光量子單位,由於常有農民及研究人員詢問相關問題,本系統將單位換算程式化,以提供查詢之用。

伍、後續推廣發展及應用趨勢

本系統除提供互動式查詢氣象資料及災害機率外,也可透過申請會員而得到更多訊息服務,例如提供各氣象站月報表及詳細氣象資料,設定每一氣象因素之臨界值,或氣象災害超過某一百分比則發出警告訊息,以提醒農民加強災害防範。

農民如何使用農業氣象諮詢系統?以茶農將擴大栽種面積而擬新增茶園為例,首先可透過系統內之歷史資料查詢種植地點過去氣候變化,以瞭解新增茶園氣象環境是否合適,如果茶園鄰近並無氣象站,可透過地理資訊空間查詢方式,得到該茶園之氣象資料。茶樹種植後,可查詢即時氣象資料及未來7週氣象預報資料,以作為施肥、噴藥或採收等栽培管理之參考,也可申請會員取得系統定期發送之電子郵件,除客製化之定期氣象報表外,當收到氣象災害發生機率超過臨界值之警訊,茶農可立即進行防範措施,例如當高溫害將發生時,則啟動灑水系統降低茶園溫度,可減少日燒病發生以避免影響茶菁品質。此外,本系統提供災害防範文獻,單位換算及二十四節氣等,使農民瞭解更豐富之氣象相關知識,而網頁提供之最新訊息,除宣導政府農業政策外,也提供農民參加研習會或訓練班訊息,有助於農業經營及農民所得。

 
<<上一頁│下一頁>>│回首頁
 
【科技新知】手機程式創新發展與未來應用趨勢
近年來手機的應用愈趨多元化,從最早的手機接聽及簡訊傳送乃至今日的
【科技新知】相關圖片
手機程式的蓬勃發展,其應用範圍遍及各產業。以下將介紹手機的發展與未來應用趨勢,同時瞭解現在智慧........
  詳細內容
【活動花絮】2011農業資通訊創新技術應用專題座談會
臺灣農業資通訊技術發展在國際間已深具競爭力,惟科技的日新月異及
【活動花絮】相關圖片
國農業發展情況不盡相同,更需加以蒐集及研究國外農業資通訊應用發展策略並深入探究。農委會有鑒於此........
 
【專題報告一】建構肉羊精準生產模式
飼料支出原佔畜禽生產成本的最大比例。近年來隨著全球大宗穀物價格的
【專題報告一】相關圖片
飆漲,乳羊、肉羊、肉牛的飼料成本已遽增近50%。為求降低生產成本,「精準生產」的概念也因蘊而生。........
 
 
農業資通訊推動辦公室
 
100年第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