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年1月(第211期)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國際處 李蓮生
世衛秘書長希望 2010 年能達成氣候協議
有鑒於氣候變遷與公共衛生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陳馮富珍 2009 年 12 月 29 日表示,希望甫落幕的哥本哈根氣候變遷會議有助於 2010 年達成協議。
2009 年 12 月 7 日至 19 日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FCCC )第 15 次締約方會議,並未如預期達成實質的全球氣候新協議。大會未通過由部分國家談成的「哥本哈根協定( Copenhagen Accord )」,只決定「認知」這份協定,並同意由各國自願簽 署。陳馮富珍在評論哥本哈根會議結果時表示,各國、聯合國組織以及民間社會都希望達成氣候協議,但談判實屬不易;哥本哈根會議「有一些好消息」,「同時也需要全世界更加努力, 俾下一次大會達成協議」。
這份自願性的協定說, 哥本哈根協定要求 已開發國家 在 2010 年 1 月底前提 出 2020 年之前的具體溫室氣體減量目標,開發中國家 亦需 提出適合國情的減緩行 動。目 前各方普遍寄望,在半年後或者下一次在墨西哥舉行的大會達成具法律約束力的協議,以因應京都議定書中已開發國家第一階段減排承諾期在 2012 年底屆滿後的局面。
陳馮富珍說,「氣候變遷與健康之間的關係非常明顯」,例如洪水會助長腹瀉疾病蔓延,乾旱則會造成糧荒,「根據預測,如果目前情況繼續惡化,未來 20 年到 30 年間,非洲的農業生產可能減少 50 %」;又如溫度的變化已造成瘧疾傳布到新的地區。她並表示,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在近年來以及未來,都是世衛跟其他組織共同推動的重要工作。
2. 氣候專家警告 泰 國 面臨天災風險增加
泰國平安度過沒有發生大型天災的 2009 年,不過,氣候專家提醒,預期未來幾年氣候變化大,泰國可能無法像 2009 年一樣風調雨順。
氣象預報人員、地質災害專家、森林消防隊員以及天災 應變 官員對一項初步氣候分析保持高度警戒。該分析報告顯示,因全球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變化可能性極高,而且越來越不可 預 測。這些天然災害包括乾旱、水災、土石流、海岸與河岸侵蝕、森林大火等。其中有關森林大火一事,泰國森林火災控制部 2009 年 11 月在網站上公告,從 2009 年底到 2010 年中,森林火災的情況會比前幾次嚴重。森林野火預測是根據美國氣候預測中心 2009 年 8 月在太平洋探測到聖嬰現象。森林火災控制部指出,聖嬰現象會導致泰國 2010 年上半年氣溫比平常高, 使得 森林火災的風險增高。這個部門也提醒泰國相關部門隨時更新氣候狀況,不要依賴一般氣候模式,因為全球暖化造成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讓長期氣候與野火預測更加困難。
泰國有 27 省被列入易發生森林火災地區,泰國農業合作部也擔心聖嬰現象可能導致缺水、乾旱。因此,已草擬天災預防應變計畫,並由政府部門代表成立委員會,協助 2010 年可能遭受天災影響的農民。
此外,分析報告顯示,泰國各區尤其是南部, 2010 年 4 、 5 月之間會有極 高溫的天氣,氣溫可能高達攝氏 40 度。高氣溫也可能伴隨熱帶風暴、冰雹 。泰國氣象廳副廳長宋才指出,聖嬰現象只會間接影響泰國氣候狀況,他們最擔心的是氣候變化造成突然的大雨 、洪水暴發、熱帶氣旋,可能在 24 小時、一週或一個月內衝擊某些特定地區,人們必須預作準備 , 對於下雨持續超過兩天的地區就必須要有洪水爆發的準備。
3. 世界糧食計畫署:尼泊爾有可能面臨飢荒
隸屬聯合國的世界糧食計畫署官員 2009 年 12 月 23 日表示,經濟衰退導致重要資金短缺,世界糧食計畫署提供 尼泊爾當地 50 多萬民眾的食物援 助被 迫停止。世界糧食計畫署說,未來三個月要持續讓尼泊爾 60 萬人溫飽,該署需要有 2000 萬美元的資金 ; 此一人數超過世界糧食計畫署提供糧食援助總人數的 1/4 。
世界糧食計畫署尼泊爾副代表海德在加德滿都表示,尼泊爾當局透過以工代賑( food-for-work )計畫,讓當地數百萬人免於遭受出於旱災、糧食高漲、治安動盪不安和經濟危機的饑饉,然而尼泊爾現正接近農業淡季,又面臨 10 年來最嚴重的穀物欠收問題,世界糧食計畫署手頭資金短絀,難以維持當地重要的糧援網絡。
4. 丹麥有機農產品 鮮採鮮到家
丹麥乾冷的天氣,相較於台灣的濕熱,病蟲害比較少,發展有機農業也比台灣相對容易。不過在丹麥,有機農業的發展,並沒有侷限在沒有農藥、健康的層面,同時還考慮農產品有沒有符合節能減碳的精神。
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一大早就出現在田間,忙著把當天採收的高麗菜在當天配送到丹麥的各個家庭。除了標榜著把最新鮮的農產品,用最快速的方法從田間送到餐桌,有機農場不只栽種有機,同時還要種植順應自然的作物,強調冬天只賣冬天才有的農產品,有機農場表 示,如 果要 賣當 地當季不生產的作物,勢必得從國外進口,那就會造成食物里程增加,不管你吃的是不是有機,都會造成環境二度污染。
雖然有機農產品,賣相沒有傳統用農藥、化學肥料栽培種出來的漂亮,但蘿蔔、黃瓜一口咬下,汁多甜美,給人的感覺就是農產品很健康。有趣的是有機農場對被蟲咬過留下醜醜的痕跡的產品,他們還會退一點錢給顧 客。不過丹麥的有機農作物的價格還是 比一般蔬果來得貴,有機農場業者強調,吃有機農產 品不只讓身體更健康,對環境 亦 更友善,加上 融入配合自然的時序以及在地消費的概念,讓有機的概念更延伸,從農場到餐桌,從在地到整個地球,每個農作物都包含著一種愛護環境的成分。
5. 肯亞利用地熱 發展高價值農業
非洲肯亞能源嚴重缺乏,不過,境內的地熱資源非常豐富。肯亞政府近年來,投入鉅額資金開發地熱資源,其中一座地熱發電廠就座落在地獄門國家公園裡,一家國際花卉公司還在附近設立大型的溫室,使用地熱發電廠所提供的電力,種植高經濟價值的切花,行銷歐洲市場。
距離肯亞首都奈洛比,大約 90 公里遠的地獄門國家公園,是長頸鹿、斑馬、獵豹等 100 多種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裡也以特殊的火山地形聞名,有火山地熱的間歇泉, 1981 年起 肯亞政府 在這裡成立了「歐卡瑞亞」地熱發電廠,深入 3,000 公尺以下的地底,收集地熱轉化為電力。
「 奧森瑞安 」 是 肯亞最大的花卉生產公司, 該公司投資巨額資金,在 座落於地獄門國家公園西北角地區的花卉種植區,種植了 100 多種不同的花卉,專攻歐洲切花市場,整個廠區完全使用綠色能源。「奧森瑞安」每年切花的出口量達 3 億 5 千萬株,地熱發電廠所提供的能源不僅確保溫室的運作,還杜絕了菌類生長的機會,地熱所產生的二氧化碳還加速了花卉的成長,可說是一舉數得。
6. 非政府組織 World Growth 要求終止不道德的反棕櫚油運動
在 2009 年 12 月 16 日的 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上,一個名為 World Growth 的非政府組織發表了一份報告,揭露西方環保組織近來抵制開發中國家出產的棕櫚油的運動不僅是一種錯誤行為,而且有可能為該地區數百萬貧困人口帶來毀滅性的後果。這份題目為 「 間接破壞:錯誤的反棕櫚油運動對貧困人群造成傷害 」 的報告指出,棕櫚油這種歷史悠久的產品為一種永續發展型的植物油,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基本食物,其生產能改善開發中國家的生活水準,減少貧困。
該組織舉出一些統計數字例如:棕櫚油產生的收益超過每公頃 3000美元 ,而貧困地區的農耕收入低於 100 美元; 專家預測 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種植 園,目 前直接提供 57 萬多份工作,而到 2010 年將增加 18 萬個工作機會;國際農業發展 基金會( IFAD )在 烏干達資助的一項計畫亦將檢驗棕櫚油做為 消除貧困 工具的效果。
World Growth 主席 Alan Oxley 表示,這份報告分析了近期針對棕櫚油的指責,結果顯示,說得好聽一 點, 這些是對實際情況和經濟的誤解;說得難聽一些,則是有意地歪曲事實,試圖從根本上阻止林地開發。突然之間,把棕櫚油變成了反伐木運動的假想敵。 Oxley 主席進一步指出,油棕為高度永續發展型作物,它的產量是其能源消耗量的 10 倍,其 他植物油產生同等產品則需要動用 10 倍以上的土地。顯示棕櫚油種植園還是非常有效的碳 匯。該報告還駁斥了一些宣稱種植園是森林濫伐和紅毛猩猩棲息地喪失的主要原因的言論。開發和林業專家已經表明, 2/3 的森林砍伐是由於貧窮國家的低收入人群尋找土地、住所和食物生產所造成 的。 Oxley 總結說:「某些人如此輕率地推動這些可能帶來毀滅性後果的行動,尤其是這些行動的實施很有可能破壞一種確實能夠減少貧困、改善生活水準的主要產業,令我們無法不質疑這些人的 道德 。」
7. 畜牧業發達 巴西溫室效應罪魁禍首
巴西在 2009 年 12 月 10 日公布的一項調查指出,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約占巴西全國總排放量的 50 %,其中主要是因為砍伐亞馬遜森林 , 擴大牧草地面積,平均達總數的 75 %。
巴西太空研究所、農業研究所和巴西利亞大學等 5 家公私立機構的研究員,在 2003 至 2008 年間完成的「巴西畜牧業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預測研究」,提出上述最具衝擊力的內容。
該項研究主要引用三項資料來源,包括砍伐森林開闢牧草地和焚燒砍下的植物、焚燒牧草地 , 及牛隻體內食物發酵釋放出來的 臭氣。研究團隊 指出,這些數據應該是最保守的估計,因為他們還未研究巴西其他地區污染氣體的排放源,如栽種動物飼料植物遭破壞的土壤,以及載運牲畜、肉類加工品所排放的溫室效應氣體;當然也不包括亞馬遜以外,巴西其他森林遭砍伐變成牧草地的生物圈。
巴西擁有全球最多供商業用途的牛隻, 2006 年已超過 1 億 9000 萬頭。巴西的肉類產量也在過去 10 年迅速增加,外銷占 2006 年總產量的 24 %。調查指出,巴西牛隻數量穩定成長,但各地情況不一。南部、東南部和東北部成長幾乎停止,而北部亞馬遜和中西部平原地區則成長迅速,但也正是這些地區的森林砍伐和溫室效應氣體污染問題最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