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2006年總統農業獎得獎名單揭曉
- 發布日期:95-01-06
- 發布機關:農委會(企劃處)
農委會表示,本屆總統農業獎除服務卓越獎無參選案件外,共有27個團體或個人參選;經初審通過資格審查後,分由糧食安全、農業創新、生態保育及農業和平4類獎項之複審委員會辦理複審,於94年11月間陸續召開複審會議,除生態保育獎決議從缺外,3類獎共有7件入圍決審,再經由11位各個領域學者專家與社會公正人士組成之決審委員會進行審查,經開會決議本屆總統農業獎得主。農委會說,歷經審慎遴選程序,突顯3位得獎者於研究成果及實務推廣上貢獻卓越,他們的成就足為農業界典範。
亞蔬中心(AVRDC)是從事蔬菜研究發展的重鎮,也是全世界唯一將總部設於台灣的國際機構。1974年起由Dr. Park, Hyo-Guen (朴孝根博士)領導的亞蔬中心綠豆育種研究與推廣團隊,於成立之初,選定綠豆改良為其重點工作,積極蒐集全球六千種綠豆種源,經30餘年持續努力,配種三千多次,培育出66個新品系,其目標為培育成熟期一致、生長期縮短、高產量、抗綠豆黃化嵌紋病毒病、抗葉斑病、抗白粉病、抗綠豆象鼻蟲、低光照感受性、多莢數、顏色鮮艷及大種子等優良性狀之綠豆品種。除朴孝根博士外,該團隊尚有11位各國專家,涵蓋育種、植病、營養及社會經濟領域,在團隊成員相互合作下,將研究成果推廣於南亞之印度、巴基斯坦、東南亞之泰國、印尼、菲律賓及中國等22個國家或區域,種植面積約120萬公頃,大量生產供應,解決當地糧食問題,獲致重大成就。
台灣轉基因複殖動物研發工作團隊,由產、學、研等單位包括畜產試驗所、台灣大學,中興大學、屏東科技大學及義美公司高雄牧場組成;該團隊達成2項新突破,一為我國首創複製羊「寶祥」成功自然繁衍後代;一為我國第一頭攜有人類第八凝血因子外源基因的複製羊「寶鈺」,也順利產下後代「寶貝」,並檢測確定體內也有該凝血因子的外源基因,使台灣轉基因複殖技術跨進嶄新的一頁。此外,該團隊亦成功連結整合基礎研究與產業應用,收集最優之高蛋白質乳量乳牛,進行優質耳細胞複製牛之產製工作,也利用發展成功之體細胞冷凍技術,進行國內畜產種原之保存,創造最大附加價值;除進一步用於學術探討基因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之機制外,亦將延伸應用家畜為生物工廠,生產人類用高價蛋白質之目標,並為傳統畜牧產業開創另一新徑。這些豐碩成果均為農業創新之典範。
自台大教職退休之蘇鴻基博士,研究柑桔黃龍病與香蕉及柑桔病毒病害多年,其成果曾5次榮獲教育部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研發之生技診斷、脫毒及防治等技術,應用於國內外重要病害之防治,對產業再發展深具貢獻。蘇博士所研發之新科技,十多年來並經過海外會(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ICDF)及亞太糧肥技術中心(FFTC)之國際農業科技援外計畫,由蘇博士對東南亞國家、日本冲繩、南非、沙烏地阿拉伯及中國大陸等,進行國際技術協助,另經國際香蕉改進協會(INIBAP)及德國國際農技協助機構(GTZ)邀請,前往泰國、斯里蘭卡及孟加拉等國做技術指導及開講習會,對國際農業科技交流與台灣全方位外交貢獻顯著。
農委會指出,2005年總統農業獎舉辦後,受各界肯定,除彰顯農業發展有功人士外,更發揮砥礪農業從業人員精進向前之作用;本屆得獎者之成就,再次證明台灣與國際農業尖端科技不僅難分軒輊,甚至將先進之技術與品種推廣於國際間,促進國際農業發展,正符合總統農業獎設置宗旨:「穩定人類糧食供應,促進糧食生產安全,創新農業價值體系,增進農業產銷效率,推動國際農業合作,促進人類和平共榮。」
農委會最後透露,2006年總統農業獎預訂農曆年後,於95年2月7日於該會舉行頒獎典禮,頒發得獎者榮譽獎座、獎狀和獎金各新台幣100萬元整。
聯絡人:企劃處企劃科技士王聞淨
電 話:02-23126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