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文號5763
強化設施操作技術 降低畜牧廢水污染
- 發布日期:99-03-05
- 發布機關:農委會(畜牧處)
農委會表示,為提供優質動物性蛋白質來源,我國畜牧產業經多年發展,目前每年屠宰豬隻計約 872 萬頭,牛隻約 2.8 萬頭,家禽 2.5 億隻,惟豬、牛之飼養皆有畜牧廢水產生,如未適當處理,將造成河川污染。 農委會為因應民眾對環境品質的要求,業積極輔導農民進行污染防治,使其畜牧場排放之廢水達至放流水標準。
農委會指出, 國內畜牧廢水之產生主要來自養豬場及養牛場,為維護場內衛生及豬、牛的健康,農民習慣以清水沖洗畜舍,因而產生了大量的廢水。經農委會多年輔導,目前飼養規模 200 頭以上的養豬場,均已設置廢水或廄肥處理設施;由於廢水處理設施大多採用三段式系統,並以生物處理為主(包括厭氣和好氣處理),但在環境條件如氣溫或下大雨等急遽變化或農民操作不慎時,將導致微生物分解效率變差而使排放之廢水超過放流水標準,另因目前畜牧業從業人員平均年齡偏高、教育程度較低,且其廢水處理設備較為老舊,故輔導畜牧廢水符合放流水標準甚具挑戰性。
農委會說明,為因應上述挑戰,並配合行政院環保署河川污染整治工作,及各縣市政府、相關產業團體所提出需輔導之畜牧場,該會多年來加強執行「強化畜牧廢水輔導體系」計畫,以 98 年為例,全年已輔導養豬、養牛畜牧場計 301 場,提昇其廢水處理效能,推估計畫範圍內畜牧廢水每日約共可削減 BOD 、 SS 、 COD 計 2,906 公噸。另辦理相關縣市鄉、鎮、市公所業務承辦人員畜牧廢水處理技術講習觀摩會 4 場,提昇第一線工作人員之服務品質。
農委會最後表示,值此大眾環保意識高漲、人人講求生活環境品質的情況下,我國的畜牧業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冀藉由強化廢水輔導工作,輔導畜牧業者污染防治觀念朝向減量、回收、循環、再利用之世界趨勢,並追求產業零污染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