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食品安全管理機制介紹
2001年中國申請主辦奧運成功,其後訂下了建設理念“科技奧運”、綠色奧運“及“人文奧運”,2002 年 3 月成立了“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劃領導小組”和“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啟動了“2008奧運科技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

2005年8月北京市成立了奧運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制定奧運食品安全標準,建構奧運食品安全檢測體系,研究制定並實施食品“從農田到餐桌”標準化的配送體系。2006年4月,北京下達了第一批約70項「奧運立法」的需求,制訂相關法律,其中包含配合奧運會餐飲服務的需求,制訂食品衛生標準。

2007年北京市開始了奧運食品安全賽前監控,包括對13家奧運食品供應商、贊助商,以及奧組委第一批認定的奧運供應基地、加工企業、配送企業的基本情況、供應品種和供應能力進行備案;已至少確定了10大類345個品種的奧運食品安全主體標準,對奧運食品供應商、贊助商、定點供應企業及物流配送中心,制定了專門的食品安全監控方案,從生產源頭、產品加工、物流配送到供貨的全過程進行持續監控,已有6800個食品樣本的檢測結果被錄入奧運食品安全監控數據資料庫。

奧運食品安全追溯系統在2007年8月“好運北京”體育賽事中即已啟用,從監控系統、可追溯系統、檢測體系到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等系統,皆依預定計劃推進,對生產加工源頭、供應商、流通領域等各環節做了實際運用,這替2008年北京奧運會食品安全保障累積了經驗。奧運會後,該系統將轉為北京市食品安全日常監控措施,在重大活動、大型賽事時負責食品安全保障的工作。

回首頁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