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6384

保障國人吃的安全,農委會積極推動作物健康管理

  • 發布日期:100-12-29
  • 發布機關:農業試驗所
  為致力推動作物健康管理,確實保障國人食的安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於 12 月 29 日 正式啟動『作物健康管理服務團隊』,結合該會及所屬 11 個試驗改良場所等研究同仁組成。『作物健康管理服務團隊』,採實務推動與研究同步進行策略,以攸關國人日常飲食之大宗作物及藥檢不合格比例較高的 30 項作物為重點,導入整合性標準管理方法,輔導農民生產安全、好吃又好看的農產品,並從源頭把關,期早日邁向『無毒農業島』之理想。

  農委會說明,『作物健康管理』的概念與傳統農業的集約耕作、一味追求高產的目標不同,『作物健康管理』強調作物栽培須與環境發展共榮的關係,由環境的健康來創造作物的健康,進而達到減少用藥,保障農民及消費者健康。目前『吉園圃』安全蔬果標章以病蟲草害防治及安全用藥技術輔導為重點,在此基礎上,『作物健康管理』採用更積極的作為,除了強化安全用藥輔導外,希望藉由正確栽培觀念導入,提昇作物產量及品質,創造農民投入安全高品質農產品生產的誘因,所採取的關鍵技術從健康種苗、栽培環境的健康、適當的養分供給及病蟲源的隔絕等角度多管齊下,培育健康的作物,增加對病蟲的抵抗力,再配合生物防治或非農藥防治,以達到少用或不用化學農藥的目標。

  農委會指出,『作物健康管理服務團隊』在本年初選定攸關國人日常飲食之大宗作物包括水稻、短期葉菜、敏豆、長豇豆、萊豆(皇帝豆)、豌豆、豌豆苗、花胡瓜、青蔥、綠竹筍、茭白筍、小果番茄、香瓜、草莓、葡萄、芒果、蓮霧、印度棗、木瓜、文旦、鳳梨、番石榴、番荔枝(釋迦)、鳳梨釋迦、荔枝、金柑、馬鈴薯、甘藷、茶及杭菊等 30 項作物,從核心農戶開始,逐步導入『作物健康管理』觀念,並針對不同作物品項,輔導農民建立整合性標準管理方法。在農委會所屬試驗研究單位的努力下,『作物健康管理服務團隊』已有初步的成效,以設施溫室栽培安全高品質鮮食小果蕃茄為例,在拍賣市場、販運商、網路及直銷相當暢銷,讓消費者可以購買精緻、安全、高品質的小果蕃茄,生產農戶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利潤。

  農委會強調,期望透過『作物健康管理服務團隊』所屬各單位的緊密通力合作,明年度起將更系統化輔導農民,擴大國內作物健康管理之生產面積,加速作物健康管理觀念的普及,希望能提供台灣潔淨的生產環境,推廣合理的生產方法,讓國人可以吃到健康、安全又高品質的農產品,如此,將對我國農業長期發展影響深遠,又同時為子孫留下美好的生態環境。
  • 回上一頁
  • 100-12-29: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