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5756

加強農產品進口管理與查緝走私 積極輔導金針產業發展 標章驗證、轉型觀光提高價值

  • 發布日期:99-02-24
  • 發布機關:農委會(國際處)
  報載有立委質疑「中國大陸產乾金針自越南、香港轉進台灣, 830 項農產品把關全是騙!」農委會對此回應,不肖業者以矇混進口或走私方式將外國金針帶進國內市場,政府絕對積極查緝取締到底,但是將不肖業者的違法行為跟政府禁止 830 項大陸農產品政策扯在一起並不恰當,農委會強調,政府積極輔導金針產業發展,一方面輔導標章驗證提高國產金針的價值,同時協助農民將金針花海轉型觀光休閒產業,創造更高的產值,另一方面會同相關單位加強進口管理與查緝走私,有效嚇阻不法,因此,國內的金針產業不但不會消失,還會更蓬勃發展,政府協助產業發展的用心不容質疑,也期許農民與政府一同努力,不要害怕其他國家的競爭,要對自己有信心,一定能打拼出亮麗的前景。

  針對連日來一再的質疑,農委會本 (24) 日說明,大蒜與乾金針均係於 91 年我國加入 WTO 時以關稅配額方式開放進口,茶葉則一直為開放進口項目;該三項產品除普洱茶外,均管制自中國大陸進口,兩岸洽簽經濟協議,亦將堅守繼續管制該等產品進口之立場。為避免不肖廠商走私或謊報產地,將中國大陸該些產品輸銷台灣,政府除加強查緝走私、進口時嚴格查證原產地外,近期並將與越南諮商,要求由越南政府出具該等產品之原產地證明,俾確保農民權益與消費者之飲食安全。

  農委會指出,自 91 年開放 大蒜、乾金針進口以來,由於兩岸產品價差頗大,不肖廠商自中國大陸走私進口或藉第三國名義意圖矇混進口之案件屢遭查獲,為打擊農產品非法走私行為,該會近年來均密切協調行政院海岸巡防署、財政部關稅總局等機關加強查緝走私, 尤其自 95 年 11 月起實施安康專案,特別針對農漁畜產品加強聯合查緝,巳產生嚇阻效果,獲農民普遍肯定。另 為避免中國大陸產 大蒜、乾金針及茶葉等產品自越南轉進台灣,該會已協調海關嚴格查證該等產品之原產地,例如大蒜於進口報關時,除必須檢附原產地證明外,廠商尚須提供該批進口貨物之產地資料,包括種植面積、收穫數量、種植農戶名冊等,供駐外單位實地查核。該會說明,為有效防堵中國大陸該些農產品自越南轉進台灣,該會將於本年 3 月中旬召開之台越農業合作會議中,要求由越南政府出具該些產品之原產地證明,以確保我農民權益 。

  農委會說明,為強化金針產業之競爭力,增加金針農收益,該會自 93 年起輔導台灣金針協會自主辦理「台灣金針標章」驗證,補助金針乾燥設備及改進產品加工製程,並由宜蘭大學對農民生產之金針實施二氧化硫檢測每年 300 件以上,檢測合格者核發標章黏貼於產品外包裝,提供消費者識別,以確保國產乾金針衛生安全品質,保護國產金針產業永續發展及消費者食用安全;該協會目前輔導 21 戶金針農通過驗證,年產製金針約 145 公噸,產品價格每公斤約 1,000 元,較一般市售金針 700 元高 40% 以上。另近年來,配合農業多樣化經營,農委會亦成立太麻里鄉金針山休閒農業區輔導計畫, 協助金針山休閒農業區內建置八處賞花用之金針專區及區內復育工作,利用每週休二日辦理金針山休閒農業區忘憂花系列行銷活動, 98 年旅遊人數即達 160,000 人次,有效提升農民收益並活絡在地產業; 5 年來,台灣金針的產地價格已由 93 年每公斤 343 元到提升到 98 年的每公斤 496 元 ,相信台灣金針產業將更為發達。

  • 回上一頁
  • 99-02-24:3,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