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4802

推動區域農業發展 傳統農業新契機

  • 發布日期:94-12-22
  • 發布機關:農委會
  近年來,自中央乃至最基層的農民團體、農民都在致力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尋求著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新契機。

  農委會近年積極以協助農民團體進行轉型升級為重點項目,例如在斗南鎮農會有計畫的推動下,雲林縣斗南鎮、虎尾鎮、土庫鎮、大埤鄉,甚至嘉義縣、彰化縣、台南縣等鄰近鄉鎮農會、產銷班等,主要生產胡蘿蔔、馬鈴薯、牛蒡根莖類產區,已經逐漸形成了區塊狀及條狀型大規模生產專業區。這是以紐西蘭奇異果產銷模式為借鏡的產業模式,結合共同契作、產區集中化與規模化、代耕制度及即將設立的大型農產品物流中心,是該會推動挑戰 2008「建立現代化農產品物流體系」的落實做法與成果。

  農委會表示,除了整合區域性生產區塊外,為克服國內逐漸老化的農業勞動力及勞動成本日益提高等問題,該會協助斗南鎮農會建立代耕制度,成立代耕隊;引進國外中、小型農機具,落實標準化作業制度,有效提升田間規格化良品比率及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對於開拓市場發揮競爭力與實質效益。根據實際統計,此一作業模式,使得每公頃耕作成本降低 4萬元,契約農戶每公頃則可增加6萬元。

  農委會說,大量少樣,小量多樣性的產業政策,必須有積極且整體區域性開發的計畫與輔導,政府與民間密切的合作與政策的配合,台灣農產品將能在國際市場發揮競爭力。

聯絡人:企劃處企劃科技正莊淑芳
電 話: 02-23126958

  • 回上一頁
  • 94-12-22:1,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