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年6月(第168期)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企劃處 林文傑
一、歐盟宣稱將考慮在WTO談判中進一步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
歐盟(EU)表示將考慮進一步降低農產品進口關稅,並以此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協議的交換條件之一,歐盟貿易執委曼德爾森的一位發言人稱,歐盟正在準備進一步採取措施,但並非完全滿足20國集團(G20)當中發展中國家的要求,這些發展中國家要求歐盟將農產品關稅平均降低54%。
迄今歐盟已同意把農產品關稅平均削減39%左右,但以法國為首的歐盟主要農業生產國四處遊說,要求曼德爾森不要再進一步提高削減幅度。
歐盟要求發展中國家必須拿出計劃削減工業產品的關稅,因為這關係到歐洲企業的切身利益,並敦促美國在農產品補貼上應作出更多讓步。
美國貿易代表波特曼(Rob Portman)對記者表示,他尚未看到歐盟任何新的提案,但表示,歐盟僅僅滿足G20的要求是不夠的,應該採取更多措施進一步滿足美國的需求。
二、全球39國家面臨糧食短缺難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一項報告中指出,目前全球有39個國家需要外國糧食援助,其中超過半數國家位於非洲東部及南部,因受乾旱影響和長期糧食供應不穩定,所以需要外界伸出援手。
這項聯合國糧農組織的報告同時強調,「長期受糧食缺乏折磨的」北韓以及2004年南亞海嘯重創的東南亞國家的災民,他們亦亟需外界糧食援助。
三、加薩走廊前猶太屯墾區溫室農業面臨倒閉
原先在加薩走廊猶太屯墾區內的溫室農業在以色列撤離後,由美國人出資1,400萬美元,向當地的猶太農夫購買790英畝的農業溫室設備,並將這些農業溫室送給巴勒斯坦,由巴勒斯坦經濟發展合作機構投資2千萬美元經營這些農業溫室,該合作社雇用了6千名巴勒斯坦人工作,迄今至少生產了1萬2千噸的農產品,但因以色列常常關閉與加薩走廊間的通道,這些農業溫室所生產的農產品無法正常地輸出,但能夠及時出口的只有1,500噸,其它的農產品都被收集後棄置於低地,避免影響加薩本身出產的農產品價格。由於巴勒斯坦經濟發展合作機構本身也缺少資金來源,加上所生產的農產品無法及時出口,這個機構準備放棄這項農業溫室計畫。
四、美國有信心近期內日本恢復美牛肉進口
美國農業部代理副部長藍柏特在日本結束兩天半的會談後樂觀地表示,日本可能決定下個月(6月)重新開放進口美國牛肉。由於擔心狂牛症,日本禁止美國牛肉進口,此項禁令已成為美日兩國的棘手問題。然而,藍柏特和日本的官員進一步指出,目前對於美國牛肉重返日本市場,尚未達成最後協議。美國已經擬訂一個認證報告,透過35個美國政府合法認證的精肉工廠,輸出牛肉到日本。
五、越南大半省份出現口蹄疫疫情
地方和國際獸醫官員表示,越南幾乎大半省份遭受口蹄疫侵襲,使得近幾年來已遭遇禽流感疫情肆虐的越南農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越南農業部在其網站上公布,最近幾週,口蹄疫疫情席捲越南64個省份和城市中的30個地區,全國大約有2萬7千頭豬、水牛、乳牛感染口蹄疫,迄今年已經屠殺了一萬頭牲畜。
六、印尼衛生部長否認禽流感已出現人傳人
由於印尼北蘇門答臘省卡羅縣發生一家六口死於禽流感病例,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這個病例的死者都是住在一起的家人,發表聲明指出可能已出現人傳人病例。印尼衛生部長西蒂‧法迪拉於接受記者訪問時以「對死者進行DNA化驗結果顯示,仍未發現人傳人的證據。」加以否認,西蒂‧法迪拉並重申,至目前為止,印尼的出現禽流感病毒仍與過去所發現的一樣。
感染病毒的家族仍有一名成員在棉蘭阿丹馬立克醫院接受治療,該院禽流感醫療專家小組主任蘇羅梭表示,小組對感染家庭現場家畜與禽鳥及糞便進行查驗結果,仍未發現病毒來源,不排除已出現新病毒可能性。此外,又有兩名年齡各為10歲及19歲,居住在西爪哇省萬隆縣蘇卡哈尤村的一對兄弟疑似禽流感病患,於住進萬隆市一家醫院治療後宣告不治。如最後證明確定死於禽流感,將使印尼全國因該疫病死者增至32人,成為全球禽流感病患死亡人數最多國家。
七、禽流感專家視察越南生物安全養雞場
在越南參加APEC禽流感部長會議的亞太地區衛生部長與官員,於會議結束後,視察正在與禽流感進行第一線作戰的越南的一間飼養7千雞隻的養雞場。視察人員身著防護衣、面罩與護目鏡進入養雞場。該養雞場母雞已接種疫苗、養雞場四週圍上電網防止野鳥進入、地面並灑上石灰粉消毒。
美國國務院禽流感高階官員朗吉表示:「我不是越南農業措施的專家,但我確實認為這座養雞場令人印象深刻。」
八、日本新設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機構
日本為實現「食料農業農村基本法」中有關提升農業競爭力及食品安全等政策目標,於2006年4月1日將農林水產省所屬的農業生物系特定產業技術研究機構、農業工學研究所、食品總合研究所、農業者大學校等4個獨立行政法人,整合為「獨立行政法人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機構」,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 新成立的農業食品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機構,位居筑波市,為網羅產官學界精英,特將其法定編制員額定為3,000人,是現今日本農業界中規模最大的研究機構。此新設機構的政策目標有四,其一是強化日本農業的競爭力,確保農產品的安定供給,提升糧食自給率及促進各地域的經濟發展。其二是確保農產品與食品的安全性,並提升日本國民對糧食安全的信賴,以期能實現日本國民能擁有健康且安全的飲食生活。其三是努力促使日本國土有豐富且優質的自然生態,農業繼承人員能有安全的工作環境,期使日本國民能安居樂業。其四是發展新世代的農業及食品業,並且積極研發具創新性的生技產業。
(二) 新設立的機構,未來5年內擬研發的重點為:
- 解析各種農業產品的生命跡象:希望解析重要農、林、漁、牧類產品相關之遺傳因子分離與解析、微生物及昆蟲等天敵利用與開發,為未來之育種、病蟲害防除等奠基。
- 深入了解農業類生物的生態結構及其相互間之關係:例如已知壬基酚(Nong Phenol,一般簡稱為NP,用於製造壬基酚聚乙氧基醇類化合物,為清洗、乳化工業洗滌及油污去除的主要成分。由於壬基酚為脂溶性,難溶於水,經由家庭污水等方式流入河川等水域,並經由微生物、魚蝦等食物鏈,移轉到人體食用而儲存在脂肪組織或肝臟等組織,進而影響人體生理;因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擬將壬基酚列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質。)等化學物質對自然生態環境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但其與農業類生物間之生態關係及其相互間之影響等,有深入研析之必要,期使環保更加完備,進而達到確保農產品及食品安全的目的。
- 確保農產品及食品的安全性:例如禽流感、狂牛症等人畜共同疾病的診斷技術、防治策略、治療藥劑等均有積極研發的必要性,並將其成果予以推廣,以期能確保農產品及食品的安全性。
- 積極研發機能性的高品質農產品:例如已研究成功並且開始積極推廣的「銀河君」稻米,因適合供做壽司等冷食用米食使用,頗獲消費者喜愛的機能性農產品值得加強研發,尤其是緩和眾多日本老百姓頗感困惑的花粉症類機能性農產品及食品,為頗適現階段研發重點,且可將未來研發成果,推廣成地方特產,促進各地方農業發展。
- 靈活利用地域資源,推展生態環境多方面機能:例如開發符合人道精神的鳥獸防除科技體制,充分利用地域資源研發適合地域發展的新農業產品等,均宜積極推展。
- 積極參與國際農業合作:日本為世界最大糧食進口國,為確保日本國民所需糧食不慮匱乏,及消減世界飢荒人口,應該積極參與國際糧食研發相關事宜;尤處現今地球生態持續惡化的情況下,減緩耕地沙漠化、研發緩和溫室效應相關之新農耕科技等,均屬值得重視的研發重點。
九、2006/07年世界小麥產量趨減
由FAO、美國農部等單位所發布資料得知,2005/06年全球小麥產量為614.1百萬公噸,比2004/05年的625.9百萬公噸減少1.9%;2005/06年全世界小麥消費量為622.5百萬公噸,比2004/05年的614.3百萬公噸增加1.3%;因此2005/06年全球小麥期末庫存量僅剩163.3百萬公噸,比2004/05年的172.7百萬公噸減少5.5%,為2005~2006年國際小麥價格呈堅挺走勢之主因。更因下述諸因素影響,致使2006/07年世界小麥產量及期末庫存量可能減少,為未來一年全世界小麥供需投下相當不穩定的趨勢。
(一) 美國:由於田納西州等小麥主產地於結穗盛期遭逢乾旱等天災為害,致使美國農部2006年5月公布的美國冬小麥產量預估降為12.98億蒲士耳,比2005年同期減少13%,連帶促使期末庫存量預估降為18.73億蒲士耳,為1981/82年以來之最低量。
(二) 蘇聯:歷年來占蘇聯小麥總產量約60%的冬小麥,因2006/07年期播種面積減少,以及春小麥主產地的伏爾加河流域氣候異常等因素影響,預估小麥產量降為4,200萬公噸,比2004/05年的4,770萬公噸減少13.6%。
(三) 中國大陸:2006年華北與西北地區曾發生乾旱及霜凍等天災,華中地區有雷雨及日溫差過大等氣候異常現象,使冬小麥的生育與收獲有不良的影響,但因降雨而使江淮、西南地區播種帶來正面效益。此外,由於工業用與飼料用之小麥需求減少,進而形成中國大陸2006年第一季小麥進口量巨減為14.2萬公噸,比2005年同期減少92.6%等趨勢,推估2006/07年中國大陸小麥產量可望增產、進口量可望減少,而使其價格變動呈現較平穩狀況。
(四) 歐盟:由於英國北部乾旱而南部豪雨成災、德國至今年5月中旬有乾旱為害的災情、多瑙河爆發洪水等自然因素,以及飼料用小麥需求增加、小麥補貼作業延遲等人為因素影響,2006/07年歐盟小麥產量可能比上一年期減少150萬公噸以上;因此,歐盟可能採取釋出庫存小麥因應,而使歐盟小麥庫存量大幅度降低,進而促使2006年下半年歐盟境內小麥價格將呈高檔振盪趨勢。
(五) 其他:例如FAO預估2006年非洲39個國家,因乾旱等天災以及區域性戰亂等人禍因素影響,包括小麥在內的穀物總產量可能減少10%以上;印度2005年及2006年小麥呈現連續減產,且其國內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而於2006/07年可能淪為小麥純進口國;澳洲及加拿大2006/07年小麥雖呈增加傾向,但因其國內需求及出口增加而使期末庫存減少等因素影響;因此,國際穀物協會預估2006/07年期世界小麥產量為598.1百萬公噸,比2005/06年期的619.3百萬公噸減少3.6%;在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2006/07年期末庫存量可能降為142.6百萬公噸,比2005/06年減少5.1%,為近25年來之最低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