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因應美國發生第4起狂牛症病例,農委會即將赴美查廠
- 發布日期:101-04-30
- 發布機關: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美國新增一起狂牛症病例,各國之處理措施
農委會表示,美國農業部本( 101 )年 4 月 24 日發布新聞,說明在其例行監測中發現加州一頭乳牛感染非典型牛海綿狀腦病, 美國並於 4 月 26 日 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
目前各國對美國牛肉產品之因應措施如下:
一、 歐盟、菲律賓、加拿大、日本、新加坡等未採任何限制進口措施。
二、 韓國:未採取限制進口措施,但加強檢疫。
三、 印尼:暫停帶骨牛肉、肉骨粉、內臟及牛骨提煉之明膠進口。
四、 泰國:原擬全面開放美牛進口,因本案仍維持原規定。
我國要求美方提供完整資訊,以利風險評估
農委會指出,因應此案例,除於 4 月 28 日 凌晨接獲美國農業部 Vilsack 部長致函說明,該病例發生地點、牛齡及相關處理措施外,並表示已要求美國在台協會,持續提供本案最新資訊,以供評估。另為 蒐集非典型狂牛症之進一步資料,該會亦於 4 月 29 日 分別致函 美國首席獸醫官 John Clifford ,請其對本案提出解釋,同日並 以電子郵件傳送 OIE 總部詢問非典型狂牛症與典型狂牛症之區別,對於食品安全之風險程度。另該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之 OIE 代表團將於 5 月中旬前往法國巴黎參加年會,將持續瞭解及蒐集相關資訊,以供隨時檢討並修正現行相關動物檢疫措施,以加強動物疫病風險管控。
農委會重申,該會自 民國 79 年已陸續禁止自狂牛症發生國家輸入活牛及肉骨粉、肉粉、骨粉、禽肉粉、血粉、飼料用動物油脂、飼料用動物油渣或其他可傳播狂牛病之動物性產品,以避免國內牛、羊暴露於狂牛病之風險,相關之檢疫加強措施未曾鬆懈。
加強肉品安全源頭管理,農委會將協同衛生署儘速派員赴美實地查廠
目前美國有 633 家屠宰場,經我國核可品質系統評估計畫 (QSA) 可輸入者 52 家,實際進口有 35 家,考量牛肉進口量之風險關係,決定以 101 年 1 月至 4 月美國牛肉輸台量前 10 名中查核 8 廠及增加 1 廠自然牛工廠,總計此行之查核工廠輸台牛肉量佔 78.01% 。此次將派遣 4 至 6 名查廠成員,其中包括學者專家,將請美方儘速安排行程,最快於近日內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