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4777

休耕地蛻變成綠色油田 為發展生質能源紮根

  • 發布日期:94-11-10
  • 發布機關:農委會

  行政院謝院長本(10)日由農委會李副主委健全等人陪同前往台南縣學甲鎮,瞭解農委會利用休耕農地種植能源作物情形,對於農委會於宜蘭縣三星鄉、雲林縣古坑鄉及台南縣學甲鎮各選定30公頃休耕農地試種大豆、向日葵及油菜等三種能源作物,並規劃於95年擴大種植面積2,000公頃,致力於利用休耕地發展能源作物打造「綠色油田」,以建構能源作物產銷體系,表示欣慰及嘉勉。

  謝揆於聽取農委會簡報,並訪視能源作物種植情形後,期許農委會充分利用每年兩期作約24萬公頃休耕農地發展能源作物,並與鄉村景觀結合,以提高農民收益。謝揆並表示,將來配合生質能源的開發,政府行政部門應優先利用。

  農委會表示,生質能(Biomass)是指植物行光合作用後生合成的有機物質,經過各種轉化過程,生產出最自然、最潔淨的能源。全球石化資源有限,開發種植能源作物,包括製造生質柴油的油料作物及製造生質酒精之糖類與澱粉作物,皆可轉化成為生質能源產業的一環。

  農委會進一步指出,「生質柴油」可以說是專門為台灣量身打造的「綠色黃金」,國內目前每年兩期作休耕農地超過24萬公頃,如果全部種植產油原料,將可生產生質柴油25萬公秉,占國內全年運輸、農機柴油消耗量之5.5%,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近90萬公噸,大幅提高農業的「附加價值」與「綠色產值」,符合國家環保及能源政策,具一舉數得的效果。未來,農委會將與經濟部及環保署等相關部會攜手合作,建立能源作物產銷體系,自95年度擴大能源作物種植面積,加速邁入實用階段。

  農委會強調,在國際石油價格持續飆漲的現況下,包括德法美等先進國家,都已紛紛開發替代能源。台灣對進口石化能源的依賴性高,更應該參考國外成功的案例積極開發替代能源。國內利用休耕農地加速推廣能源作物,將可提高我國能源自給比率與農地利用率,讓農業與地球環境及經濟產業緊密結合,將是台灣農業發展的新契機,亦可對落實京都議定書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做出具體貢獻。

聯絡人:農糧署組長陳建斌
電 話:02-23411082

  • 回上一頁
  • 94-11-10:5,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