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不要抹煞政府與農民的共同努力 應以客觀角度解析農家所得
- 發布日期:100-11-09
- 發布機關:農委會(統計室)
針對民進黨發言人陳其邁指稱「農委會粉飾農家所得數據」乙事,農委會表達嚴正抗議,農委會表示,該會從未稱「 99 年農家平均每戶所得創歷年新高」,農委會係依行政院主計處及農業統計年報數據,指出「 99 年農業生產總值 4,263 億元,達到十年以來之新高」、「 99 年經濟戶長 54 歲以下主力農家平均所得已超過百萬」及「 99 年農家平均每人農業所得為近十年次高,僅次於 97 年」。這些相關統計數據及分析都經得起檢驗,民進黨未經查證就刻意抹黑的作法,令人遺憾。
99 年農家平均每人所得增加、平均每人農業所得為近十年次高
農委會表示, 99 年農業生產總值 4,263 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較上年增加 4.69% ,亦比 96 年之 3,891 億元多出 371 億元; 97 至 99 年之農業生產力 ( 每農業就業人口農業 GDP) 平均為 38.8 萬元,亦較前三年平均 34.7 萬元增加 12% 。惟受到農家分戶效果、農家人口數下降等影響,從農家平均每戶所得觀察, 99 年為 88.5 萬元僅較 98 年增加 1.4% ,但從客觀角度解析,在剔除戶量變化因素後, 99 年農家平均每人所得為 24.8 萬元,較上年增加 3.64% ,農家平均每人農業所得 5.43 萬元亦為十年來次高,僅低於 97 年,顯示農家每人平均所得已漸走出 98 年金融海嘯及莫拉克颱風的重創陰霾。
99 年經濟戶長 54 歲以下之主力農家平均所得均已達百萬元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之家庭收支調查結果指出,經濟戶長年齡在 54 歲以下之主力農家,平均每戶所得均超過百萬元, 55 歲至 64 歲農家為 95.3 萬元亦接近百萬元關卡。農委會進一步說明,因農家人口老化程度提升,經濟戶長 65 歲以上之農家高達 25.2 萬戶,占農家總數的 32% ,平均每戶就業人數尚不及 1 人,不僅突顯農家結構傾斜化,且不利於農家生產力及所得的提升;因此,農委會將持續加強推行「小地主、大佃農」、「培育農業人力」、「農業科技發展」,以緩和農家人口老化及農業勞動力老化問題,並透過「建構農村優質生活健康照護體系」及「推動老農退休輔導示範計畫」,以強化農村高齡者的健康照護、生活安全輔導及生活品質的改善,並鼓勵老農經驗傳承,共同開創台灣農業的新價值。
減輕農民負擔、改善獲利條件及支撐農家所得
農委會強調,「發展農業、照顧農民」是政府施政的核心理念,從今年起提高稻穀收購價格及濕榖收購,估計稻作農家收益將明顯增加約 4.2 萬元;另外為幫助實際從事農業之農戶,該會除了要求各試驗改良場所強化輔導農民耕種及協助技術提升外,亦加強肥料差價、轉作休耕、天然災害救助、農業設施等補助,以實質提升農民的耕種效益,預估 100 年農家所得應可更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