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養豬戶應落實自衛防疫措施 確保養豬產業發展
- 發布日期:92-07-25
- 發布機關:農委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豬環狀病毒是目前世界各國困擾豬場之常在性疾病,其單獨感染對於豬隻通常不會造成危害,台灣於民國八十六年開始有類似病例報告,該會為防治該病已研擬相關防治措施,加強輔導養畜戶落實消毒、飼養管理、營養均衡及自衛防疫措施,並委託相關研究機關研發環狀病毒疫苗及診斷試劑。近期豬價上揚,並非完全受環狀病毒感染所致。該會呼籲養畜戶應加強自衛防疫措施,遇有疫情時應落實疫情通報,以免造成損失。
農委會指出,自一九九六年起在世界各國陸續發現豬隻環狀病毒(Circ0virus,typeⅡ)感染,造成離乳後豬群出現漸進性體重減輕、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全身淋巴腺炎等臨床症狀。一九九七年起台灣地區亦有類似病例報告豬隻會因免疫組織遭受豬隻環狀病毒之傷害,而有免疫抑制現象,又該病如併發感染其他疾病,則會造成豬隻異常死亡。前述病原的致病性及危害性多屬輕微,單獨感染豬隻時不會造成明顯的危害,但如混合感染時則會導致豬隻發病或死亡。由於豬環狀病毒尚無疫苗可資應用,目前仍以加強畜牧場消毒、飼養管理、營養均衡及自衛防疫措施著手。農委會指出該會於九十年底即對當時新興發生之豬環狀病毒疾病邀集專家會議進行疫情研判分析,並將相關防疫措施提供各縣市動物防疫機關及相關養豬產業團體參考。該會業將豬隻環狀病毒疾病列為科技研究計畫研究重點,委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及大學等單位進行防治策略之研究,以提供現場防疫參考。另為開發該病毒之疫苗及診斷試劑已委由中興大學及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研發中。該會特別呼籲所有養豬戶,務必確實執行自衛防疫工作,遇有豬隻發現異常狀況時,應立即主動報告疫情,以免造成損失。
農委會又表示,由於養豬戶大多採密飼方式飼養豬隻,病原極易滋生及散播,為防範疾病的發生,呼籲各養豬戶除應正確的使用疫苗並投與適當藥物,防治各種疾病外,並針對前述豬隻疫情狀況,加強下列防治措施,減少疾病發生:
(一)養豬場平時應確實做好飼養管理,如保持豬舍通風及適當之溫度控制,避免因過度密飼造成豬隻緊迫。另應儘量避免將不同豬齡豬隻混雜飼養,且加強統進、統出策略,方可徹底減少疾病傳播機會。
(二)養豬場平時應落實自衛防疫措施,如加強畜舍環境、設備之消毒、人員及車輛進出之管制、病豬隔離及各種疾病預防注射,以增加疫病抵抗力,使疾病傷害減至最低。
(三)養豬場引進豬隻時必須注意其健康狀態,並管制場外動物之移入,切勿購入來源不明之動物,購買動物應慎選防疫措施良好之畜牧場,購入的動物亦須隔離觀察而無染病之虞時,方可與場內動物混養。
(四)注意豬隻營養之供給,飼料中添加適量維他命及微量元素,以提高豬隻抵抗力。
(五)養豬場平時應確實瞭解其所飼養豬隻之疫情狀況,如發現有疑似疫情發生時,應檢送病材或採血送所在地家畜疾病防治所(動物防疫所)或由其轉送相關試驗研究機關進行確診,以釐清病因,再由縣市家畜疾病防治所(動物防疫所)派員赴養豬場進行輔導,以免造成自身產業損失。
有關近期豬價上揚,農委會表示七月份一至二十四日(二十一個交易日) 肉品市場實際交易頭數為四四四、二九0頭,每日平均交易頭數為二一、一五七頭,每百公斤平均交易價格為五、九一七元,相較於去年七月之每日平均交易頭數二三、四一0頭,亦呈減少之趨勢。依長期價量分析,豬源減少百分之十,導致豬價上揚約分之二十五。
依據農委會發布之「九十二年五月底台灣地區養豬頭數調查結果與供給預測」顯示在養頭數與去年同期相較約減少百分二0五,另以上市頭數分析較去年同期減少百分之十,因此似無今日報載近期仔豬大幅死亡達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之情形發生。農委會另外表示,近期台灣豬價上漲,進口豬肉理應相對大幅增加,惟本年六月及七月美國豬隻活體價格約為每百磅四十五美元,相較去年同期每百磅分別約為三十四及三十八美元,漲幅達百分之二十,因此,近期台灣豬價雖大幅上揚,惟因美國豬價亦上漲之因素,故進口數量並未大幅增加。惟近期美國豬價已回跌至每百磅四十美元以下之價位,預估七月底八月初美國豬肉將陸續進口,屆時對台灣地區豬價之回穩有所助益。
農委會再度呼籲養豬戶遇有豬隻發現異常狀況時,應主動通報疫情及落實自衛防疫措施,另農委會已函請縣市動物防疫機關注意及嚴防異常疫情之發生,如發現疑似疫情時應立即通報及診斷,以釐清發病原因並進行防疫措施,以期於最短時間處理疫情,減少養豬戶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