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馬蕭政府就任2週年農業重要施政成果

企劃處 林仁偉

壹 . 前 言

  台灣農業面臨全球貿易自由化、兩岸農業競合及氣候變遷異常等各項挑戰,為發揮農業生產、生活及生態等多元化功能,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以「給農民過好日子」為核心理念,秉持「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施政方針,落實照顧消費者健康,加強核心技術與企業化經營,落實推動小地主大佃農、農村再生、綠色造林及海岸新生等愛台 12 建設; 98 年創新推動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並在國土保育的策略原則下,加速推動農業重建,藉重建契機強化產業體質與競爭力,將傳統農業由生產朝向兼具綠色生態產業與服務業發展。

  農業施政持續創新與追求動態的平衡,各項政策已逐步落實。為確保糧食安全,照顧消費者健康,本會將推動農產品安全無縫管理,提升農業經營效率,並對於未來氣候變遷做好產業調適規劃與準備。以下,謹針對本會推動「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全民農業 2 週年重要施政成果,以及未來農業施政重點簡單說明。

貳 . 推動「健康、效率、永續經營」的全民農業

  97 年起本會推動全民農業施政,包含擴大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結合活化休耕地措施,創造地主、大佃農及政府三贏的局面;推動農村再生,採取「由下而上」的精神,激發農村社區潛能及凝聚力;推動綠色造林,擇定嘉義東石鰲鼓、屏東林後四林、花蓮大農大富等 3 處大型平地森林園區。「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已於 98 年 5 月 7 日經行政院會議通過,是行政院推動 6 大新興產業之一,提供前瞻的農業願景,創造國人新的生活價值。 98 年 8 月莫拉克颱風造成農業重大災損,本會迅速協助災區農漁畜產業從大破壞後的重建中轉型升級,經過農民與政府共同打拼,已逐步恢復產業生機,精緻農業重點產業如蘭花、石斑魚雖受損嚴重,已分別恢復 9 成與 8 成,更創造外銷佳績,蝴蝶蘭、石斑魚出口值持續成長。農業重要施政成果簡述如下:

一 . 創新施政,營造農業經營環境

(一)結合活化休耕地,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推動第 3 階段農地改革,實施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輔導無力耕種之老農或無意耕作之農民,將自有土地長期出租給有意願擴大農場經營規模之農業經營者,促進農業勞動年輕化,並使老農安心享受離農或退休生活;結合活化休耕農地利用,鼓勵專業農民承租連續休耕之農地,種植水稻、飼料玉米、牧草、青割玉米或有機作物等產銷無虞作物,達成擴大經營規模及調整農業勞動結構之政策目標。

  至 99 年 5 月底,大佃農承租農地總面積為 3,386 公頃,平均每戶新增加承租農地面積 6.29 公頃,較農戶平均農地面積 1.1 公頃高約 6 倍,有效引導擴大經營規模。納入輔導之專業農民(大佃農)平均年齡 40.7 歲,與一般農業主要經營者平均年齡約 62 歲,年輕化趨勢顯著。

(二)推動農村再生,建設富麗新農村

  推動農村再生係運用整合性規劃概念,注重農村文化之保存與維護、景觀綠美化,以現有農村社區為中心,強化由下而上的共同參與制度,採軟硬體兼施方式,推動農村整體再生活化,保存農村社區的原有風味,並藉由農村「人與土地」的價值認知,學習尊重自然環境的協調,鼓勵社區主動訂定公約,以社區力量自行管理、改善環境,重塑農村生活美學,是一種「寧靜革命」。

  「農村再生條例」(草案)已於立法院完成一讀程序,是第一次將農村當作立法的主體。本會已著手辦理農漁村再生整體規劃與社區建設,並先行實施農村再生培根計畫,協助在地居民發掘屬於自己的農村特色,同時找回傳統農村的互助及信任,凝聚農村社區在地力量。截至 99 年 5 月底,累計培訓農村再生人力 935 個農村社區、 37,203 人次及 985 位農村再生專員,成為農村再生的生力軍。

(三)啟動綠色造林,設置 3 個大型平地森林園區

  2007 年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決議,在 2020 年前要再增加森林覆蓋面積 2,000 萬公頃,爰我國自 97 年起推動綠色造林計畫,預計 8 年造林 6 萬公頃。截至 98 年底,執行綠色造林面積為 6,067 公頃、撫育 8,900 公頃,合計 14,967 公頃,約相當於 600 個大安森林公園之綠地面積,估計可固碳約 22 萬公噸。同時加速山坡地亟需復育地區之造林,以維護國土保安,達成減災、防災之效果。

  為提升平地造林兼具景觀、生物棲地及休閒功能,本會於 97 年選定花蓮大農大富、嘉義東石鰲鼓與屏東林後四林等面積超過 1,000 公頃之農場,結合周邊農業、城鄉文化、社區營造與環境教育等,規劃設置 3 處平地森林園區。將於 99 至 101 年分別完成以有機樂活、濕地保育與低海拔生態為主題之園區,其中花蓮大農大富森林園區預計於 99 年底正式開幕。

(四) 推動海岸新生,興建漁港遊艇碼頭

  因應各地漁港作業安全及配合觀光遊憩需求,本會辦理漁港疏浚與機能維護及整建工程。 98 年規劃推動八斗子漁港設置旗艦級漁港遊艇碼頭,於烏石、梧棲漁港內建設示範級漁港遊艇碼頭,其中八斗子漁港遊艇碼頭預定於 100 年底完成;於八斗子、烏石漁港建設釣魚平台,將分別於 99 年 8 月與 12 月底完工。另已辦理 10 大魅力漁港選拔、漁港觀光護照等系列活動,推動漁港深度旅遊,輔導 20 處區漁會轉型經營休閒產業,加值發展休閒漁業。

(五)促成農業金庫自金融海嘯中重生,建立農業金融資訊整合平台

  全國農業金庫因 96 年所投資金融商品,於 97 年產生超過百億元虧損,又遭逢 98 年金融海嘯的影響,嚴重衝擊農漁會股東權益。該金庫於 98 年 6 月股東常會通過辦理減資 101 億元,以及增資 100 億元決議。農委會除率先出資 40 億元認購增資股票外,本會農業金融局會同該金庫逐一拜訪 323 家農漁會股東,懇切說明,並洽邀參與認購增資股票。經農漁會支持,該金庫業於 98 年 12 月順利完成增資並完成董事、監察人改選, 98 年度轉虧為盈,創造 12 億元的稅前盈餘,經營情況已獲改善。

  為推動建置「農漁業資訊共同利用平台」,全國農漁業及金融資訊中心於 98 年 11 月完成董事會重組,農漁業資訊平台的決策機制正式啟動,推動辦理消費券兌付作業、代收國民年金及代收電信費、信用卡費等,以業務帶動資訊整合,為未來整合農漁會帳務核心系統奠下基礎。至 99 年 5 月該中心參加單位包括全國農業金庫以及 322 家農漁會,占全體農漁會數達 94% 。

二 . 精緻農業,打造健康卓越產業

(一)擴大推動農產品安全認證,建立作物分群之農藥使用制度,加強農產品安全無縫管理

  積極輔導推動各項農產品安全認證制度,迄 99 年 5 月底止,輔導吉園圃標章審查 1,618 班,面積約 20,453 公頃;通過 CAS 驗證廠商 308 家、 6,200 項產品;經認證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 13 家,驗證面積 3,219 公頃、農戶數 1,432 戶;認證通過之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機構 14 家,取得驗證經營業者 1,719 家,生產農漁畜產品 134 項。

  為有效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並解決部分農作物缺乏防治藥劑問題,本會依據「農藥田間試驗準則」及「農藥延伸使用範圍之群組化作物或有害生物種類、代表性使用範圍及其實施方式」規定,辦理農藥延伸使用範圍事宜。截至 99 年 5 月,已陸續公告核准作物之農藥延伸使用範圍計有 493 項,預計本年底前全數初步檢視完成。

  本會每年以化學法抽驗監測田間及集貨場農產品農藥殘留 1 萬件;以生化法協助農民進行農產品安全品質自主管理,抽檢集貨場、果菜批發市場及零售商場農產品 50 萬件以上,加強農產品由產至銷各階段農藥殘留監測控管,確保農產品安全品質,維護消費者安全健康。

(二)開發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推動智慧財產權保護及產業化

  啟動十大農業科技團隊,並與精緻農業方案重點產業連結,重要成果包括開發無抗生物質養豬飼養模式、開發蘭花快速批次檢測技術及建立畜禽水產品戴奧辛生物快速檢測方法等。研發成果產出包括技術移轉金收入 1 億 2,900 萬元,辦理技術移轉案 202 件,獲得智財權 101 件,其中專利 61 件、植物品種權 40 件。 97 至 98 年業界科技專案計畫通過執行 14 件。推動跨部會「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發展方案」,將設置商品化平台,落實生技研發成果商品化。

  持續建設農業科技園區,迄 99 年 5 月「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獲准進駐廠商共 73 家,投資金額達 42.1 億元。「台灣蘭花生物科技園區」核准進駐業者 50 家,其中已營運生產業者 26 家。彰化縣「國家花卉園區」景觀苗木專區 53.12 公頃 4 期工程均已完工,已進駐營運業者計 11 家。

(三)推廣批次高效畜禽生產系統,提高國產畜禽產品自給率

  為提升國內豬隻育成率,降低生產成本,本會自 98 年起推動異地、批次及分齡之新式豬隻生產系統,並輔導業者採用批次生產、一地或多地飼養、契約分段飼養等措施,以改善一貫式生產系統豬隻疾病循環感染,整體經營效率不佳之情況,計辦理新式豬隻生產系統示範 25 場,保育豬平均育成率自原約 80% 提升至 90% 以上。同時,委託畜牧專家組成養豬技術平台與諮詢服務團隊,提供農民教育訓練,加速現代養豬生產系統普遍化。

  積極輔導養禽業者禽舍改建,規劃以密閉、水簾式、環境控制與自動飼養系統的禽舍,並以統進統出、批次作業方式,進行標準化生產管理,以提高家禽生產效率,以白肉雞為例,育成率可提升至 95% 。同時,藉由強化家禽產業產銷資訊體系及推動產業策略聯盟,提升禽品品質及衛生安全,開發多元化加工及調理產品,拓展國產禽品之新興銷售通路。

(四)推展農業深度旅遊,開發農業精品與整合行銷

  發展優質農深度旅遊,至 99 年 5 月,累計劃定休閒農業區 67 處,取得許可登記證休閒農場 218 家,推動休閒農場服務品質試辦制度,提升休閒農場服務品質及整體形象。籌辦「休閒農場童詩童畫」競賽活動,為休閒農業導入藝術與美學,亦使休閒農業印象深入學童心中。推出「新社花海行」及「農情台九線‧花東花海行」等主題遊程及行銷活動,吸引農村休閒旅遊每年約 1,000 萬人次;積極參與國內外旅遊展覽及觀光博覽會, 97 、 98 年前來農村休閒遊憩之國際觀光客分別為 63,739 及 70,320 人次,較 96 年 43,111 人次顯著成長。

  輔導農漁會依地方產業特色創新研發多樣優良產品,並舉辦「台灣農漁會百大精品展」,輔導推廣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緻伴手禮,發展在地農特產成為頂級兼具創意的禮盒,開拓農產品的新市場。 98 年推出經典好米、台灣茗茶及農村美酒等農業精品,以發展經典好米精緻禮盒為例,產地農民收益每公頃增加 2.8 萬元,總產值達 4 億元(約 2,500 公噸)。

  掌握兩岸直航外銷契機,建立「台灣下單、大陸取貨」機制;於中國大陸申請註冊 CAS 優良農產品、 CAS 有機農產品及吉園圃安全蔬果等標章,藉以區隔大陸農產品;邀請中國大陸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及其所屬企業負責人來台參訪採購生鮮蔬果、水產品及畜禽產加工品等,採購金額達新台幣 13 億元,至 99 年 5 月底,計出口柳橙、鳳梨釋迦、蓮霧等 1,700 餘公噸。

三 . 布局全球,行銷台灣優質農產

(一)推動國際農業合作及農產品全球布局行銷

  98 年本會與歐盟植物品種局( CPVO )達成協議,雙方同意簡化植物品種權申請程序,有效縮短檢定時間由原 2 年餘大幅縮短為 3 個月,申請費用由 1,200 歐元減為 600 歐元,並與挪威農糧部北歐遺傳資源中心共同簽署「聯合國全球種子庫備份保存協定」,為我國與全球儲備種源。另參與 26 國漁業合作,積極參與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 CCSBT )、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 ICCAT )等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會議,取得主要魚種漁獲物之配額,爭取我國漁船之作業權益。

  98 年持續辦理「加強農產品全球布局行銷計畫」,雖受到全球金融風暴影響,我國農產品年出口值為 32.8 億美元,較 97 年同期衰退 16.7% ,惟主力拓銷產品如石斑魚、蝴蝶蘭、毛豆及萵苣等,出口值分別較 97 年同期成長成長 282% 、 20% 、 9% 及 88% 。 99 年擬定「強化農產品全球市場深耕計畫」,辦理農產品海外參展、宣傳及拓銷活動,並設置農產品海外展售據點等,期能有效拓展台灣農產品海外市場。

(二)蝴蝶蘭、石斑魚等重點產業外銷大幅成長

  近年來蝴蝶蘭屢屢於國際大展奪得獎項及國際友人賞識, 99 年 4 月在歐洲 AIF 系列比利時根特花展,奪得大會形象獎第 1 名; 5 月在英國 Chelsea 花展中受到英國女王之喜愛,勇奪銀牌獎,累積豐富外銷能量。 98 年莫拉克颱風造成蝴蝶蘭產業受創嚴重,積極推動蘭花重建及災後低利貸款等措施,使受損蘭園迅速恢復生產。 98 年蝴蝶蘭出口值為 6,268 萬美元,較 97 年成長 20% 。 99 年 3 月辦理台灣國際蘭展,接獲國外訂單明顯成長, 1 至 4 月蝴蝶蘭的外銷出口值為 2,357 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37% ,展現台灣蘭花產業競爭力。

  本會於 97 年 9 月修正發布「漁船運搬養殖活魚管理辦法」,引導石斑魚等養殖產業合法輸出活魚至香港, 98 年外銷量達 4,171 公噸,價值新台幣 14.1 億元,較 97 年出口值成長 2.6 倍。 99 年 3 月 19 日本會與交通部會銜訂定「台灣地區漁船航行至大陸地區許可及管理辦法」,使台灣養殖活魚運搬船可直接航行至大陸福州、廈門等 11 處港口,範圍涵蓋大陸華南地區重要消費城市,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有利環境,讓漁民的經營產生新商機。

(三)台灣觀賞魚屢獲世界大獎,建構「外銷觀賞魚及水產種苗研發產銷暨物流中心」

  我國觀賞魚產業(含周邊產品)年產值約 20 億元,具外銷發展潛力。台灣觀賞魚在「 2009 年荷蘭錦鯉展」獲 2 項冠軍、 4 項亞軍及水晶蝦最受歡迎獎。舉辦「 2009 台灣觀賞魚博覽會」,吸引 10 萬人次參觀。將於本會屏東農業生物科技園區規劃建構「外銷觀賞魚及水產種苗研發產銷暨物流中心」,為全球首創集研發、檢疫、出口、行銷一貫化的觀賞魚及水產種苗產銷基地,業完成整體架構及工程設計,預計於 100 年 10 月完工,期將屢獲世界觀賞魚大獎的技術實力發展為新興外銷產業。

(四)洽簽與落實 「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

  「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於 98 年 12 月 22 日第四次江陳會談完成簽署,簽署後雙方已建立業務主管部門的聯繫機制,可直接協商及查詢農產品進出口相關檢疫檢驗問題,創造互利之農產貿易環境。針對台灣可輸銷中國大陸 22 項水果,我國訂定之殘留農藥安全標準遠多於中國大陸所訂標準,亦已透過本協議之協商機制,請其增訂標準及建議參採台灣所訂標準。其於今年 4 月成立國家農藥殘留標準審評委員會,已規劃於 3 年內將現行 807 項標準增加至 7,000 餘項,並針對台灣水果部分優先訂定。

  第四次江陳會談亦簽署「海峽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該協議係維持我現行境外僱用船員基本政策前提下,解決兩岸漁業勞務合作缺乏雙方主管機關協商機制問題。截至 99 年 5 月 21 日止,本會已核准 16 家仲介機構,公告大陸方面所指定之 11 家船員外派經營公司;我國漁船船主已委託我仲介機構引進 402 名大陸船員協助境外作業。

四 . 農民優先,增進全方位的福祉

(一)培育農業優質人力

  鼓勵青年投入農業,推動農業後繼者培育計畫, 97 年至 98 年計辦理農業短期職業訓練、農業體驗營 3,804 人次,累計有 908 名青年投入農業工作; 99 年亦規劃辦理農業體驗與專業訓練營隊 108 梯次、 3,157 人次;至 99 年 5 月輔導青年、大專學生至農場實習與工作計 328 人。

  配合行政院促進就業措施, 97 至 98 年短期促進就業計提供 3,324 個工作機會, 99 年預計提供 2,618 個工作機會,至 5 月止已陸續就業 1,539 人,除部分為基層勞力工作外,並兼具鼓勵建立長期之工作能力;另配合教育部辦理「農業產業研發及人才培訓提升計畫」提供 1,886 個工作機會,以厚植農業人力資源,強化農業研發人力及精緻農業發展動力。

(二)發展農業技術及服務數位化功能

  應用視訊會議技術,整合全國農漁會及農業專家,建立 11 處服務中心及 110 處服務據點,提供農民線上診斷技術諮詢服務,快速協助農民解決生產過程所遇到的問題。以 RFID 發展農業精準生產管理系統,應用於乳牛場、雞場等畜牧業及蝴蝶蘭、生鮮菇等高經濟價值作物,協助農民提升管理效率。並應用 PDA 及 GPS 建立敏感性作物行動調查系統,確實掌握大蒜、洋蔥、棗子、柳橙等 4 項作物生產面積及產量。

  整合農業各產銷資料庫(包含進出口資訊、市場行情、栽培面積、生產成本、產量等),建立產銷資訊整合平台,協助產銷調控機制之擬訂。同時,建立「安全農業入口網」,整合吉園圃、 CAS 、有機及產銷履歷等農產品驗證資訊,行銷國產安全農產品及其生產者,建置 2,400 個安全農產品生產單位與採購地點,型塑台灣農產品安全質優形象。

(三)推動合理化施肥,穩定肥料供應及價格

  為穩定肥料供應與價格,自 97 年 5 月起調整國內肥料價格,並由政府補貼吸收肥料漲幅價差,減輕農民負擔; 98 年度國際肥料原物料行情開始下跌,國內肥料價格調降,並優先反映調降農民購肥價格。 97 年 5 月底至 98 年底,政府投入肥料補貼經費 89.8 億餘元, 99 年度仍有 11 種主要化學肥料持續補貼中。以尿素為例, 99 年 5 月份國內農民購肥價格為每公噸 9,000 元,僅日本價格每公噸 28,000 元之 3 成,亦低於中國大陸價格每公噸 9,430 元。

  本會成立「合理化施肥推動小組」,已辦理合理化施肥宣導 936 場次,建立合理化施肥示範產銷班 404 班,並免費協助農民辦理土壤肥力檢測與作物需肥診斷服務 51,600 次以上。另擴大推廣國產有機質肥料施用面積 40,351 公頃,種植綠肥 96,130 公頃,減少化學施用量,維護農業環境永續生產。

(四)強化農田水利建設

  97 及 98 年籌編 64.5 億元推動「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計畫,共計辦理農田水利渠道更新改善 630 公里及相關構造物改善 2,120 座;辦理農地重劃面積 788 公頃,並積極推動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面積 4,661 公頃。另 97 年推動擴大內需方案之「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整修及改善」計畫, 98 年通過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計畫之「加速急要農田水利設施改善」及「加速重劃區急要農水路改善」計畫,改善農業經營及農村生活環境,達成擴大公共建設及振興經濟之功效。

  輔導農田水利會會長及會務委員改選,為端正選風,本會推動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增訂防賄選及防暴力條文,並奉總統令於 99 年 4 月 30 日公布,適用於台灣省各農田水利會第 3 屆選舉。本會經協同法務部、內政部及中選會等相關部會全面展開檢肅選風查賄防暴等積極作為,落實執行相關法律規定。

(五)照顧農民福利,持續發放老農津貼

  維護農民參加農保權益,老農津貼每月 6,000 元繼續發放。國民年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業經總統令於 97 年 8 月 13 日公布,農保與國民年金保險採分立制度,農保被保險人不強制納入國民年金保險,確保農民繼續享有農保及依法請領老農津貼之權益。農民健康保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案,亦於同年 11 月 26 日公布,老農釋出或出租農地離農退休得依法繼續保有農保權益,續領老農津貼。

  因應國內油電價上漲,補貼農業用油(至 97 年底)及農業動力用電漲幅之 50% ;漁業用油自 97 年 5 月調整漁業用柴油改依浮動油價補貼 14% ,最高補貼金額較調整前之最高定額補貼金額增加 31% 。另自 98 年起,將小型漁船筏所使用之汽油,納入免徵貨物稅及優惠補貼對象,並核予現金補貼,計有 4,847 艘漁船主符合補貼資格。

  推動專案農貸, 97 年編列 400 億元貸款額度, 98 年額度亦從 350 億元擴增至 500 億元,支應農民購買耕地、農漁機具及自動化設備、農糧業經營、農家綜合、獎勵造林、農業科技園區、承租農地經營及農業節能減碳等貸款,並簡化貸款程序、調降貸款利率,使農漁民能取得經營所需低利資金。截至 99 年 4 月底,專案農貸餘額達 1,228 億元,受益農漁民約 25 萬人。

(六)辦理夏季蔬菜滾動式倉貯,穩定天然災害蔬菜供應及價格

  受到颱風、豪雨等天然災害影響,易導致蔬菜市場價格波動,本會規劃運用農民團體現有之冷藏庫,貯存甘藍及結球白菜,於災害發生期間適時酌量釋出,以穩定夏季蔬菜供需。 98 年輔導 10 個農民團體於 6 月至 10 月期間,以滾動方式購貯甘藍菜 1,100 公噸及結球白菜 100 公噸,合計 1,200 公噸; 8 月莫拉克颱風後,自 8 月 8 日起迄 9 月 3 日累計釋出 1,154 公噸。台北果菜市場蔬菜價格於 8 月 18 日達最高,平均每公斤交易價格 38.2 元,其後即回穩,較 97 年及 96 年蔬菜價格最高達 47.4 元及 55.5 元,呈現相對穩定。

五 . 重建升級,再創產業新契機

(一)災後復建措施

  莫拉克颱風造成農業損失高達 194 億元。本會於颱風來襲前即展開土石流防災等防災準備工作,土石流防災專員成功自災區撤離居民 9,100 人,減少可能死傷人數計 1,046 人。並於災後第一時間處理死廢畜禽魚、漂流木及堰塞湖,做好防疫應變及預防二次災害;對於受災的農漁民立即採取從寬、從速、從簡的救災復建措施,依據「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規定辦理現金救助,計發放受災農漁戶 21.5 萬戶、救助款 56.28 億元,已於 99 年 4 月底全數完成撥款;為照顧不具備前述規定的受災農漁民,特訂定產業復建輔導專案措施,提供專案復耕復養的協助,已核撥 7.1 億餘元,有 9,834 戶農漁戶受益。

  協助受災農漁民取得重建資金,並減輕其財務負擔,本會提供總額度 50 億元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擔保能力不足者,農業信用保證基金提供最高 9 成保證,免收保證手續費;調降貸款利率為年息 1% 。截至 99 年 4 月底,已核貸 2,701 件,約 34 億元。另舊專案農貸本金得展延 2 年、展延期間利息免收,截至 99 年 4 月底舊專案農貸展延已核准 7,139 件約 76 億元。

(二)漂流木清理及多元利用

  莫拉克颱風產生漂流木為史上最高,在「中央與地方協同分工,同時併進;部會間緊密協調,適時解決問題」之應變方式下,於 8 月 18 日即清出漁港航道,使往返蘭嶼、綠島之交通船能夠運補物資;農田亦在最短期間內清除災害,屏東縣萬丹鄉於 9 月初即可播下紅豆復耕,台南縣官田鄉、台東縣太麻里鄉等地區農田也在 9 月底前展開復耕。截至 99 年 5 月 26 日已清理 145 萬公噸漂流木,總計投入人力 21,304 人次,挖土機 7,003 台,卡車 9,301 部。

  提供台東縣金峰鄉嘉蘭村部落、三仙社區部落、高雄縣杉林慈濟大愛園區等家園重建所需漂流木計約 4,100 公噸。結合社會力量,由林務局專案進行「漂流木應用於台東地區原住民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成立漂流木創作工坊,培訓原住民技藝,創造特色產業;並舉辦漂流木國際藝術創作展活動,擴大漂流木利用價值,於台東市海濱公園設置漂流木紀念公園及東勢林業文化區設置國際木雕藝術園區。漂流木是生態演化之一環,為生物多樣性之一,除前揭多元利用外,亦將應用於防風、定砂、海岸侵蝕防護、休閒遊憩及生態棲息環境建置等生態利用,期能完全利用漂流木資源。

(三)規劃推動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整體改善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為國內外知名之旅遊景點,莫拉克颱風重創阿里山森林遊樂區之觀光產業,本會以創新、前瞻、有理想之思維,重新檢討全區之規劃。輔導遊樂區之商圈業者強化整體服務意象,辦理商圈聯合促銷活動,利用觀光淡季整頓遊樂區雜亂環境,進行園區綠美化,提振阿里山觀光產業發展。

  阿里山森林鐵路重建工作,分三階段辦理復建、復駛。第一階段修復支線(祝山、神木)與本線平地路段(嘉義-竹崎);第二階段復建竹崎-奮起湖段;第三階段復建奮起湖-神木段。祝山線與神木線預定於 99 年 6 月 19 日復駛。

  阿里山森林遊樂區進行整體改善規劃,完成 7 場次地方說明會,分別與居民及商店街、簡易市場及攤販區業者說明遊樂區改善措施,預定於 99 至 103 年投入約 4 億元經費,重新規劃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整體空間發展,改善商圈結構與老舊建築,展現阿里山的在地特色,呈現出新的面貌。

(四)調降土石流警戒基準值,檢視更新土石流潛勢溪流及保全對象

  98 年 8 月莫拉克颱風災後至今,多次地震造成山坡地土質鬆動及災區道路尚未完全搶通,且氣象局預報春季恐有暴雨,部分地區易成孤島,為利提前疏散等因素,本會水土保持局業調降局部地區土石流警戒基準值,並於 99 年 3 月 17 日函知各級政府配合辦理。

  考量莫拉克颱風後南部山區地形地貌改變,針對災區進行全面檢視與更新,計已勘查 274 條土石流潛勢溪流, 99 年土石流潛勢溪流新增 49 條,更新後之土石流潛勢溪流增為 1,552 條,分布於 19 縣(市)、 159 鄉(鎮、市、區)、 657 村(里)。檢討更新土石流潛勢溪流保全對象清冊(截至 99 年 4 月止,建置保全對象已達 3 萬 6,278 人)及疏散避難計畫,辦理土石流防災疏散撤離演習,落實災害防治及強化地方自主防災能力。

(五)農業產業重建轉型升級

  農業重建結合發展精緻農業,從大破壞後的重建中轉型升級。重點產業蝴蝶蘭已擴大蘭花培苗及栽植面積,組成花卉研究團隊整合蘭花研發及應用,強化品種智慧財產權保護(國內已有 230 件申請),通過諮商可與歐盟、日、美及澳洲等國相互受理品種權申請,並與歐盟相互採認蝴蝶蘭檢定報告書,蘭花產業產能已恢復超過 9 成,原訂 103 年產值倍增( 53 億元)目標提早至 102 年達成。

  石斑魚產業整體復養已達 8 成,其中受創最嚴重的屏東縣已完成復養 501 公頃,復養比率 7 成;林邊溪客土至佳冬、林邊、枋寮等魚塭,已開挖運出逾 91.75 萬立方米砂石(約為 20 噸卡車運搬 4.6 萬車次),約 305 公頃魚塭受益,預計於 99 年 6 月底前完成魚塭填土階段性工作,原訂 104 年產值倍增目標提早至 102 年達成。

  為促進養殖漁業轉型升級,本會於 99 年 5 月公告「獎勵建造高效率養殖活魚運搬船計畫」,以獎勵建造高效率新型活魚運搬船;加速建設高雄縣永安養殖區 LNG ( Liquefied natural gas )冷卻海水供水工程,提供養殖業者低菌、低雜質與恆溫海水,預計 102 年供水面積達 400 公頃;優先鼓勵高屏災區石斑魚業者設置太陽能發電板( 3 年施設區域約 300 公頃),發展節能養殖,降低用電成本,使傳統養殖產業轉型升級為兼顧環境永續的產業。

參 . 未來農業施政重點

  因應氣候變遷對本土農業的衝擊,以及國內外消費者對農產品衛生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本會將致力改善農業經營結構,提升經營效率,並擴大推動吉園圃、 CAS 、有機及產銷履歷農產品,推行農產品安全無縫管理,守護國人健康,以及籌辦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研議台灣農業產業、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因應氣候變遷的調適政策。未來農業重要施政重點說明如下:

一 . 推動農產品安全無縫管理

  為有效確保農產品衛生安全,加強作物生產管控徹底落實農產品安全管理,本會已研擬「農產品安全無縫管理制度推動方案(草案)」,期整合推動農產品健康安全管理,朝向安全無縫之目標邁進,以維護消費者飲食安全與健康。規劃重點工作包括三大構面:

(一)加強基礎環境建置及管理

  包含農產品安全規範之建置、強化農業生產資材管理,加強農藥業者輔導及管理,作物防疫體系之建立及強化,聯繫合作機制之建立及強化等。

(二)加強作物健康生產管理

  包含培育作物健康種苗、推廣作物栽培標準模式、強化作物病蟲害監測調查及防治及推動農民安全用藥輔導等。

(三)強化農產品安全管理

  包含輔導及推動吉園圃、 CAS 、有機及產銷履歷等農產品安全品牌制度、建立優質供果園及外銷專區、強化農產品銷售通路農藥殘留監測管制、加強農產品重金屬及戴奧辛監測、建立消費市場調查及風險溝通體系及落實違規案件之輔導及裁處等。

二 . 培育企業化經營人力,研議成立農民學院

  推動農業產銷班等企業化經營輔導,辦理經營管理人才養成培訓、儲備師資,提升經營效率。編定標準化教材、建立農業經營管理顧問專家資料庫,逐步培育農推人員擔負助理顧問角色,與各轄區改良場及顧問專家團隊形成在地輔導責任圈。

  規劃設立農民學院,整合農業研究、教育、推廣資源,提供符合農民經營需求之農業專業學程及課程,並藉由實務訓練與農場見習,強化農民專業經營知能。規劃建立農業能力認證制度及農業經營諮詢服務體系,以提升農業人力素質,加速農業精進發展。

三 . 研擬台灣農業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之調適政策

  全球氣候變遷之趨勢日益明顯,對於整體自然生態及國家永續發展之影響不言可喻,本會訂於 99 年 6 月 15 日召開「因應氣候變遷農業調適政策會議」,廣邀產官學研各界專業人士,針對因應氣候變遷之農業調適政策進行討論,藉此凝聚共識,為台灣農業貢獻智慧及建言,並將儘速擬訂具前瞻性且具體可行之行動方案,期能降低氣候變遷對於農業之衝擊。另於 99 年 8 月將辦理「 2010 年 APEC 糧食安全論壇」,邀集各經濟體代表參與分享因應糧食安全議題之政策與經驗,確保亞太區域長期糧食安全。

肆 . 結語

  農業發展需要長期建設、觀念改變,並在符合世界潮流發展下,適時順應環境變遷,尋求平衡的發展,以創新思維,確立核心競爭力,以前瞻的觀點,依「健康、效率、永續經營」施政方針規劃及檢討各項政策措施,強化核心技術研發,輔導企業化經營,做好農產品產銷各階段的衛生安全把關,照顧消費者健康,推動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的產業調適,並提供優質生活環境,逐步實現台灣農業成為健康、效率,並可永續發展的產業。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06-21:1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