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6301

建立老農津貼制度化的調整機制是對農民真正的尊重

  • 發布日期:100-11-01
  • 發布機關:農委會(輔導處)

  針對文化評論者南方朔先生於中國時報投書「老農津貼與權力傲慢」乙文,對此,農委會本( 1 )日強調 ,本次老農津貼調整案,建立與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制度化調整的機制,即是出於對農民的尊重。農委會表示,每逢選舉農民即被視為選票的符號象徵,老農津貼的調整幾成選戰的焦點,建立公式化的調整機制有其必要性,可以使老農津貼的調整跳脫政治性的考量,回歸客觀理性的公共議題討論,這是對農民從人性角度的真正尊重。

  農委會說明, 老農津貼金額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調整,主要是彌補物價上漲對農民生活的影響,並非創舉,政府沒有自鳴得意,勞工保險的年金給付金額也訂有依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的機制。

  此外,內政部主管的 8 項社會福利津貼及年金給付,除了屬於自己繳保險費的保險給付外,都有排富規定。行政院退輔會主管的榮民就養金(就養給付)也有嚴格的排富規定,老農津貼增訂排富規定,和現行同性質的其他老人福利津貼相同,符合公平正義,況該項排富規定是排新不排舊,對已領老農津貼的農民權益不受影響。

  農委會指出,為照顧農民, 100 年度政府對農民的補貼金額為 843.5 億元,包含老農津貼 511.4 億元、農漁民子女獎助學金、轉作休耕補貼、稻穀保價收購、農業貸款利息補貼及農業天然災害救助等多項補貼措施,顯示政府對照顧農民生活及生產之重視。如果再加發老農津貼 1,000 元,一年要增加 82.4 億元,對農民的補貼金額將高達 926 億元,約占農委會 100 年度預算 1,194 億元之 7 成,則用來發展農業與培育農民的預算會受到排擠,且影響農業長期的發展。

  農委會最後強調,老農津貼建立定期、合理的調整機制,可以使老農津貼調整去政治化、去選舉化,這是對農民真正的尊重。
  • 回上一頁
  • 100-11-01:2,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