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我漁業國際參與傳捷報!即將成為南太區域漁業組織正式會員未來我漁船在南太平洋作業權益可望更加鞏固
- 發布日期:98-12-07
- 發布機關:漁業署
我國漁業國際參與傳出捷報!目前籌備中的「南太平洋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 SPRFMO )已 於本( 98 )年 11 月 14 日在紐西蘭奧克蘭市正式通過該組織公約 ,我國 未來將可以「捕魚實體」( fishing entity )身分及「中華臺北」( Chinese Taipei )名稱,成為該組織委員會會員,此將是我國第 1 個加入之跨界魚種國際漁業管理組織,不僅意義重大,更 確保我漁船在 SPRFMO 管轄 海域之作業權益。
此次 SPRFMO 第 8 屆籌備會議於本年 11 月 8 日至 14 日在紐西蘭奧克蘭召開,我代表團由漁業署沙署長志一率團參加,在我團全力以赴及紐籍會議主席 Bill Mansfield 、美國等國之協助下,終 突破外交困境, 未來將可以委員會會員身分參與該組織,享有幾與公約締約方相當之權利與義務。沙署長於本年 11 月 14 日代表政府簽署蕆事議定書( Final Act ),同時與會議主席共同簽署「捕魚實體參與協議書」,不僅成功寫下我國首度參與跨界魚種國際漁業組織之歷史新頁,亦為我國繼 WCPFC 及 IATTC 後,第 3 例得以 委員會會員身分參與之國際漁業組織,對我國推動參與其他功能性國際組織,亦將產生正面效益。
農委會表示 ,過去政府參與之國際漁業管理組織均為鮪類漁業管理組織,包括 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 ICCAT )、美洲熱帶鮪類委員會( IATTC )、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 CCSBT )、 印度洋鮪類委員會( IOTC )及 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 WCPFC )等, SPRFMO 則是政府第 1 個推動參與之非鮪類漁業管理組織。
農委會指出 , 跨界魚種係指洄游於各國 200 海浬經濟海域內外,未具高度洄游能力之魚種如真鰺( jack mackerel )、橘棘鯛( orange roughy )及魷魚等,不同於鮪魚、旗魚等具高度洄游能力。我國在 SPRFMO 管轄海域每年約有 25 艘大型魷釣漁船作業,以美洲大赤魷為主漁獲對象,漁獲量達 2 萬 3 千公噸,為我重要遠洋漁場。
農委會強調,臺灣為三大洋公海之主要捕魚國,公海漁業資源狀況良好與否對我漁業發展影響甚鉅;為積極參與 全球海洋生態及漁業資源管理與保育,並維繫我遠洋漁業之永續發展,農委會將賡續與外交部等相關部會密切合作,共同推動我參與 國際漁業組織之相關工作,讓我國對全球海洋及漁業資源之養護管理,做出更多的貢獻。
備註:蕆,音同產,代表事務完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