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台灣茶葉生產現況與輔導措施

農糧署 蘇登照

一 . 前言

  茶是世界三大主要飲料之一,依據統計目前世界茶葉總生產量超過 350 萬公噸,其中紅茶約 246 萬公噸占 70 %,綠茶約 83 萬公噸占 24 %,其他茶類(含部分發酵茶)約 21 萬公噸占 6 %。世界茶葉市場正在不斷擴大,無論是茶葉產量,還是每人平均消費量,都在逐步增加,茶葉前景充滿樂觀及可期待的。

  隨著消費者對食品衛生安全日益重視,各國對於食品的農藥殘留以及其他衛生方面問題要求越來越嚴格,日本新修訂「食品衛生法」於 95 年 5 月開始實施就是最好例子。如何強化茶葉衛生安全,滿足消費市場要求,是政府、茶業界、農民團體、茶農必須共同面對及處理的問題。

  加入 WTO 後,除中國大陸外,茶葉開放自由進口,以 96 年產值計算,出口茶單價約為進口茶的 6.5 倍,茶葉外銷極具發展空間,加諸國人出國觀光旅遊、洽辦商務,常攜帶台茶作為贈品,亦帶動台茶國際知名度,並經農委會選為外銷四大旗艦產品之一,成為我國開拓外銷市場之重要農產品。

二 . 茶葉生產現況

(一)早期台灣茶葉以外銷為主,自民國 62 年以後,台灣工業急速發展,國民所得及生活水準提高,工資上漲,台茶外銷逐漸喪失競爭力。桃園、新竹、苗栗的外銷茶區面積逐漸減少,南投、嘉義及花蓮、台東等內銷茶區茶園面積則大幅增加。

(二)國內現有茶園面積 16,255 公頃,年產量 17,502 公噸,產值約 45 億元。主要產區依序分布在南投縣、嘉義縣、台北縣、桃園縣、苗栗縣、新竹縣、台東縣、雲林縣、宜蘭縣、高雄縣、花蓮縣、台中縣、台北市等,其中南投縣種植面積占全國 48.9 %,其次為嘉義縣( 14.1 %)及台北縣( 11.5 %),桃竹苗三縣合計僅占 13.5 %。

(三)台灣產製之茶葉主要區分有綠茶、烏龍茶及紅茶等 3 種,其中以烏龍茶〈半發酵茶〉占最大宗。因各地方特色及文化背景自然發展出各茶區之特色茶,並經由各種製茶技術將各地區特色茶之風味及特有香氣充分展現,其中烏龍茶中外馳名,深受消費者青睞,其產值也最高。

三 . 茶葉發展目標

(一)生產優質安全茶產品

  隨者茶葉飲品市場需求之擴大,及養生保健觀念之風行,消費者對茶品的安全、衛生、品質格外重視,如何建立消費者信心,讓消費者買的安心,喝的放心,提供優質安全的茶產品已成為茶產業輔導之首要目標。

(二)積極拓展內外銷市場

  以 96 年產值計算,出口茶單價約為進口茶的 6.5 倍,顯然台茶外銷極具發展空間,加諸近年國人出國觀光旅遊、洽辦商務,常攜帶台茶作為贈品,亦帶動台茶國際知名度,並經農委會選為外銷四大旗艦產品之一,成為我國開拓外銷市場之重要農產品。另隨國人對衛生安全的消費需求升高,茶品質之提升及內銷市場之開拓,亦為茶產業輔導之重要工作。

(三)發展地區特色茶

  台灣因各地方特色及文化背景自然發展出各茶區之特色茶,並經由各種製茶技術將各地區特色茶之風味及特有香氣充分展現,使台茶產品更多元化。對於各地區茶品之特色及其現有優勢應善加輔導與利用,並與當地文化結合以擴大各消費階層,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四 . 國產茶葉面臨問題

(一)進口茶逐年增加對國產茶造成競爭

  近年來茶葉進口量逐年增加,從 92 年 18,513 公噸至 96 年增加為 25,050 公噸,增加 35 %;進口值從 92 年 1,838 萬美元至 96 年增加為 3,486 萬美元,增加 89 %。其中 95 年進口量 24,318 公噸至 96 年 25,050 公噸增加 3 %,但進口值從 2,979 萬美元增至 3,486 萬美元,增加 17 %。而國內 96 年茶葉總生產量 17,502 公噸,進口量超過國內總產量,顯然進口茶逐年增加且品質提高,對台灣茶產業產生衝擊。

(二)健康安全意識抬頭,農民安全用藥極待改進

1. 隨著國民生活水準提高,國人養生保健觀念逐漸生根,食品安全概念已成為國人基本要求,如何提供優質、安全、衛生之茶產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茶產業發展重要課題。

2. 國際間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日本 95 年 5 月修正食品衛生法,實施農藥殘留新制,對未個別訂定殘留基準農藥殘留量一律訂為 0.01ppm 。實施迄今已陸續遭驗出違規案件,並遭日方列為命令檢查,影響國家聲譽及輸日商機。

3. 茶農用藥習性及衛生安全概念仍有待改進。

(三)劣質茶混充高價茶及進口茶混充國產茶銷售,損及消費者權益

1. 茶葉屬嗜好性產品,且為洽辦商務或贈送親友的高尚禮品,加諸認為高價茶就是好茶的觀念,致近年時有發生以劣質茶混充高價茶及進口茶混充國產茶高價銷售,欺騙消費者,影響國產茶優質形象。

2. 以劣質茶混充高價茶或進口茶混充國產茶高價銷售,未誠實標示產地或來源,無法提供消費者辯識選擇,影響消費者權益,對國產茶造成負面影響。

五 . 國產茶葉輔導措施

(一)輔導茶葉廠農合作體制及產銷班茶園健康管理並強化產地標示

1. 茶葉廠農合作體制及產銷班茶園健康管理

( 1 )以製茶廠與茶葉產銷班為核心,結合茶農進行 茶園健康管理,生產安全優質之茶葉 ,並由製茶廠以合理價格收購及 輔導茶葉產銷班分級包裝行銷。

( 2 )茶農生產的茶菁及製茶廠產製的粗製茶,須由抽驗小組抽樣進行農藥殘留檢驗,符合標準者,方列為輔導對象。

( 3 )輔導統籌購置農藥並督導茶農共同防治。

( 4 )茶農須參加安全用藥及茶樹健康管理講習。

2. 強化產地標示

  輔導廠農合作體制者,於茶葉包裝上標示生產地、生產者(或製茶廠)及電話號碼等資料,以提供消費者辯識。

3.97 年度輔導廠農合作製茶廠 125 家,茶園面積 1,577 公頃。

(二)加強推動茶葉生產履歷制度

1. 輔導茶葉廠農合作之製茶廠及茶農建立生產履歷制 度,配合茶葉良好農業規範,輔導填寫生產履歷紀錄、建檔上傳資訊平台及條碼系統與生產履歷紀錄之操作訓練,並輔導申請產銷履歷驗證及建立條碼追溯,供應有產銷履歷標章之茶葉。

2.97 年度輔導通過產銷履歷驗證共計 97 個單位,面積 760 公頃。

(三)加強茶葉安全監測及品牌建立

  配合推動茶葉廠農合作體制,加強辦理茶葉農藥殘留監測,以提供安全品質之茶葉。並輔導各級農民團體或合作社建立品牌及改善包裝設計等。

(四)輔導茶葉產地證明標章

  輔導主要茶區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產地證明標章,以防止仿冒及促進消費信心。計有「鹿谷凍頂烏龍茶」、「阿里山高山茶」、「文山包種茶」及「杉林溪茶」取得產地證明標章註冊。迄至 97 年底「鹿谷凍頂烏龍茶」、「阿里山高山茶」已分別核發標章 69,648 枚、 26,324 枚, 「文山包種茶」及「杉林溪茶」亦開始受理標章申請。

(五)輔導拓展外銷供應鏈

1. 輔導國內外銷業者與茶葉廠農合作之製茶廠建立長期合作關係,透過廠農合作輔導措施由製茶廠產製優質、安全之茶葉供應外銷業者出口,建立良好信譽,提升外銷市場競爭力。

2. 目前於農糧署網站 之「 農糧產品消費資訊」項下「茶葉購買區」,登錄廠農合作之製茶廠及通過茶葉產銷履歷驗證單位,歡迎出口商上網查詢踴躍洽購。

(六)地方特色茶評鑑競賽

1. 為鼓勵茶農生產安全、優質茶葉,並展現各茶區製茶技術及茶葉特色,提高知名度帶動茶葉銷售,輔導各相關茶區舉辦具有地方特色之評鑑競賽。

2. 透過評鑑競賽要求參賽茶樣均需作農藥殘留抽驗,帶動參賽者對用藥安全的重視,提升茶葉安全品質及消費信心。

3.97 年度輔導地方特色茶評鑑(含製茶)競賽 24 場次。

(七)辦理茶葉講習訓練推廣

1. 請茶業改良場及各分場對廠農合作製茶廠及茶農辦理田間用藥、栽培管理、非農藥防治及產銷履歷申請與資訊化等課程講習訓練。

2. 擇定鹿谷鄉、竹山鎮之低海拔地區及名間鄉、龍潭鄉等茶產區為重點講習區,由茶改場、藥毒所加強茶園管理及安全用藥課程,並將茶菁販納入講習對象。

3. 輔導製茶公會及台灣茶協會等單位辦理茶產業推廣宣導系列活動。

(八) 輔導辦理 茶產業向下紮根訓練營

  為促進年輕族群對國產茶葉文化意涵、茶葉製造、茶葉保健效果之瞭解,輔導茶區相關團體利用假日或暑期舉辦不同茶類種茶、採茶、製茶、泡茶、評茶等訓練活動,以吸引年輕族群參與及提高對國產茶之熱愛。 97 年度辦理上開 向下紮根訓練活動 12 場次 。

六 . 結語

(一)茶為嗜好性產品,隨者國人飲茶習性的養成及養生保健風氣之帶動,茶已成為重要產業,而面對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要求,輔導產製優質安全的茶產品,才能促進消費,提高市場競爭力。

(二)未來除因應市場需求,研發優質多元化產品外,加強建立產銷履歷以供來源追溯,農藥管理與用藥安全輔導都將成為重要課題。

(三)為促進國產茶業發展,茶農、製茶廠及茶商三者角色均不可或缺,未來除既有輔導方向加強辦理外,在現有廠農合作架構下結合茶商共同打拼,將可使國產茶葉之內外銷通路更為寬廣,市場更具競爭力。


圖1 安全用藥及茶樹健康管理講習
圖 1 安全用藥及茶樹健康管理講習

圖2 茶葉抽驗小組抽樣進行農藥殘留抽驗

圖 2 茶葉抽驗小組抽樣進行農藥殘留抽驗

圖3 文山包種茶產地證明標章
圖 3 文山包種茶產地證明標章

圖4 阿里山高山茶產地證明標章
圖 4 阿里山高山茶產地證明標章

圖5 鹿谷凍頂烏龍茶產地證明標章
圖 5 鹿谷凍頂烏龍茶產地證明標章

圖6 貼有產銷履歷標章及產地證明標章之產品

圖 6 貼有產銷履歷標章及產地證明標章之產品

圖7 地方特色茶評鑑競賽

圖 7 地方特色茶評鑑競賽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8-04-14:8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