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4255

台南縣龍崎鄉埤仔溝溪集水區生態工法博覽會

  • 發布日期:92-11-06
  • 發布機關:農委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為配合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辦理「二○○三年生態工法博覽會」,將於九十二年十一月八、九日於台南縣龍崎鄉舉辦以泥岩地質為特色之「埤仔溝溪集水區生態工法博覽會」。

  為向全國民眾宣導「生態工法」,以奠定政府推動自然生態工法永續發展的基礎,「二○○三年生態工法博覽會」已於九十二年十一月六日,由大屯溪生態工法博覽會揭開序幕,其後每週六、日分別於:台北縣雙溪鄉后番子坑溪、台南縣龍崎鄉埤仔溝溪及宜蘭縣宜蘭河溪三地區,舉辦各具特色之生態工法博覽會,以喚起全民普遍對「生態工法」之認知,凝聚共同打造「生態家園」的共識。

  水土保持局表示,龍崎鄉埤仔溝溪生態工法博覽會,歡迎各界蒞臨指導,該博覽會將於十一月八、九兩天在埤仔溝溪現場進行生態工法實例解說及導覽外,同時推出水土保持成果展、泥岩治理回顧展、在地國小科學展、龍崎鄉鄉土產業文化特展及台南縣地方農特產品展,期使社會大眾共同支持「自然生態工法」。

  水土保持局進一步說明,台南縣龍崎鄉埤仔溝溪原是草木不生的泥岩惡地形,俗稱月世界,有關該泥岩地質裸露地植生研究工作,政府自民國五十年代即開始試種探討,歷經多年運用各種材料及方法之試驗研究,有成功者如土堤植生、掛網噴植,亦有失敗案例如薄層噴植、預鑄排水溝等;及自八十七年起水土保持局陸續針對該集水區以符合生態保育的原則加以規劃及治理,除興建農塘貯蓄水源,構築土埧、土堤及排水等設施進行蝕溝整治,並依各泥岩裸露邊坡立地條件配合施以不同之創新植生工法(包括掛網噴植、草帶法、打樁編柵、布袋模毯及植生帶鋪植等),以加速植生復育,營造良好的動植物生長環境,使原本泥岩惡地蛻變為綠洲,蘊育盎然生機,成為動植物的樂園;區內已建造相當完善的步道系統及涼亭、竹屋等休閒設施,並規劃出適合一般民眾假日休閒園區及專家學者研究團體參訪動線,形成一處獨具特色的生態工法博覽會場址及戶外教室,相信未來結合縣內附近景點,對地方觀光產業將有顯著的貢獻。

  水土保持局致力於推動自然生態工法,除配合國家政策外,更朝全方位將生態工法落實於治山防災、坡地保育及農村建設各項實務工作上,並發揮防災、生態、休閒遊憩三位一體之多元性功能目標;期以自然生態工法為主軸,結合人本關懷、地方文化史蹟、農業知識經濟、自然農學教育、生態資源體驗等活動,帶動發展精緻化與高附加價值之農業,並發展具有地方特色之生態休閒遊憩環境,建構一鄉一特色之休閒旅遊據點,活絡觀光休閒產業,提昇就業機會,重現福爾摩沙農業環境之新願景。

 

  • 回上一頁
  • -1911-00-0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