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美國稻米政策與市場分析

農糧處農政科 彭鳳振

  美國是農產品輸出大國,其在整體貿易呈現赤字情況下,農產貿易仍呈現盈餘,顯示美國農產品具有相對競爭優勢。

  美國是世界上主要的稻米出口國之一。鑒於加入WTO後,我國將開放稻米進口,因此,政府、產業界及消費者著手了解其優勢的產業背景、政府政策與市場發展將有助於資訊之判斷與決策。

  本文依據美國農業部(WWW.USDA.GOV)、美國在台協會(AIT)、美國聯邦稻米協會(Rice Federation)之相關資料加以闡述。全文內容分為產銷概況、政府政策、農產品市場等三方面闡述並作結論。

一、產銷概況

  (一)生產起源

  許多人疑問美國人不太吃米,為何還生產那麼多的米?據報導美國稻米生產起於公元1685年,緣因一艘馬達嘉斯嘉島(Madagascar)受暴風雨擊損的船舶靠岸後,由於當地的殖民者幫忙修復,因此餽贈少量稻米種子當作禮物。農民把種子種植在當時不適合其他作物生長的低漥沼澤地帶,利用一天兩次的漲潮推動新鮮水源到平原上來灌溉。此一耕作方式使稻米最先在美國南部東岸的南、北卡羅來納州(Carolina)及喬治亞州(Georgia)等區域推展開來。至1700年稻米已成主要生產作物之一,當年並有出口300公噸至英國(England)之實績。1726年查理斯敦港(Charleston)出口量達到4,500公噸,而出口之「Carolina Gold Rice」品種也成為全世界高品質米的標準。

  美國1776年獨立時,稻米交易已演變成重要的農產生意。惟隨後南北戰爭的破壞,以及其他作物的競爭,還有戰後解散軍隊時發放稻米種子給軍人的方式等因素,漸使種稻區域西移。直至 1884年機器化時代(Machine Age)來臨,使稻米得以拓展到今天的主要種植區域-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帶(介於北緯32-36度)及海灣沿岸(Gulf Coast,介於北緯27~31度),包含了阿肯色州、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蘇里州、德州等地區。1849年滔金熱(Gold Rush)吸引各國人士到加州,其中包括4萬名以稻米為主食之中國人,因此在加州沙加緬地區(Sacramento Valley)開始種植以應當地需要,至1920年加州(介於北緯38~40度)已成為稻米主要生產州。最近佛羅里達州南部也開始生產少量稻米(產量低於1﹪)。

  種植區域歷經演變至今大致底定,種植面積與單位產量也隨著時間的演進與技術的累積而有長足的進步,其價格也有顯著變動。其擴張生產等增加情形如表1xls pdf

  1999年美國水稻面積佔作物總種植面積0.7﹪,排名第8位,產值少於農業總產值1﹪。全美一年種稻對所得的貢獻度超過10億美元。單位面積產量因地而異,其中以加州最高,主要因為緯度高提供良好的環境,如大量的陽光照射,以及溫度低病蟲害少的貢獻所致,是中、短粒米主要產區。南方是長粒米主要產區,因潮濕的環境,易引發胚芽和鞘等的枯萎病,以及多雲的天氣、高溫的夜晚、抽穗期頻繁的風暴等因素侷限產量。德州與路易斯安那州西南部之部分地區有再生稻(ratoon)生產。從加州米收成時間研判,美國新鮮的短粒米出口的主要時間會在第四季,將直接衝擊我國第二期作的稻米。近2年各州生產情形與期間詳如表2xls pdf

  (二)農場規模

  依據美國1992年與1997年之農業普查資料顯示,小型農場所佔比例呈現減少趨勢,總農場數目方面,1992年與1997年分別為11,212家與9,291家,同樣呈現減少的現象,這表示每一農場種稻規模是朝大型化的方向發展。1997年平均每個農場規模為136公頃,比同年的玉米66公頃、小麥98公頃、黃豆75公頃等都要高。農場規模與比例分配情形如表3xls pdf

  (三)生產種類

  美國稻米生產種類分為短粒米、中粒米、長粒米3種。其中長粒米約佔七成,其次為中粒米與短粒米,近年短粒米有增產趨勢。各類米歷年所佔比例情形如表4xls pdf

  (四)生產方式

  美國的生產技術堪稱世界一流。早期用牛或騾拉動器具進行整地,並投入大量勞力生產,是屬勞力密集產業。目前全程以機器化生產配合高新科技運用,已達最先進水準。水稻栽培全部採用灌溉和直接播種,與台灣插秧方式不同。直播之播種方式是利用飛機撒種或用曳引機條播(少數),在播種以前先用雷射引導的機器做水平整地,其精確度可達0.02m,大大改善水資源的管理並提高產量。農藥、肥料利用飛機噴灑,並用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進行精準的噴灑控制,以確保作物生長的一致性與植株之健全性。在美國稻米生產已是一種資本與技術密集的精準農業。

  (五)國內消費

  美國1999年每人年平均白米消費量為12公斤,並以每年2-3﹪的幅度增長,其成長幅度大於人口年成長率。夏威夷是消費量最高的地區每人達到48公斤。美國每人白米消費量較亞洲國家的104公斤(包含飼料用)及全球的66公斤來得少,但比西歐的5公斤高出許多。

  自1972年以來人均消費量已增加1倍以上,增加的主因係一般大眾希望藉由食用稻米提高飲食品質與健康,以及喜愛稻米的西班牙裔與亞裔消費人口顯著增加所致。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食用增加的部份以加工製品(processed foods)、初級穀物加工製品(primarily cereal)、混合調製包裝食品(package mixes)、米粿(rice cakes)、以及貓狗等寵物之食品(pet food)等項目的增加最快速。但製啤酒用米之消費量經過快速成長之後,近10年來的成長則趨於緩和。由此可知,米食製品的多元化,迎合消費者需求是其消費量增加的主因。

  目前各消費類型佔消費量之比例分佈為直接食品消費佔59﹪(幾乎均為白米),加工食品消費佔25﹪,啤酒(摻入米為原料部分)消費佔16﹪。

  (六)進口

  儘管美國是稻米出口大國,但其國內消費部分有12﹪是自國外進口,主要是進口國內尚無法生產的aromatic香米(帶有像烘過的堅果或爆玉米花的香味)及其他香米。總進口量中泰國米佔75﹪,其餘從印度與巴基斯坦進口。

  (七)出口

  美國稻穀年產量9.53百萬公噸,僅佔世界總產量的1.6﹪,但1997~1998年間,出口量佔世界貿易量的17﹪;1999~2000年出口量佔世界貿易量近12﹪。目前約40﹪產量用於出口,較1980年的60﹪減少。

  出口類別包含稻穀、預熟米、糙米與白米。其中以白米與糙米為最大宗。而稻穀出口以長粒型為主,主要銷售到拉丁美洲國家,出口量視當地產量而定。該區進口稻穀的理由主要是著眼於國內有充分的碾米產能以及較低的關稅,近年進口量有明顯的成長。

  不同稻米類型有其主要出口地區。長粒米主要出口到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加拿大與加勒比海地區,其中沙烏地阿拉伯與南非部分以預熟米為主。糙米的最大出口地區是歐盟,且以預熟米型態為主;中、短粒米最大出口地區是日本,包含白米與糙米,中粒米第二大出口區是土耳其,糙米最近已取代白米為主要進口類型。約旦也是美國米的少量出口地區。

  (八)試驗與研究

  美國稻米產業的成功,試驗研究具有最大的貢獻。農業部、企業、大學等總共設有8個稻米實驗站,分部在各個稻米生產州之中。農業部與州政府相當支持大學從事效率、品質、產量等方面之改進研究,農業部自設之實驗室對於稻米屬性、新用途、新加工方法等亦投入相當多的資源進行研究。

  茲以與國人食米相近的加州米為例,其商業化量產之品種包含適合加工之Calrose中粒米、黏性較強適合烹飪米飯之中粒米M-401、糯米Calmochi、適合烹飪米飯與作壽司之特優日本短粒米Akitakomachi與Koshihikari、大而圓適合作米糕與加工的S-201與S-102等共7種,可見其生產品種用途相當廣泛。美國米食產品多樣化與消費量逐年隨所得增加而增加的現象,與台灣消費量遞減的現象相異。可見其研究成果已經把稻米推至正常財而非劣等財(消費量隨所得增加而減少之財貨)的境界。從此一層面看,美國稻米產業已經是知識密集的產業。

二、政府政策

  (一)生產面政策

 

  1. 彈性生產合約(Production flexibility contract program,PFC)

      美國依據1996年公平法案(Fair Act)實施彈性生產合約(期間1996~2002),調整所得支持的做法,取消原有的目標價格(target price,每公斤新台幣8.28元)與貸款價格(loan rate)間之價差作為補貼標準方式,改為7年間逐漸遞減之定額給付,凡基期年(1991~1995年)耕作登錄有案者即符合參加資格,農民只要與政府簽訂合約即可領取補貼,並保有自由種植的權利,取消從前領取價差補貼必須義務性休耕農地面積10﹪或20﹪之規定,減少政府補貼措施對農業生產的扭曲,此一措施稱為彈性生產合約。由於定額的補貼與當期作農民生產的種類或價格無關,是一種屬於分離型的所得支持政策。具體的說,彈性生產合約就是彈性自由生產政策與所得支持政策。

      生產彈性合約受到農民的歡迎,1996年參加的稻田面積168.4萬公頃,參與率高達99.6﹪。農民可獲得之給付,按公式計算:給付金額 ﹦ 合約面積 * 85% * 計畫核定單位產量 * 每單位產量給付標準。單位產量以1995年為基準。每位農民可獲給付最高限額為4萬美元。

      美國整個彈性合約計畫自1996至2002會計年度預算固定的支出金額依序為55.70、53.85、58.00、56.03、51.30、41.30、40.08億美元,總支出約360億美元。稻米是該整體計畫之一環,佔整體計畫支出約8.47﹪,其餘為玉米46.22﹪、小麥26.26﹪、棉花11.63﹪、其他飼料穀物7.4﹪。稻米1996至2002會計年度之支出依比例(8.47﹪)計算依序為4.73、4.56、4.91、4.75、4.35、3.50、3.39億美元,合計30.19億美元;年度結算實際支出則與預算金額有稍微差距(各年實際給付額度如圖1)。以1999年為例,稻米之實際支出為4.66億美元,以總產量換算每公斤平均給付0.05美元(新台幣1.71元),以確保稻農所得。

    圖1:美國1996~2002會計年度支付稻田定額補貼之分配情形 DOCX pdf

      若以固定面積(168.4萬公頃)除以預算金額計算每公頃稻作獲得的給付水準(如表5xls pdf),結果顯示1996~2002年平均大約介於200-300美元之間(新台幣7千至1萬元之間),7年合計給付約1.8千美元(新台幣6.3萬元),平均1年計畫給付的支持水準為256美元(新台幣9千元)。

     

  2. 最低價格保證政策

      雖然政府取消原有之目標價格與價差補貼方式,但仍保留貸款價格的設定,當稻穀價格低於貸款價格時,給予價差100﹪的補貼,形成新的價差補貼方式,尤其近年榖價持續下跌,貸款價格對減少農民的損失有很大的作用。

      美國農業部所屬國營之商品信貸公司(Commodity Credit Corporation ; CCC)負責執行最低價格保證政策。其機制係採取貸款抵押方式運作,農民將稻穀運至糧商倉庫,持入倉憑證即可至當地的CCC辦事處領取以貸款價格計價的全部貨款,穀物的所有權則轉為CCC所有,而農民負責在一段時間之內選擇認為最好的時機或市價售出稻穀,出售價格若低於貸款價格,產生之價差與貸款利息由CCC概括承受,農民不需退還預支的貨款,此種有抵押過程之價差支付稱為Loan Defficiency Payment(LDP)。一些大農沒有經過抵押過程而逕予銷售產生之價差也可獲得CCC補貼,此種價差稱為Marketing Loan Gain(MLG)。但每位農民可獲補貼最高限額為7.5萬美元。若出售價格高於貸款價格,多出的部分由農民獲得,但必須償還貸款利息。此一機制形成了抵押價格即最低保證價格。

      稻穀貸款價格固定為每100磅6.5美元(新台幣5.02元/公斤)。1999年期實際支付每公斤之價差介於新台幣0.77~2.32元之間,全年總支出是3.95億美元,以總產量換算每公斤平均補貼新台幣1.45元。近年支出變化情形如圖2。

    圖2:美國近年貸款價格產生之價差補貼情形 DOCX pdf

     

  3. 貸款與保險政策

      為提供農民生產所需資金,辦理農場經營資金貸款。風險管理局(Risk Management Agency)辦理作物保險,包括作物收益保險。

     

  4. 試驗與研究政策

      政府辦理推展、試驗、教育與經濟研究計畫,從事農業試驗研究、國外疫病研究以及生物科技研發等工作。

     

  5. 農民種稻的所得與政府支持效果

      近年榖價普遍下跌,農民所得端賴政府所得政策與價格政策的支持,稻穀生產可說是在虧本經營,這可由表6xls pdf近年榖價與農民收支帳見其端倪。政府政策對所得支持的效能,以1999年為例:政府未補貼時,每公頃種稻若以經濟成本計算淨虧損新台幣25,684元;若以現金收支為成本計算,每公頃虧損5,219元。

      依據彈性生產合約及最低價格保證之政策,同年稻農實際從政府獲得之給付與補貼每公斤平均為1.71元與1.41元,合計3.16元;每公頃平均可獲得之給付與補貼為9,824元與9,583元,合計19,407元。可見政府是近年農民繼續耕種的支持力量。

      1999年收穫期間每公斤榖價只有4.91元,農民若要消除虧損達到現金收支平衡,則每公斤稻穀出售價格要達到5.52元;若要收入能夠完全涵蓋所有生產成本則出售價格必須維持在8.53元之水準才行。

  (二)銷售面政策

 

  1. 國民營養照顧與食品安全

      政府為照顧全國七百多萬窮困婦女、孩童與嬰兒等族群之營養,特辦理糧食物券之補貼(Food Stamp program),學童營養補助計畫(Child Nutrition program),婦幼營養補助(Food , Infants and Children program)等,對於米食的消費有所助益。另外,為確保食品安全,辦理食品安全檢查計畫、農產運銷及動植物檢疫計畫等。

     

  2. 資訊服務

      美國稻米產業是以需求為導向發展,不論是國內的各類米食消費或外銷部分,政府和民間均有相當多的產業資訊蒐集與分析報導,並致力於米食推廣的工作。以聯邦稻米協會(Rice Federation )為例,此一每年接受政府補助的民間團體,由稻農、碾米業者(75人)、加工業者及仲介商組成,辦理的業務範圍涵蓋政府政策諮詢、貿易服務及零售廣告,主要機能是開發及拓銷市場。

     

  3. 糧食援助

      依據480公法(Public Law 480)、農業法案416節(Section 416 (b))與糧食促進法案(Food for Progress Act)等,執行相關計畫辦理糧食援助,對於有外匯短缺進口困難或發生災害的國家,以貸款或贈送方式救濟,並希望對未來美國農產品的銷售或對降低當時的國內庫存有所助益,援助計畫由CCC負責執行,糧食由政府在市面購買並運送至目的地,稻米是糧食援助項目之一,近年主要援助國家有印尼、菲律賓、俄羅斯等。

     

  4. 加強出口與出口補貼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與世界貿易組織(NAFTA and WTO)對美國稻米外銷有正面助益,另外政府也主動辦理許多促進出口的計畫來爭取國外市場,如國外農業計畫,用以推展國外市場機會及加強海外駐地蒐集市場情報,提高技術性議題談判作業等;另外還有出口保證計畫、國外市場開發計畫、市場開放計畫、國外推銷與產品展示計畫等,提供貸款、市場拓銷等各方面協助。

      依據農業協定,美國政府與出口有關計畫之支出必須計入出口補貼者,其補貼數量與金額均必須削減1986-1990年為基期的21﹪與36﹪。

  (三)保育面政策

 

  1. 長期休耕計畫(Conservation Reserve Program,CRP)

      政府為鼓勵農地長期休耕並還地於林,避免彈性生產合約的執行造成過多的土地投入農產品生產,推動CRP計畫使休耕土地兼具環境保育、未來復耕預備地功能。計畫期間為10-15年,農地必須造林,成本50﹪由政府負擔,參加計畫的農民要與政府簽約,每年可領取給付。本計畫由CCC負責執行。

     

  2. 環境保育與促進稻田溼地生態發展

      除長期休耕計畫外,政府對於地區性保育的需要或針對受創農地需要回復生產力者,以環境保育加強計畫(CREP)及緊急保育計畫(ECP)提供經費,達到水土保持與改進水質之目的。另外,農場改進稻田收穫後的管理,推行把稻草打入土中並進行冬季灌溉,滋養土壤並創造豐富的生物棲息環境,對生態有相當正面的貢獻。

三、農產品市場

  美國稻米產品商品化的發展程度較我國成熟,從其商品的種類範圍即可看出其市場化與消費者導向發展的廣度與深度。

  (一)商品類別與屬性

  稻米依照種類、品系、不同的碾製程度、處理方法、加工程度等差異,造就商品類別繁多,茲分述如下:

 

  1. 依照種類分:短粒米(接近圓形,黏性最強)、中粒米(長寬比介於2到3之間)、長粒米(長寬比大於4,黏性最小)。

     

  2. 依照品系分:香米類有basmati(質地較硬需較長時間烹煮)、jasmin、aromatic等,腹心具有白點的arborio(吸水性良好),糯米及一般食用米等。

     

  3. 依照輾碾製程分:稻穀、白米、糙米、大碎粒、碎粒、米麵粉、米糠、榖殼等。美國稻穀分為六級(No.1- No.6),稻穀碾製過程均使用雷射選別機,剔除碎米與顏色異常米粒,確保米質齊一性。美國糙米等級共分為五級(No.1- No.5),糙米表皮的米糠層,富含營養素可製作維他命。除富含下述的營養添加物外,糙米尚含有維他命B6、磷、鎂、鉀等元素,惟受限於米糠層容易變質,食用期限僅6個月。白米大部分是免洗米且均添加營養(enriched rice),把糙米因碾白而漏失的成份添加回去,如鐵、菸鹼酸、維他命B1、葉酸等。美國白米等級分為六級(No.1- No.6),食用期限較糙米長。

     

  4. 依照處理方法分:預熟米(Parboiled),碾製前稻穀先以水浸泡並蒸煮,因為蒸氣加壓的程序使澱粉膠質化,具有米粒間分離性及把米糠營養滲透入米粒的優點,很適合作炒飯。煮熟米(precooked),是將糙、白米先煮熟後,再經脫水處理,縮短消費者烹煮時間。

     

  5. 依照加工程度分:因稻米具有很好的加工性,擠壓性良好,可壓製作成不同厚薄的各種形狀。而且也很適合做膨鬆(puffed)、膨脹(expanded)、烘陪、湯料的處理,可作成各種麵包、麵類、糖果、糕餅與點心。許多食品公司均出品豐富多元的米食製品,如米通心麵、泡米麵、棒狀餅乾、脆片、杯裝米粥、米漿、嬰兒米食品、調理包、罐頭、寵物食品等等。啤酒也摻入米為釀造原料,可增進產品穩定度、風味、色澤與品質。糯米澱粉廣泛的作為包餡皮用,在食品冷凍與解凍的過程中不易碎裂,比玉米或小麥製的麵粉屬性還要優良。

  (二)商品訴求

  廠商依據稻米屬性,除了配合消費者對易於食用與方便的需求發展趨勢,推展與之相應的米食供應市場,並以重點訴求打動消費者,諸如:訴求稻米富有充沛能量是理想的主食;訴求擁有榖類中最優良的蛋白質與8種人體基本氨基酸及豐富的營養素;訴求不含膽固醇、米糠油可降低膽固醇;訴求米的味道中性,適合與各種食品混合料理;訴求不含鈉與麩質,不會引起過敏,幾乎所有過敏體質的人均適合食用等等。其整體推廣策略不外乎易於食用、方便、健康、營養。

  (三)商品價格

  因為商品種類繁多且資料有限,謹以美國境內直接食用最大宗的長粒白米為例,援參1995-1997年之國內價格與運銷價差及近期出口價格列示於表7xls pdf。從1997年資料可知,農場價格僅佔零售價格的25﹪,這可能是因為美國幅員廣大運費較高以及添加營養與服務業較發達所致。根據過去的紀錄,美國米出口價格通常是短粒米大於或等於長粒米價格。今年6月長粒及短粒白米出口價格(FOB)每公斤均為約新台幣8.5元,與我國當月蓬萊白米批發價格26元相較,顯示美國米相當具有競爭力。

四、結論

  由美國稻米產業發展的脈絡可知,生產面朝大規模化節省成本方向發展,追求的是降低成本的規模經濟;產品面朝多樣化方向發展,製造各種最終消費(end-user)用的米食製品,滿足消費者在不同時間、空間對不同形式產品的需要,追求的是多元化的範疇經濟。政府政策是生產、銷售、保育三方面並重,以永續農業為施政目標。對農民所得支持仍朝向定額的直接給付方向走,減少價格與補貼關聯的程度,追求的是與WTO規範相一致。

  美國整體產業發展不論是生產面、政府政策面或產品面的發展,均根基於各界對產業資訊嚴密的蒐集與分析,以及持續不斷的試驗與研究,供應自由化市場經濟源源不斷的充沛活力,促使產業發展從過去勞力密集階段轉型到目前資本、技術、知識密集的階段,是產業升級成功的範例。

註:原始資料使用單位均採用1英畝=0.405公頃;1磅=0.453公斤;1美元=35元新台幣為換算標準。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4-25:2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