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8月(第206期)
2009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農業生物技術主題館」活動紀要
科技處 李秋霞‧洪偉屏
一. 前言
依據行政院「加強生物技術產業推動方案」及「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農委會(本會)配合參加今( 98 )年我國第 7 屆「 2009 台灣國際生技大展」生技月之活動,邀集所屬各試驗改良場所與相關學研機構共同辦理我國農業生技研發成果之展示與宣傳活動,具體展示本會各試驗研究機關新近研發成果。長久以來,在本會各試驗改良場所與各學研機構的努力下,已為我國現代化農業之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21 世紀將是由生物技術領導主要經濟活動,如何善用本土農業資源,多元運用農、林、漁、牧及防疫檢疫的尖端生物科技,藉以創新與提升台灣農業,確實值得期待。
二. 展示方式
「 2009 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 — 農業生技主題館」展示活動,於 7 月 23 至 26 日在台北世貿展覽 1 館盛大舉行。 今年農業生技主題館係以「 打造卓越農業科技島 」為主題,將六大主題櫥窗與 67 項海報搭配實物、模型進行展示,提供社會各界瞭解本會農業生技新近研發成果。其中六大主題櫥窗包括「水稻全方位生技研究與產品」、「台灣淡水原生種魚類」、「畜產生物基因庫建置技術及應用」、「植物品種侵權鑑定」、「安全農業 - 生物性農藥之應用」及「中草藥及保健產品」 ; 67 項海報與實物則涵蓋植物種苗、水產養殖、畜產、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動植物防檢疫技術、基因轉殖動植物生物安全管理體系、生物技術在安全農業之應用,以及中草藥與保健產品等重要成果。今年主題館結合實物、海報、模型、多媒體等之規劃設計,並搭配專家導覽、生技舞台及成果發表會等動態活 動,現場有難得一見的新育成可彩繪大地之黃、白、紫色水稻,具觀賞潛力之台灣白魚等六種珍稀魚類,家蠶生產北冬蟲夏草,以及由各種特殊微生物組成之生物農藥或生物肥料等。外界除能藉此機會瞭解這一年來本會之研發成果外,有興趣廠商亦可在現場獲得各專業研發人員面對面之解說服務,並由「農業科技產業策進辦公室」與「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推動辦公室」分別協助技轉事宜,冀望 將歷年研發成果有效轉換為具市場價值商品,進而提升並促進國內農業生技產業之發展。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苗栗區農業改良場(苗栗場)提報之「農業之翼-小蜜蜂立大功」,在各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獲選為本屆大會之星。自本會 2003 年參展之「寶吉」與「寶祥」兩頭雙胞胎複製羊姊妹, 2004 年參展之複製牛「如意」家族, 2006 年之基因轉殖複製羊「寶鈺」與其子代,以及 2008 年「家蠶生物反應器」,計有 5 屆入選為當年度的大會之星。依據統計全世界需昆蟲授粉作物之產值約 1,530 億歐元,其中 80 %之作物授粉媒介為蜜蜂,估計國內需蜜蜂授粉之作物年產值亦高達新台幣 500 億元。 2004~2008 年間北美洲、歐洲、印度、紐西蘭等地陸續爆發蜜蜂神秘消失事件,蜂群在一夕間消失衰退且不留痕跡,目前初步證實可能為病毒感染所致。有鑑於此,苗栗場特別介紹以反轉錄 PCR ( RT-PCR )技術,進行全國北、中、南、東共 9 個蜂場之監測診斷情況,並展示獨步全國之蜜蜂授粉技術、蜜蜂健康管理模式,現場更搭配蜜蜂疊羅漢、穿蜂衣等特技表演吸引眾多民眾參觀。
三. 焦點報導
2009 台灣國際生物科技大展開幕當天,行政院 邱正雄 副院長親臨致詞時特別強調政府支持產業發展,生技產業可望成為下一波明星產業、兆元產業,政府將會積極建構有利生技產業正面的發展環境,生技產業亦將成為台灣未來經濟發展之重要能量,希望把台灣生技產業的尖端技術推向國際舞台。
之後由本會黃副主任委員引導 邱 副院長參觀本會主題館之 「台灣淡水原生種魚類」櫥窗,介紹可作為觀賞魚之 台灣副細鯽(台灣白魚)、台灣細鳊、大鱗細鳊、史尼氏小鲃、高體鰟鮍、革條副鱊(台灣石鮒)等 6 種均屬珍稀魚類,相對於台灣原生蝴蝶蘭之於我國蝴蝶產業的貢獻,期望透過種原保存、培育及馴化,進一步開發為具高附加價值之新興淡水性觀賞魚種,以提昇休閒漁業內涵,促進我國水產資源永續經營,副院長當場對於本會具體研發成果予以高度肯定。
緊接著黃副主任委員在現場接受媒體專訪,除詳盡說明本會推動農業生物技術研發與產業發展之各項具體措施,並針對媒體好奇問題,逐一簡要諸如:利用特定性狀分子標誌與鑑定技術,作為篩選重要作物品種及提高育種效率之「分子育種」技術, 在生醫產業及確保動物保育與肉類市場秩序上運用之「畜產生物基因庫」等,同時 竭誠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展場實地參觀與指教,希望能讓本土優質農業科技研發成果廣為民眾週知,藉由國際展示場合之具體呈現,吸引國內外相關產業界的關注,進而進行合作及與技轉,加速達成農業生技研發產業化之預期目標。
今年結合主題櫥窗與展示海報的內容,每天安排一系列之有獎徵答、舞台遊戲與表演,譬如:以舞蹈呈現農生之美、勇闖生技領域島、畜產生物基因庫、水稻的秘密、彩繪淡水原生種魚、花藝示範等,在教育電台名主持人王裕仁(土豆仁)先生的帶動下,藉由創意之問答與紀念品的發放,造成台上台下互動熱烈。活動中亦邀請花藝老師為民眾介紹本次展出的新品種花卉並現場展示插花藝術等實踐生活的樂活理論及幸福的生活哲學。使得現場參觀民眾對於主題館之展示內容及台灣農業生技的研發,有更多一層的瞭解與興趣。
四. 「 2009 全國優質龍眼蜂蜜評鑑」得獎蜂農頒獎活動及技術轉移簽約活動
7 月 23 日 (星期四)下午 2 點在台北世貿 1 館「農業生技主題館」辦理 「 2009 全國優質龍眼蜂蜜評鑑」得獎蜂農頒獎活動及 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與聯發生物科技公司技術轉移 簽約儀式,先由黃 副主任委員 親自頒發 獎牌給每位得獎者,並一一與得獎者合影留念。每年由農糧署、苗栗場及台灣養蜂協會共同辦理之蜂蜜評鑑活動,希望讓廣大消費者知道國內擁有之眾多優質精美蜂蜜產品,亦藉此提昇競爭力開拓國際市場。
優良蜂農頒獎活動後,緊接著在黃副主任委員見證下,由藥物毒物試驗所(藥毒所)高所長與聯發生技公司劉董事長進行將「本土黑殭菌 F061 菌株生物殺蟲劑」技術轉移及授權簽約儀式。技術移轉方式可顯著縮短合作業者研發之時間與成本,不但可促進農企業之發展,亦有助於相關農業生產技術改進升級。
五. 主任委員親臨視導
活動第二天主任委員撥冗蒞臨現場巡視本會主題館六大主題櫥窗、 67 項搭配實物與模型之海報、 「農業科技產業策進辦公室」、「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推動辦公室」及大會之星「農業之翼-小蜜蜂立大功」等參展項目,均親自垂詢各項展示重點與應用細節。在參觀畜試所 「畜產生物基因庫建置技術及應用」 主題櫥窗,主任委員強調可以冷凍方舟的概念來說明台灣畜產種原動物經長期馴化選育後,適應本土環境而具備如桃園豬之多產性與蘭嶼豬之耐粗性、土雞隻優質肉特性、菜鴨之高產蛋性 … 等,若能針對台灣家畜禽品種的生物特性、經濟價值、科技研究和應用文化等背景,建立一套完整資訊庫,未來會是我國的重要畜產資源。另更提示可加強研究上述之種原特性及其新用途,配合農業觀光的拓展,並設法融入現有的經濟生產體系,不僅可使我國成為亞熱帶畜產科技國,更能確保固有之珍貴基因資產。
主任委員對於各參展單位現場展示的實物特別感興趣,例如:大會之星的蜜蜂、 花卉新品種之侵權鑑定技術、 鹿子百合組培繁殖復育 、具觀賞價值淡水原生種魚類、珍珠魚子醬-海葡萄、 頭角崢嶸-台灣水鹿人工生殖、家蠶生產北冬蟲夏草、抗逆境高酵素液肥添加劑 … ,足足控留 2 小時時間與現場解說同仁互動對話,並逐一嘉勉與鼓勵各項成果參與之研發同仁,大大提振了本會所有工作人員的士氣。
六. 成果發表會
7 月 24 日 上午 10 時在台北世貿 1 館 2 樓第 3 會議室同步舉辦農業生技研發成果發表會,由本會主辦單位科技處陳瑞榮科長主持各項成果發表。本次成果發表會分別邀請農業試驗所林義恭助理研究員、水產試驗所張錦宜副研究員、家畜衛生試驗所喻昭芳研究員、畜產試驗所劉振發助理研究員及藥物毒物試驗所高穗生組長等本會的生技菁英,依序進行「黃耆等複方之漢方飼料添加物在淡水養殖魚經濟魚種的應用」、「水質總生菌數檢測套組」、「水禽雷氏桿菌症菌苗之研發」、「雞隻生產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的流程及可應用的領域」、「具商業化潛力之液化澱粉芽孢桿菌」等 5 項研發成果之專題簡報。
七. 結語
本次農業生技主題館之參觀人氣,在閉幕當天由科技處黃子彬處長及方國運副處長抽出 1 名「華航水果彩繪飛機模型」及 5 名「南投雲之瀑渡假券」之摸彩節目達到最高潮,順利劃下精采句點。未來本會定當持續不斷將農業生技領域新近研發完成之重點具體展現,來加深國人對我國農業生物科技的認識與支持。此次「農業生技主題館」所有展示之內容,亦將完整呈現於本會農業生技產業資訊網,網址為http://agbio.coa.gov.tw/ ,歡迎大家上網查詢與指教。
農業是最重要的民生基礎產業,也是因應全球氣候變遷最關鍵的綠色產業。政府從過去 60 年代的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到 80 年代的三生(生產、生活、生態),已引領農業朝向多元化發展,研發創新一直是我國農業進步發展的主要原動力,農業科技水準在全世界居於領先地位,未來期望藉由 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之 新興科技促進產業升級轉型,以實現台灣農業成為全民共享的健康農業、科技領先的卓越農業及安適時尚的樂活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