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農委會駁斥不實報導,指出學者引用錯誤數字、誤導視聽
- 發布日期:100-06-07
- 發布機關:農委會(企劃處)
針對報載某教授表示:「馬農業政見, 12 張超級芭樂票」,農委會本 (7) 日表示,學者宜本於學術專業及社會良知,對政府政策提出有益建言,該篇報導引用錯誤數字、誤導視聽,不但誤解兩岸農業政策,對事實也多所扭曲,實有澄清必要。
農委會指出,該篇報導多項謬誤如下:
一、 為照顧農民權益,馬政府已宣示在任內不開放 830 項大陸農產品,在兩岸經濟協議 (ECFA) 結果,我方堅守承諾,未再開放半項「貨品」,與該報導所稱發布「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別項目」的「投資」議題完全不同,有明顯誤導之嫌 。
二、 經政府推動休耕地活化,農田休耕面積 209,629 公頃 ,較之 95 年間最高休耕紀錄 220,722 公頃 ,已活化 11,093 公頃 ,該報導所指棄耕面積 90 萬公頃,不知何來。
三、 兩岸農產品貿易部分,因馬政府持續拓展台灣農產品行銷大陸市場,兩岸貿易逆差自 96 年的 2.8 億美元縮小為 99 年的 1.3 億美元,其中新鮮水果出口中國大陸更由 96 年的 196 萬美元,增加到 99 年的 1,022 萬美元 ,顯見兩岸直航及 ECFA 對農產品出口已有正面效益,該報導引用全球貿易逆差來解釋兩岸農產品貿易,顯有誤導。
四、 報導指稱政府對口蹄疫疫情防疫不力,農委會說明 96 年該會防檢局曾推動分段拔針措施,惟 97 年發現,無論哨兵豬試驗結果,或者口蹄疫個案陸續於多個縣市發生,皆證實養豬場環境中病毒仍未清除,實無停打疫苗之條件,政府爰重起全面施打疫苗措施,以防範疫情失控。另自 99 年 2 月起,韓、日分別發生口蹄疫,兩國產業分別遭受到數以百千億元重大損失,經養豬團體縣市協會與全國性協會分別再整合其口蹄疫防疫看法,咸認現行全面疫苗防疫政策最符合整體產業利益與發展之需要,並成為當前口蹄疫防疫的共同呼聲,應請該學者查明。
五、 針對該報導指稱農家所得減少乙節,該會說明 98 年農家 平均每戶所得較 97 年減少 4.91% ,主因該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農業,災害損失高達 191 億元,致平均每戶農家之農業所得減少 6.2% ;且 98 年總體經濟仍受 97 年金融海嘯持續影響,造成農家來自工商服務業的薪資所得減少,使得非農業所得減少 4.5% 所致。
六、 至報導指出無毒農業島退步,農委會鄭重澄清,吉園圃原是推動安全農業的重要措施,前政府於 96 年時已予廢除,馬政府於 97 年執政後重新恢復,由於農民接受度高,推廣面積已由 97 年 14,371 公頃 增加到今 (100) 年 4 月底 22,325 公頃 ,有機農業推廣面積則由 96 年 2,013 公頃 增加到 4,203 公頃 。至於產銷履歷推廣經費減少,乃是依 96 年前政府推動時的規劃,補助農民驗證費由全額補助 3 年後逐步降低所致,惟預算數雖減少,但產銷履歷產品項目及產值仍增加。
農委會強調,照顧農民權益為馬政府施政重點。在該會推動下, 99 年精緻農業產值達 1,074 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 10.2% ,對增加農民所得助益頗大;另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引進青年專業農民,同年每戶大佃農之經營規模已達 8 公頃 ,以目前稻作栽培業平均每公頃農業收入扣除租金後以 13 萬元計算,農家農業所得約可達到 104 萬元。未來該會將加速推動各項施政,以確保台灣農民生計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