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葡萄優質化農藥減量策略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助理研究員 楊尚勳

一、前言

  葡萄為高產值的重要經濟果樹,年生產面積為3,200餘公頃,產值約24億元,佔農產品總產值1.2%,主要栽種品種以巨峰葡萄最多。果農為提高收入,目前大多進行兩期栽培,產期分別為6~7月夏果及12~1月冬果,亦有部分地區將產期調節成一年一收,生產模式為生產8~9月之夏果,或9~10月之秋果及利用溫室栽培生產4~5月春果模式。

  葡萄原產於溫帶地區,適於溫暖乾燥的地區栽培,台灣地屬亞熱帶地區,高溫多濕,加上葡萄栽培採棚架式,通風不良,易生病害,主要病害為晚腐病、黑痘病、苦腐病、銹病、白粉病及露菌病等。主要蟲害及有害動物為咖啡木蠹蛾、毒蛾類、金龜子類、介殼蟲類農民大都使用農藥防治上述病蟲害,為降低成本與保障國人健康,農藥減量實有其必要性,以達成優質化之生量策略。因此,農民必須了解農藥特性、病蟲害防治時期、加強清園、利用非農藥防治法,方能達成農藥減量的目的。

二、農藥殘留原因分析

  農作物在田間使用農藥,須符合農藥使用管理辦法按農藥標示記載之使用方法及使用範圍施藥;施藥後,在規定間隔日數內不得採收之規定。使上市農產品農藥殘留符合安全容許量規定。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自87年至93年辦理田間葡萄農藥殘留檢驗,造成葡萄農藥殘留超過安全容許量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四點:(一)使用非推薦用藥。(二)提高使用濃度。有些農民對農藥信心不足或病蟲害抗藥性發生,提高農藥使用量,往往造成殘留超量。(三)混合用藥。農民為省時省工,將多種農藥混合使用,或對於藥劑不熟悉,往往將相同或類似農藥混合使用,造成超量。如混合使用貝芬得與免賴得,賴得會分解成貝芬替,造成貝芬替超量。(四)未遵守安全採收期。

三、葡萄農藥使用情形

  一般葡萄使用殺菌劑分為保護性藥劑及系統性治療劑,保護性藥劑有保護效果,無移行性治療效果,防治對象廣泛,主要包含銅劑及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銅劑包含無機銅如三元硫酸銅、波爾多液及鹼性氯化亞銅,有機銅如快得寧與松香酯銅,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如鋅錳乃浦、免得爛與甲基鋅乃浦。系統性治療劑為能滲透進入作物,並能在作物內移行,進而殺死病原菌的藥劑,主要分為露菌病藥劑,包含滅達樂、本達樂、歐殺斯、克絕、福賽得、達滅芬、亞托敏與賽座滅等,其中滅達樂、本達樂與歐殺斯作用機制與化學結構類似應歸為一類,農民施用時應以不同類藥劑輪用,此外,本類系統性藥劑因較易產生抗藥性,廠商多混和銅劑與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農民施用藥劑時應注意農藥標示成分,避免使用同類藥劑,失去輪用藥劑效用。白粉病防治藥劑以麥角醇合成抑制劑較多,此類藥劑如菲克利、三泰芬、三泰隆、平克座、四克利及邁克尼等,防治白粉病亦可用免賴得與可濕性硫磺。防治晚腐病藥劑如撲克拉、賽普護汰寧、克收欣及亞扥敏。殺蟲劑主要為除蟲菊類之賽洛寧、第滅寧及畢芬寧。氨基甲酸鹽類包含納乃得、硫敵克、加保扶及丁基加保扶。

四、葡萄病蟲害防治時期

  農民田間防治病蟲害時,應診斷為何種病蟲害外,須了解病蟲害生態及最佳防治時期。經田間調查,在病害方面,以葡萄露菌病、晚腐病、白粉病及銹病為主,葡萄病害防治早期施藥較後期施藥效果為佳,露菌病防治夏果在3月底至4月中,冬果在萌芽抽出3片葉,施用藥劑鋅錳乃浦、鋅錳滅達樂及鋅錳克絕輪用,較發病後防治藥劑為佳。防治晚腐病因有潛伏感染,病原菌小果期侵入,待後期糖度升高才顯出病徵,開花後早期施藥較後期防治效果為佳。銹病及白粉病於清園以及開始發病時依據植物保護手冊推薦藥劑使用。在蟲害方面,清園時防治薊馬、介殼蟲及蟎類?C4~6月開花結果期,施藥3~4次防治咖啡木蠹蛾及同時發生毒蛾類及金龜子類等。第二期8~10月硬核期間施藥3次,防治上述害蟲若有葉?儐v一次,如此,可比傳統施藥減少施用藥劑次數。

五、清園

  葡萄露菌病、白粉病、晚腐病及苦腐病皆殘存潛伏於枝條、休眠芽體及枯枝上,因此,修剪枝條時,翦除不必要枝條,選擇生長勢良好或成熟度均勻,芽體飽滿,休眠期時將修剪下來病枝及殘幹集中燒毀,降低病原菌及介殼蟲感染源。

六、葡萄園非農藥防治法

  (一)改善栽培環境

  改善栽培環境也可以降低病蟲害發生,過去農民為追求提高產量。導致樹冠過於濃厚,造成葉片層層相疊,濕氣不易排除,病害發生嚴重,且噴藥不易達到上層樹葉,造成病害防治的漏洞,具體方法為加大葡萄植距,調整枝條使通風良好並獲得充足光線,除可提高葡萄品質外,亦可延緩病害傳播速率與介殼蟲及薊馬等喜好高溫與躲藏隱密昆蟲之繁殖率。

  (二)果實套袋

  藉由套袋,可將病蟲害(如介殼蟲、果實蠅、斜紋葉蛾、晚腐病及苦腐病)與果串隔離,避免病蟲危害果串,此外,套袋可避免化學藥劑殘留藥斑,確保果粉完整性。套袋時間最好在座果後2~3週內完成,此時果粒發育近豌豆期,套袋前先疏果,並檢視有無薊馬或介殼蟲等昆蟲於內。

   (三)性費洛蒙誘殺斜紋夜蛾

  利用斜紋夜蛾性費洛蒙誘殺斜紋夜蛾雄蟲,不但降低葡萄田間族群密度,並顯著減少藥劑防治的施用。

七、組織教育及田間農藥殘留檢驗

  農民人數太多,輔導單位人力有限,因此,無法個別輔導,有些農民受教育程度不高,或剛學習栽種葡萄,不了解病蟲害防治。利用產銷班與吉園圃班的推廣,將農民組織起來,每一區域病蟲草害種類及用藥情形都有些不同,應輔導農民記錄用藥情形,透過班會及定期邀請專家講習病蟲害防治與安全用藥,建立適合該地區防治曆,避免使用不需要或未推薦的藥劑。並透過農藥殘留抽驗,藉由檢驗結果,了解農民用藥情形,進而輔導農民用藥。

八、結語

  防治病蟲害有其成本,在經濟效益考量下,所投入防治費用應小於病蟲草害損失,利用各種防治策略,如物理、化學、生物及耕種防治法,達成綜合防治目的,而不可以偏重使用農藥,如此,方能達成優質化農藥減量的目的。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5-04-17:25,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