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96年度台灣國際穀類暨技術學會(ICC)團體會員活動成果與展望

農糧署 彭鳳振

一、前言

  國際穀類暨技術學會(ICC),是在穀類科技領域,以國際共同合作方式發展並推廣標準檢測方法之國際組織。我國於94年7月順利加入該會之後,自95年起積極參與ICC相關國內外活動,96年除參加國際重要會議、召開國內團體會員會議及邀請ICC秘書長訪台外,並組團拜會ICC總部與歐州相關重要穀類研究機構,且首次在屏東科技大學舉辦ICC國際研討會,就穀物之健康、安全、產銷履歷等議題,邀請國際與國內專家學者演講並進行討論。藉由各項國內外活動,提供國內業者開拓國際市場的契機與發展方向,也為我國開創與國際接軌及國際合作之管道,發揮我國入會實質功能。97年度將規劃擴大組團參加ICC 4年一度麵包大會,並將參加ICC總部執行之穀類食品安全與品質計畫(MoniQA),選擇我國適合參與之主題(預計以米為主軸),申請加入該計畫,及針對參加之主題進行深入規劃與研究。

二、96年度活動內容

  96年度我國ICC台灣團體會員辦理之國內活動,包括(1)召開台灣團體會員會議共3次,討論會務拓展及活動相關議題。召開「穀類食品安全與健康」國際研討會籌備會議5次。(2)邀請ICC秘書長Dr、Roland Ernest Poms於10月份訪台,親臨主持國際研討會議並發表論文。(3)於屏東科技大學舉辦「穀類食品安全與健康」國際研討會。國外活動方面,(1)組團赴奧地利訪問ICC總部並拜訪歐州相關重要研究機構,認識國際食品發展情形,(2)組團赴阿根廷參ICC國際會議,分享穀物科學研究發展資訊,與各國業界代表接觸。

三、活動成果

  (一)國內活動成果

  為促進我國穀物相關產業發展,首次在我國舉辦的 ICC 2007 年「穀類食品安全與健康」國際研討會,於96年11月27日在屏東科技大學召開,計有奧地利、美國、荷蘭、法國、瑞典等國際知名穀類食品專家及國內專家學者多人共同發表專題演講。研討會由農委會李副主任委員健全親臨會場揭開序幕,國、內外學術界、研究機構、產業界等 8 個國家共 212 人與會,其中有俄羅斯、馬來西亞等多名國外人士報名參與,國際穀類暨技術學會(ICC) 秘書長 Roland Ernest Poms 亦親自來台共襄盛舉。會議形式包括專題演講、論文壁報展示、食品與儀器展覽、圓桌會議及參訪活動。

  1. 專題演講:發表題目有穀類產品品質與安全、有關穀類食品安全的歐盟法規及其分析之挑戰、全穀產品及增加膳食纖維含量對抗肥胖、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等發表專題演說。我國學者專家則提出履歷制度之推行、奈米食品技術、健康常溫米飯、發芽糙米技術等穀類食品發展成果與各界分享。

  2. 論文壁報展示:展示專區設於會場四周圍廊,計有36篇穀類食品相關之專業論文發表。

  3. 食品與儀器展覽:以穀類安全、健康及生產履歷為主題,計有22家食品廠商參展,提供與會人員對於「穀類食品安全與健康」研討會主題更為多元、豐富的認識。

  4. 圓桌會議及參訪活動:國內外講者及國外與會人士於研討會後,進一步與我國業者舉行「圓桌會議」,進行面對面意見交流,分享產業資訊及發展成果。11月28~29日並安排國外講者及與會人員,參訪高雄餐旅學院、台南統一武藏野鮮食廠、台中酒廠、台灣大麵粉廠、苗栗泉順碾米廠及其鴨間稻有機稻田、亞洲瑞思生物技術公司、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及拜會農委會等,增進與會人士對台灣之認識,及了解我國健康、安全穀類食品的發展情形。

  本次會議順利圓滿且成果豐碩,除了提供國內業者開拓國際市場的契機與發展方向,也為我國開創與國際接軌及國際合作之管道,實屬產官學合作成果。

  (二)國外活動成果

  1. 赴奧地利訪問ICC總部及歐州相關重要研究機構,認識國際食品發展情形。外交部及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國立台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所、佳格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4位團體會員代表共5人組團,拜訪機構有奧地利自然資源與生活應用大學?Universit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Applied Life??? Sciences, Vienna (Universit?t f?r Bodenkultur Wien)?,德國Detmold 之聯邦穀物研究所 Institute for Cereal Potato and Starch Technology, Federal Research Centre for Nutrition and Food,荷蘭Zeist之應用科學研究組織TNO 。了解歐洲穀物研究情形與趨勢,認識歐盟運用國際合作執行安全、健康穀物研究計畫之方式。

  2. 組團赴阿根廷參ICC國際會議(IC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real and Cere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New challenges of world demand)。此為ICC第一次於拉丁美洲舉辦之年會,會議齊集各國代表與專家學者共同研討相關議題,我國由中華穀類食品工業技術研究所、屏東科技大學、高雄餐旅學院、實踐大學、亞洲瑞思生物技術公司之穀類專家學者,及農糧署、外交部資深官員等7位團員,共同赴阿根廷參加ICC年會,分享穀物科學研究發展資訊,與各國業界代表接觸。

  我國團員於年會發表「發芽糙米產製過程中微生物調控及其發酵生理活性產物」、「以薏仁、蕎麥及糯米製作點心食品之物理性質探討」、「膠體種類和蛋白質含量對完全蛋取代蛋糕之麵糊和蛋糕品質的影響」、「高壓均質及微波對高粱酒特性之影響」、「難消化性糊精對米穀粉的老化及成膠特性的影響」等5篇專業論文,其中發芽糙米製程技術研發成果的發表,具有相當的宣傳效果,對於我國已經商品化並行銷國際之發芽米,將更能助益國際市場的拓銷。

四、活動心得與展望

  我國團體會員透過ICC國際組織平台,經由參與國際會議及參訪國外重要研究機構,及在國內辦理國際研討會等方式,逐漸建立國際合作管道,提升我國際能見度,並同時掌握國際穀物技術發展新知與趨勢,帶動我國穀物產業成長。

  為進一步發揮入會功能,根據歷次參與國際與國內活動之經驗心得,規劃97年活動計畫,除參加4年一度麵包大會,及繼續參加國際重要會議外,並將參與ICC總部目前正積極推動之穀類食品安全與品質整合型計畫(MoniQA),選擇我國適合參加之主題,遴請國內相關專家召開專家會議並提供專業建議,深入規劃與研究,訂定未來我國持續進行研究及深入參與該計畫之方針,期藉由與各國共同參與,進行穀類食品安全及品質相關之研究與資訊交換,提升我國健康、安全穀類食品的發展,以獲取更豐碩的產官學合作成果。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7-05-21:1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