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6507

美牛查核團秉持專業、良知,嚴謹執行查核任務

  • 發布日期:101-05-31
  • 發布機關: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美牛查核團秉持專業執行進口牛肉安全查核任務,訪查屠宰場家數涵蓋輸台量 63 %以上,為歷年最高。查核團嚴謹執行任務,完整檢視美國牛肉生產體系,為國人健康有效把關。

查核團成員具備獸醫及食品安全專業

  有關今( 31 )日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議,部分立委就我國赴美執行牛肉安全查核團的查核結果提出質疑,農委會特別再度提出說明。

首先關於查核團成員專業資格,農委會表示,成員當中 4 人為專業獸醫師,其餘則具食品安全方面的專業。尤其團長宋華聰為流行病學領域博士,且屠宰衛生實務經驗豐富,另外,財團法人台灣動物科技研究所所長楊平政博士的專長為風險評估,故查核團成員足以勝任本次牛肉安全查核任務。

訪查涵蓋輸台量 63 %,牛舌處理缺失不影響牛肉安全

  農委會指出, 美國幅員遼闊,屠宰場地理位置分散,本次行程受限於時間,無法逐一查驗,但 本次訪查對象涵蓋美牛輸台量的 63 %以上,為歷年最高。再加上 99 年及 100 年查核的屠宰場,合計涵蓋輸台量的 80 %以上。

本次查核團發現編號 278 屠宰場去除牛舌扁桃腺的切割部位不正確,美方立即善意回應,並自本月 25 日起暫停該屠宰場生產的牛肉輸銷我國。農委會強調,美國牛舌從未有輸入我國的紀錄,且牛舌處理與牛肉生產線有所區隔,本項缺失並不影響輸台牛肉安全。

美國狂牛症防範措施符合 OIE 規範

  查核團本次也拜會了美國消費者聯盟 (Consumers Union) ,該聯盟表示,美國部分消費者對非典型狂牛症之潛在風險雖有疑慮而暫時不吃牛肉,但在缺乏明確科學證據指出美國牛肉不安全之情況下,聯盟並未建議消費者不食用美國牛肉。至於,該聯盟建議美國政府增加人力及經費,以增加狂牛症檢驗之頻度與數量,以及禁止牛血及家禽墊料餵反芻動物等節,事實上,美國狂牛症監測機制的敏感度已高達百萬分之ㄧ,是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建議的 10 倍。另外,美國自 2008 年起已禁止 30 月齡以上牛腦及脊髓等風險物質製造肉骨粉,且 99 %以上的家禽墊料係做肥料使用,只有低於 1 %的家禽墊料用於牛飼料,所以美國農業部經完整的風險評估,認為引發牛隻狂牛病的風險極低。至於牛血, OIE 已認定並無傳播狂牛病的風險。

  針對「非典型狂牛症比典型狂牛症更危險」的說法, 農委會表示,非典型狂牛症發生率非常低,自 2004 年於義大利首次發現,迄今只有 60 個病例,相關證據顯示與飼料無關,且主要發生在 8 歲以上牛隻。我國只准許進口 30 月齡以下牛隻肉品,故非典型狂牛症病例對我國進口牛肉安全並無影響。

  • 回上一頁
  • 101-05-31: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