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推廣農作物生產履歷,為農民帶來成功的新契機
- 發布日期:93-12-20
- 發布機關:農委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導入農產品生產履歷制度,保障農民收益,本( 93)年度選定已成功打入日本根莖類蔬菜外銷市場的斗南鎮農會做示範,斗南農會並舉行推動農產品生產履歷成果發表會,會場吸引超過兩百位產官學界等人員參加,希望了解生產履歷制度之建立與推動過程。
農委會說,生產履歷成果發表會是由該會企劃處推動,首度結合GPS、GIS及PDA等資訊技術應用於 500多公頃根莖類作物生產,以建立透明化、可追溯化的生產履歷管理系統。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有擇表示,他觀察過去該區農民所生產的作物,雖然產量不小但規格大小不一,相較於日本的品質,確實無法打入外銷市場。因此,以契作和代耕的方式,致力於生產流程的標準化和產品規格化,以合理的施肥和用藥來種植馬鈴薯和胡蘿蔔,將A級產品的比率由90-91年時的30%提升至去年的70%,且每公頃產量也由4公噸提高至6公噸,並以保價收購的方式來保障農民的收益。
農委會表示,斗南鎮農會所建立的中衛生產體系,包含代耕的核心農場 100公頃農地,與契作的衛星農場400公頃農地,共有700多位農民參與。這些優質的馬鈴薯、胡蘿蔔、牛蒡不但可以與國外進口日本的產品競爭,在價格上也更具優勢。目前已建立日本和新加坡的外銷體系,預計契作和代耕的農家整體收益達六千萬元以上。
農委會說明,為了讓採購者和消費者了解生產者及栽培過程的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品種、採收日期等資訊,結合台灣大學、建國科技大學、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以及農委會農業試驗改良場所各農業資訊科技專家們的心力,建立了可追溯的農產品生產履歷管理系統。農會輔導人員可於進行田間記錄前,利用PDA下載所需巡視農田的基本資料,再利用全球衛星系統即時定位將現場的管理情形記錄下來,同時配合田間伺服器的影像監控傳輸,建立完整的生產履歷資料,也將這些正確的資訊透過農委會的生產履歷資訊系統網站,隨時開放給消費者查詢,這些透明化的可追溯資訊,將可以提供民眾安心食用國產農產品之保證。
農委會最後表示,該項計畫的推動確實符合優質與安全農業的施政目標,利用資訊技術來協助農民進行生產資訊的管理,輔以斗南鎮農會企業化經營方式,的確可以開創台灣農業的新契機,提高農民收益。
聯絡人:企劃處資訊科技正 葉執東
電 話: (02)2312-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