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農業多媒體行動導覽系統-台東區發展之案例

資料提供:農試所郭鴻裕組長

前言
隨著環境意識的普及、保護區管理觀念的重視以及消費市場的轉變,一種有別於傳統大眾旅遊,將遊憩活動與生態保育、環境教育以及文化體驗結合的旅遊型態逐漸產生。生態旅遊在近幾年來,廣泛被喻為在妥善規劃下,是一種可以達到永續觀光資源的發展模式,其目標在於能促進生態保育及地方居民福祉。國家為能落實生態觀光旅遊之理念,2000年行政院成立「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制定「中華民國永續發展策略綱領」,在觀光業之永續發展策略中提出政府應訂定「觀光政策白皮書」、「生態觀光發展策略」,及建立「生態觀光認證制度」等發展生態旅遊的工作方向,政府在發展生態旅遊方面之政策性指示,為主要的推廣工作方針。

近年來隨著周休二日的實施及國人對休閒旅遊的重視,國內休閒農業旅遊意識逐漸抬頭,追求深度旅遊的遊客人口也逐年增加,同時也帶動了觀光產業需求的發展機會。依據觀光局中華民國95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旅客是以自行規劃行程的方式進行旅遊活動,而在各地區旅遊時喜歡的遊憩活動中,自然賞景活動及文化體驗活動皆佔有高的比例,北部地區接近七成,而東部地區更高達九成,這也顯示出以休閒農業文化導覽為主的自主式導覽服務的市場需求性。行動科技的發展及運用也在這一時期獲得蓬勃的發展,日常生活人們已離不開手機PDA等各類型行動設備的使用。本計劃的目的,既在於擅用PDA設備的功能並結合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規劃及開發出一套以台東地區為示範運用範圍的多元媒體戶外休閒導覽系統。期能透過先進的行動科技及有效的導覽解說模式帶領使用者在台東地區進行精緻旅遊。未來更能提高農業生態旅遊導覽品質並帶動農村之發展,達到消費者與經營者互利之目標。

整體以下列三點為計畫特色為發展方向:

(一).為推廣農業觀光導覽,以促進生態休閒旅遊,將以台東縣的池上、關山、卑南、延平及鹿野等地區為主題導覽,製作多媒體行動導覽內容製作,結合週邊相關景地與特色,以深入探討與導覽當地文化風情與農業特色。

(二).藉由整合開發戶外定位導覽系統功能,結合GIS地理資訊系統概念,與GPS定位導覽服務,達到行動應用效益,以建立出生態旅遊示範展示的模範。

(三).整體導覽節目的調性,希望營造活潑有趣的休閒情調,如冬日午後陽光般的溫暖,即便詮釋內容的表達也希望是輕鬆和親和的。色彩計劃在配色的處理上,著重在大自然色系的配色。主題說明的部份採明度或彩度較高的色彩來表現,以突顯主題,而在背景或界面按鍵設計上則採比較穩重、明度與主題說明形成對比的配色,以襯托主題解說的精彩度。

回首頁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