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農委會進一步採取穩定穀價具體措施
- 發布日期:92-09-16
- 發布機關:農委會
為因應加入WTO國內稻米市場之逐步自由化,農委會早已著手規劃調整稻米生產面積,據該會初步調查本年稻作面積約為二十七.七萬公頃,產量估計約一百二十八萬公噸糙米。種稻面積方面比去年減少約三萬公頃,生產量估計將比去年減少十八萬公噸。今年減產數量較開放進口之十四.四萬公噸為多。國內稻穀供給量的減少,及國際穀物因為乾旱欠收影響而全面交易價格攀漲,國內穀價後市看好。目前為有效穩定穀價,維持市場供需安定,該會目前針對二期稻作的上市,進一步採取多項強化措施,包括加強收購公糧稻穀、辦理農會與糧商購穀貸款、加強農民稻穀寄倉服務、辦理食米人道援外、及備妥現金救助措施等。
該會表示,為穩定穀價,維護國內稻農權益,收購國產公糧稻穀制度將加強持續辦理。近日高屏地區稻作上市後隨即展開,不分假日隨時經收農民繳交之稻穀。目前粳稻計畫收購每公斤為廿一元,輔導收購為十八元,秈種稻榖較粳種稻榖少一元。第二期每公頃計畫收購一、四四○公斤,輔導收購八00公斤,共收購二、二四0公斤。農委會指出,為充裕民間收購資金,協助穩定糧價,本(九十二)年度辦理「輔導農會及糧商收購稻穀週轉金貸款計畫」二%低利貸款經費七億元,將可增加糧商、農會儘速進場循環購穀十九萬公噸。九十二年第一期作開始辦理「鼓勵農民辦理自有稻穀寄倉補助措施試辦計畫」,補助符合公糧稻穀收購資格之農民將自有稻穀辦理寄倉所需稻穀運雜費、包袋費及寄倉費用,每公噸補助金額四00元。另辦理食米人道援外每年十萬噸糙米,以紓解庫存對市場糧價之壓力。
農委會特別強調國內稻農權益之照顧,當各地區盛產期月平均之粳種稻穀市場價格低於直接生產成本每公斤十五.二元之基準價時,按基準價與市價間價差給予稻農現金救助,每公頃救助數量第一期作為二、000公斤,第二期作為一、五00公斤。
近年來由於社會大眾消費習慣的改變,對稻米的消費量有逐年減少的趨勢。農委會針對此現象將加強在人口集中的都會區宣導與推廣食米之消費,挽回食米習慣與風潮。
關於本年第二期作高屏地區陸續收穫中,為加速辦理公糧收購,農委會已經通知各公糧委託倉庫立即展開收購工作,並由該會南區糧食管理處派員訪查,促請糧商加強自營米收購,以協助穩定糧價,並照顧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