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4780

第四屆農業工程教育認證暨 2005 年水田與水環境國際研討會

  • 發布日期:94-11-16
  • 發布機關:農委會
  「第四屆農業工程教育認證暨 2005年水田與水環境國際研討會」訂於本(11)月16日、17日兩天分別假立德台大尊賢會館10樓會議室,及國立台灣大學總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主辦單位為我國國際水田與水環境工程學會及農業工程學會等團體,計邀請國內外產官學界代表,針對我國農田水利與水資源利用等議題進行研討;主題含括:(1)水稻田多功能性及其效益、(2)水稻田與社會文化之互動關係、(3)永續水稻田灌溉實務與(4)管理與稻米生產政策等。對於同樣以稻米為主要糧食之台日韓三國,在既有基礎上繼續深入研討,以集思廣益,凝聚更具體、更有參考價值之共識及作法,使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與效益更能提昇,對農業永續發展、環境保育及全民生活福祉提昇,有更積極之正面貢獻,創造更大總體經濟與環境之效益。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表示,近年來,日本、韓國與台灣之農業工程學會,為促進水田農業地區之農業工程教育提昇、農業工程師國際相互認證推動、水田灌溉農業之多功能增進等相關議題,每年輪流主辦召開國際研討會,建立技術交流研討平台,積極進行廣泛且深入之研討,透過專家之技術經驗交流,所凝聚建立之成果豐碩,對亞洲水田農業地區水田農業之永續經營及農業用水在環境方面之功能增進,有相當程度之技術提昇與貢獻,尤其所凝聚之結論意見可作為水田國家農業決策,及農業工程實務推展之參考,甚具意義。

  農委會說,為促成前述等相關議題之技術與經驗交流,同時促進水資源永續利用及其相關應用之國際性技術交流,近四年來,台日韓三國之農業工程學會每年輪流主辦召開研討會,以建立技術交流研討平台,經過以往三年在日本及韓國舉開之會議,彼此已建立初步共識,今年輪由我國主辦。

  農委會強調,台灣長期以來以「生產」、「生態」及「生活」的「三生農業」為一貫的農業施政理念,並以發展優質、安全、休閒、環保之農業為現階段施政願景,發揮農業多元化功能,提高全民生活品質;同時,台灣自 2002年加入WTO後,水稻栽培面積必須調整,但水田對糧食安全、水循環、生態環境、生活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基於水田生態環境之維護及新水資源開發日益困難、民生產業用水需求日益成長情況下,對農業水資源如何能發揮三生功能並擴增其利用效益,正是農業水資源管理目前面臨之重要課題。

  農委會表示,本次會議為我國首次舉辦,除國內農田水利及農業工程專家學者共 70餘位參加,亞洲地區各主要國家相關領域多位重量級人士,包括韓國Soon Kuk Kwun、Sun Joo Kim教授、日本的Tadatsugu Tanaka、Yohei Sato博士、以及前國際灌溉排水協會主席Keizrul bin Abdullah先生,國際水資源研究所的Randolph Barker博士、Gilbert Levine博士等20餘人都將來台出席這項會議,預期將有助於亞太地區國家農業工程教育及相關技術研發之提昇。

聯絡人:農田水利處灌溉管理科技正李允中
電 話: 02-23124078

  • 回上一頁
  • 94-11-16:2,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