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國內稻米產業蓬勃轉型中
- 發布日期:94-03-30
- 發布機關:農委會
為因應我國加入 WTO ,開放稻米進口及削減農業補貼,必須針對水稻等政府保價作物田區加以適度調整。多年來政府積極推動稻米產業調整措施,而輔導稻田休耕即是維持國內農產品產銷均衡的重要方式,世界各國如日本、美國、歐盟等亦均有採用。在調整過程中為避免農田荒廢,保持地力及確保隨時能恢復生產以保障國內糧食安全,對於參加「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之休耕農地,規定於每期作必須配合辦理種植綠肥作物、景觀作物或翻耕等措施。因此,對於休耕田區,農民每期作仍需投入一定程度之田間管理,與一般未善加利用之廢耕地絕然不同。
另為維繫稻米產業永續發展,引導國內優良的稻米產區,擴大稻米產業經營規模,自 94 年起輔導建置稻米產銷專業區,產製具產地特色、安全且高品質的食米,建構具內外銷競爭力的稻米產銷體系,採品牌化行銷,引導產品品質分級及市場區隔,產製銷一體,提升國產米之品質及產銷競爭力。
國產稻米由於品質優良,九十三年成功外銷日本 126 公噸。國產米因一年兩期作之特色,因此經常有新鮮的米供應市場,且在各試驗改良場所指導及農民共同努力下,品質不斷精益精進,相當優越。
為鼓勵農民及業者提昇米質,辦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等活動,以增加國人對國產米之認知與支持,此外也推動稻米產銷專業區建構台灣米安全及高品質產銷機制,及輔導糧食業者取得 CAS 良質米認證,生產高品質之小包裝食米,建立國內稻米分級制度,讓好米賣好價,提升稻農收益。
為照顧稻農,政府仍維持稻米保價收購措施,目前政府辦理之公糧收購包括計畫及輔導二種,一期作總收購量為 3120 公斤,二期作則為 2240 公斤,再加上自前年 10 月 17 日開始實施的餘糧收購,已接近當期作總生產量,稻農的收益已獲得充分的保障。
聯絡人:農糧署組長陳建斌
電 話: 02-23411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