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文號6508

農委會嚴正駁斥網路謠傳「豬肉才是最害人」 籲請消費者勿信網路不當之謠言

  • 發布日期:101-05-31
  • 發布機關:農委會(畜牧處)

品種改良與精準飼料配方提升養豬技術

  針對最近網路流傳養豬業者不當使用有害物質,以增加豬隻飼料效率及經濟價值一事,農委會特予鄭重澄清,該會表示目前每頭豬飼養 6 個半月即可上市,與傳統須飼養一年以上相較確實提升許多,主要歸功於長期以來產官學界不斷的進行豬隻品種改良及研發精準的飼料配方所致,絕非以不當使用一些有害藥品或飼料添加物等非法手段達成。

養豬業不會使用各項有害物質

  農委會並進一步說明,網路傳言認為國內業者使用生長激素來加速豬生長速率、使用砷制劑增加白毛豬皮膚紅潤色澤、使用本巴比妥讓豬昏睡促進生長,飼料添加過量銅讓糞便呈黑色等節,該會均逐一駁斥如下:

一、該會迄今未核准任何動物用生長激素上市,且使用人類用生長激素於 豬隻飼養上,並不具有經濟效益。

二、國內黑毛豬拍賣價格確實較白毛豬價格高,但也不會因白毛豬皮膚呈現紅潤色澤會提高拍賣價格,故無使用所謂砷制劑之誘因。

三、本巴比妥為動物用麻醉葯品,為管制藥品需有獸醫師診斷處方,才能使用,其取得來源不易,且使用劑量要十分精準小心,才不會造成豬隻猝死,又本巴比妥價格昂貴,不可能使用於豬場。

四、銅是豬隻生長所必要之元素,目前飼料國家標準,仔豬為 50pp m 、小豬為 60ppm 、中豬及大豬為 25ppm ,農委會並定期抽驗飼料銅含量,並無網路所載高銅超量添加之情事。

國產豬肉衛生安全,消費者可安心選購

  農委會呼籲,消費者不要誤信網路不當之謠言,國內豬隻都是經過正當飼養過程後才上市,且農委會也會做好飼料、屠體及肉製品的抽驗檢測的把關工作,消費者可以安心選購國產豬肉。
  • 回上一頁
  • 101-05-31:3,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