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推動技術包裝與加值 創造農業附加價值
- 發布日期:95-07-11
- 發布機關:農委會(科技處)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為因應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強化農業智慧財產保護與應用, 特於本 (95)年度推動「農業科技成果技術包裝與加值」計畫,針對海鱺、石斑魚及禽肉加工等3項產業,從研發成果之盤點、整理與研析等全面性檢視,將研發成果整合至產業供銷的技術鏈,完成技術之包裝與應用於產業的加值,擴大技術可用範圍並提升技術價值。
農委會為促進農業科技研發能量順利釋放產業界利用,乃依據行政院 2004年產業科技策略會議「強化農業技術及產品市場競爭力分析,進行各項技術及衍生產品之包裝與加值」之結論與建議, 於 94年度首先針對木瓜及蝴蝶蘭2項產業,推動技術包裝加值工作。工作項目包括:分析技術及產品市場競爭力、落實核心技術研發成果盤點及保護、根據市場需求補足關鍵技術缺口等,以期建立完整技術供應鏈,強化技術之可用範圍,俾利單項技術或套裝整合技術之加值多重利用,增加商品利用形態及附加價值,增強市場競爭力。 本年度將此模式更進一步運用於 海鱺、石斑魚及禽肉加工等 3項產業。
農委會指出,本年度業 委託專業機構 執行之以海鱺、石斑魚及禽肉加工 3項產業為主的「農業科技成果技術包裝與加值」計畫。選定該3者的主要理由為:海鱺為熱帶性迅速成長的養殖魚種之一,亦是近年海洋箱網養殖主力;石斑魚為高經濟價值魚種,全世界約有400種,我國在石斑魚種繁殖上已有相當成果,除養殖技術成熟外,更掌握石斑的優秀種魚,是極具競爭力之魚種產業;禽肉加工為具外銷潛力之項目,並以鴨肉及土雞肉為主,鴨肉部分主要外銷市場在日本,銷售項目為冷凍和冷藏分切肉,外銷業者普遍表示,我國禽肉加工技術精良,具有開拓日本以外的東南亞國家市場潛力,惟有待生產鏈整合,提高產品品質穩定性。
農委會表示,本計畫已整合國內相關之大學及農委會所屬試驗研究機關專家學者共同執行,相信在這些技術專家共同努力下,將可繼木瓜及蝴蝶蘭之後,進一步建立漁畜產業之技術包裝與加值模式,增加農業技術之可利用形態,提高農業科技附加價值。
聯絡人:科技處技術服務科技士李國基
電 話: 02-2312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