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6513

農委會因應氣候變遷推動樂活農業及生物多樣性

  • 發布日期:101-06-05
  • 發布機關:農委會(企劃處)

由環保署主辦之「全國氣候變遷會議」於 6 月 5 日 起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開,其中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分組,分別由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陳曼麗董事長與農委會胡副主任委員提出報告。陳董事長從 NGO 的角度提出願景、關心的議題與發現的問題,並分別從制度、政策與教育層面提出建議。農委會胡副主任委員 提出農業部門的因應 策略報告,並就與會者關切的議題提出說明;胡副主任委員表示,多數議題已納入「黃金 10 年-樂活農業」及「生物多樣性策略計畫」項下規劃推動,並將建構滾動式調整策略機制及擴大參與,讓政府與民間攜手致力推動因應策略措施,減緩氣候變遷對農業與生態的影響。

維護農業多功能價值與生物多樣性為因應氣候變遷重要策略

「全國氣候變遷會議」係緣於民國 99 年地球日 40 周年時, 馬總統承諾民間環保人士所召開之會議。分為「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災害、維生基礎設施、土地利用、海岸」、「水資源、能源供給及產業」及「健康與環境教育」 4 群組。

主婦聯盟環境基金會陳曼麗董事長在農業生產與生物多樣性分組中特別強調,農業產值不僅以農產價格計算,應將農業的環境保護、生態與防災防洪等價值納入;食物健康是基本人權,農業要創造合理永續耕種模式,維持農民合理利潤;應重視農業水土資源質量的維護,並強化生物多樣性的落實執行與加強管理外來種入侵。

與會者關切議題聚焦於糧食安全、維護優良農地及休耕地活化、農業用水質量之有效維護與配置,以及加強生物多樣性之監測研究與降低外來入侵種對生態之衝擊等;同時,強調農業的多功能價值,尤其是對身心靈療癒的效用。

推動樂活農業,保障糧食安全,維護農業水土資源

農委會胡興華副主任委員在會中指出,農業是生物性產業,受氣候變遷影響大,但也是減緩地球暖化的重要產業。農委會於 98 年召開「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復參與本次全國性會議系列區域及公民參與之研討會議,已將多數大家關切之重要議題納入「黃金 10 年─樂活農業」中。

主要策略包括:提升競爭力引領,建立農業雲端體系以強化服務與防災應變;調整農業結構,整合資源加值發展,引進青年農業經營者;確保糧食安全,依風險程度建構糧食安全體系,以及加強飲食教育、促進在地農產品消費;亦將加強農產品安全,推展產銷履歷及有機、合理施肥等友善環境之農業生產;結合耕作制度調整活化休耕地,維護農業水土資源之質與量,確保永續發展等,以建構年輕化、有活力、高競爭力且所得穩定之農業。

推動生物多樣性維持永續生態系

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策略方面,我國於 2001 年至 2007 年執行「生物多樣性推動方案」,於 2006 年修訂「生物多樣性永續發展行動計畫」, 復以 2010 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 一個與大自然合諧共存的世界 」為願景,再修訂 行動計畫,並制定「 2011 - 2020 年策略計畫 」。

重點工作包 括:減少基因、物種、生態系等流失; 維持生態系健全及提供資源與服務的能力;建立兼具三生功能之永續社區、研發本土生物資源及復育漁業資源等促進永續利用措施;加強消除外來入侵種、劣化地復育等生物多樣性威脅;並積極強化宣導教育,落實推展生物多樣性策略計畫。

農委會表示,氣候變遷是一個全球性的考驗與動態挑戰,除減緩及調適因應外,需改變思維創造利基,建構滾動式的調整策略及擴大全民共同參與,加強跨部門合作,以確保糧食安全、生物多樣性與農業的永續發展。

  • 回上一頁
  • 101-06-0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