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6308

老農津貼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調整,具有客觀性及合理性

  • 發布日期:100-11-04
  • 發布機關:農委會(輔導處)

  針對江春男先生於蘋果日報司馬觀點專欄發表「 316 的神奇數字」乙文,農委會本( 4 )日強調 ,未來依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調整後的老農津貼每人每月是發放 6,316 元,比起喊價式的加碼來的有憑有據,外界過度強調 316 元容易造成混淆誤解,使問題失焦。

  農委會指出, 此次老 農津貼金額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連動調整,主要是彌補物價上漲對農民生活的影響。此外,勞工保險的年金給付金額及國民年金保險的月投保金額也訂有依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調整的機 制。另外,行政院主計處網站也公布有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任兩時點漲跌幅比較的試算公式。 顯見,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來調整老農津貼金額並非沒有依據,也非首創,是具有客觀性及普遍性,其計算公式尚無江先生所指「全台灣知道這個數字如何產生的,可能不超過 10 個人」 的高度複雜性。

  農委會說明,依主計處公布資料,預估 100 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為 107.16 , 96 年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為 101.80 ,預估 96 年至 100 年 CPI 漲幅為 5.27 % [ ( 107.16/101.80-1 )* 100 % ] ,因此,未來老農津貼每人每月調增 316 元( 6 千元* 5.27 %),每人每月領 6,316 元。

  農委會補充說明,政府 100 年度預算對農民的補貼共有 843 億元,其中老農津貼為 511 億元,占 6 成,剩下 4 成對農民其他補貼的經費為 332 億元,其項目包含農漁民子女就學獎助學金、稻穀保價收購、肥料差價補貼、轉作休耕補貼、天然災救害助、農業設施補助等。如果老農津貼每人每月增加 1 千元,總經費增加 82 億元,將會排擠政府對農民的其他補貼經費,以及農業建設發展與研究推廣的經費。該會認為,政府除了照顧老農生活外,也要兼顧幫助青壯農民的生產,及未來農業的長期發展。

  農委會最後強調,本次老農津貼調整案,建立與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 )連動制度化調整的機制,每 4 年依法定期自動調漲,回歸客觀理性,可以使老農津貼的調整跳脫政治性的考量,這是對農民從人性角度的真正尊重,比起喊價式的加碼 1 千元來的有憑有據。
  • 回上一頁
  • 100-11-04:2,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