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文號4933
RFID技術於農業領域應用研討會
- 發布日期:95-08-14
- 發布機關:農委會(企劃處)
面對全球化市場與科技進步的改變,RFID近三年來為許多專家推薦為重要的應用科技之一。為讓農業同步參與RFID技術應用,農委會與宏碁公司特於8月10日聯合舉辦了「RFID 技術於農業領域應用研討會」,邀請農委會李健全副主委、智融集團施振榮董事長及國內產官學界專精於RFID技術的專家學者們,共同進行農業領域與RFID發展的經驗交流與分享,讓農業界與RFID業界相關人員相互溝通。
農委會李健全副主委在活動的一開始指出,台灣農業的問題在於行銷,而非生產本身。唯有將現在的「農產品」包裝成「農業商品」,將農產運銷提升為農產貿易,才能提升台灣農業的國際競爭力。農委會推動農產品生產履歷以來,目前已經有六十餘項農產品導入,RFID亦隨之漸漸走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未來,希望透過RFID技術在農業領域發展出更多元化的運用,協助台灣農業建立現代化物流系統,打造台灣農業品牌。
智融集團董事長施振榮於會中表示,台灣產業發展歷程由農業到工業再到資訊時代,如今已發展至知識經濟時代,應做好準備迎接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未來打造台灣成為「加值島」。其中農業發展也應展開觀念變革,讓農業成為高附加價值的新產業,將來品牌台灣基金也將積極推動台灣農業朝國際化及品牌化發展,使台灣農業品牌行銷全球。並繼而建議,考量農民的就業情況,台灣應朝向發展加值的觀光業,並鼓勵不斷研發科技及經營知識,採取有效保障政府與私人之智財權,借重市場所在地的土地及人力,以創新且具有競爭力的農產品,開拓農業新優勢。
農委會指出,目前台灣於農業領域推動RFID之策略分為三大面向。一、生產管理:研究發展農、漁、畜、禽不同領域之RFID導入生產管理之最佳模式,藉以提升管理效益;二、運銷管理:研究及發展農產品不同運銷模式中,最佳化的導入RFID應用方式,提升運銷管理效益;三、安全管理:即透過RFID達成資訊的公開透明及可追溯性,以保證消費者所購買的農產品的安全性,達成消費信賴的無形效益。
同時,農委會亦將藉由鼓勵各農業領域之先導試辦計畫,建立成功案例,提升管理效率,並可持續擴散於業界。以強化農業科技化之發展環境,建立資訊透通機制並與國際接軌,增進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