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4796

建構完成灌溉水質監測網,維護灌溉用水品質

  • 發布日期:94-12-13
  • 發布機關:農委會
  為確保灌溉水質的維護與管理,避免遭受污染,農委會已輔導農田水利會建構灌溉水質監測網,分別以農田水利會為監視總站,所屬各地工作站為地方監視站,並於灌排水路系統建立 3,000個灌溉水質監視點,隨時監控灌溉水質狀況。另為防止事業廢水排放影響灌溉用水,除農田水利會積極推動灌排分離措施外,農委會並與行政院環保署等相關單位共同協商辦理「 彰化縣電鍍業及金屬表面處理業聯合查處 」,以有效管制重金屬污染源,禁止任何廢污水排入灌溉專用渠道。同時於本( 94)年度成立「灌排渠道水質監測及水路生態調查計畫」,作為整體規劃改善依據,對於提供農民穩定的灌溉水量及良好水質大有裨益。

  農委會說,目前農田水利會所轄分佈全省總長 7萬公里之灌溉渠道及排水路,縱橫阡陌於重要農業地區間,供應農業生產必需之水源。灌溉用水水源,直接取自河川或地面水源者約為90億立方公尺,佔總灌溉水量之85﹪,由於灌溉渠道多為明渠,各類廢水甚易排入導致灌溉水質遭受污染,為改善此一問題,農委會已輔導農田水利會建構灌溉水質監測網,除於各地設監測站、監視點外,另於石門、桃園、彰化及高雄等4個農田水利會成立灌溉水質檢驗室,辦理水質檢驗分析相關事項,以保障農作環境糧食生產的衛生安全。

  農委會表示,本( 94)年度亦成立「灌排渠道水質監測及水路生態調查計畫」,規劃調查及建立全省農田水利會灌排渠道水質與生態環境等基本資料,進一步探討灌溉水路受污染之問題,提出相關改善方案,以確保灌溉水質之維護與管理。又為強化管控農田水利會灌區內之水污染源,各農田水利會加強與所轄環保單位聯繫,透過雙向勾稽作業提昇污染源之掌控,以期逐步改善水質受污染程度。本年度針對彰化遭受重金屬污染地區,農委會與行政院環保署、經濟部水利署及工業局、彰化縣政府、彰化農田水利會等相關單位共同協商辦理「 彰化縣電鍍業及金屬表面處理業聯合查處 」,以有效管制重金屬污染源,績效良好。

  農委會說,農田水利會所轄灌溉排水渠道係為達成農業生產之目的而設置,有其特定使用目的,且涉及農田水利會所有土地財產與會員農民灌溉權益問題,需防止事業廢水排入影響灌溉用途,該水利會多年來積極推動灌排分離措施,以維護灌溉水質。所謂灌排分離措施,係指申請搭排之廢水水質如無法達到規定搭排水質管制標準,即終止其搭排契約,促其另設專用廢水排放管設施。目前農田水利會對所轄灌排水路區分為灌溉專用、灌排兼用、迴歸利用及排水專用等四類,灌溉專用渠道禁止任何廢污水排入,至於灌排兼用水路及迴歸利用水路可受理搭排,但倘若搭排水質不符規定而無法改善時,農田水利會即終止搭排合約,促其另設專用廢水排放涵管或水路替代,避免影響灌溉水質。農委會指出,為協助解決工業廢(污)水專管施設用地困境,業者可向農田水利會申請協助在渠道邊緣安置、埋設或附掛污水排放涵管,該會已於 93年8月函請全國各農田水利會,特予協助事業廢污水採「專管方式」排放,落實推動灌排分離措施,以保護農業用水免遭污染。

  農委會主任委員李金龍強調,該會一向秉持優質農業、安全農業、休閒農業及環保農業為施政主軸,未來仍將持續維護農田水利會轄區農田水利設施,並確保穩定的水量及良好水質,以提供農民最佳服務,維護農民及農產品消費者的權益。

聯絡人:農田水利處灌溉管理科技士梁秋萍
電 話: 02-23126334

  • 回上一頁
  • 94-12-13:2,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