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文號4580
石門大圳全幹線自動監控系統,研發6年有成!
- 發布日期:94-01-28
- 發布機關:農委會
石門大圳幹渠管理自動化工程暨防災預警監控系統,經農委會與石門水利會自 88年迄今6年的努力,已經達成全幹線監控目標,這也是國內第一個導入自動化測報監控系統,可監視各監控站現場影像及遙控水閘門的農田水利輸水幹線,使珍貴水資源做更有效率之管理。
農委會表示,石門大圳建成至今,期初以灌溉農田、增加糧食生產為主要功能,但隨著工業的發展,近年供水漸漸由農業用水轉為支援公共用水,目前灌溉用水與公共用水的比例約為2:3,用水的管理配合桃園縣產業的變遷更加多元化;石門水利會為加強灌溉管理工作,必須隨著時代的脈動,朝向技術科技化、用人精簡化的目標,特別設立了幹線中心來推動本項工作,現今僅以3位工作人員,就可執行石門大圳全長23公里測報監控與調配水工作,可以說是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農委會說,石門大圳無線自動測報監控系統,係為加強水資源管理與控制而發展出來,目前石門水利會已完成 13個監控站建置,即時的水文資料傳回幹線中心與水利會後,中心人員根據各用水計畫,做出適當調配措施,如果遇到豪大雨,渠道水位與流量超過警戒時,配合警報系統可自動偵測並廣播通知外站居民,減少民眾不必要的損失,無論在節約水資源與災害防救上,都有可觀的功效。
據服務水利會四十載,即將退休的資訊室沈主任表示,現在水利會新進的同仁比起以前的夥伴,實在太幸福了,早年執行灌溉管理工作,有時上游地區下大雨,大家必須騎著 2、3小時機車,趕去下游開關水閘門,現在拜自動化之賜,飛車的記憶已成過往,整個管理工作,透過這自動通報監控系統,效率也大大的提升。
農委會最後表示,農田水利灌溉管理自動化的推展,確有助於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石門水利會是一個先行者,未來在全國3、4千公里的灌溉導水路與主幹線,都還有很大空間尚待努力,這是一條必走的路,也是水利會希望的所在。
聯絡人:農田水利處經營發展科技士王浩中
電 話: (02)2312-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