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走進心靈故鄉 平安福氣滿街巷-台南縣白河鎮林子內社區

水保局台南分局 黃振全‧洪政義‧陳偉迪

  「農村再生條例」及「 ECFA 」已於民國 99 年 7 月及 8 月經立法院通過,昔日農村人口外移,社區發展遲緩,設施老舊殘破等嚴峻的課題,政府已有法源將循序漸進的推動農村再生計畫,並配合行政院「深耕台灣、布局全球」之政策,建構「創力農業、活力農民、魅力農村」的優質農村。其中「農再條例」更是農村風貌與特色的展現,主要內涵是要讓台灣農村營造成為具有美麗景觀、深具魅力與活力的農村;同時持續維護及創造農村獨特風貌潛力,彰顯台灣農村特色。為有效率與有系統推動農村地區整體風貌營造,並符合農村三生「生產、生活、生態」之農村基本課題及核心價值,透過農村再生計畫希望能積極維護農業生產環境、有效解決目前農舍凌亂散布與殘破老舊之現象,盼能推動農村朝向產業、土地活化利用、環境、社會、文化與經濟等多面向整體性發展,強調農村社區內部之活化及整體環境改善,促進農村的活化再生,重建人與土地和諧共處的生命秩序,打造富麗新農村。

解決淹水之苦

  汴頭里林子內社區 30 多年來每逢豪雨必淹水,使得該農村社區顯得破敗凌亂,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台南分局於 97 年度起於該社區進行整體規劃設計。造成社區內淹水原因包括上游坡地排水設施不完善導致農地沖淤漫淹、教會前方排水渠道因無統整性之規劃導致排洪斷面不足、社區下游汴頭段因既有白水圳過路虹吸管設施阻礙整體排洪斷面而導致林子內、汴頭社區淹水,加上近年來的降雨型態改變,屢屢超過設計排水量,且排水渠道無定時疏浚淤積土砂使得淹水情況加劇。

  針對上述幾點原因,社區排水問題由上游往下游逐步改善,目前已陸續完成「林子內山坡地排水改善規劃」、「林子內坡地排水及景觀改善工程」、「汴頭及林子內排水改善工程」等工程,歷經 88 水災及夏季午後瞬間暴雨侵襲考驗,其淹水狀況已完全改善,使社區居民與政府機關的溝通互動良好,並建立起默契及信任,且在規劃施工過程中也發現社區、教會及地方社團組織運作良好且動員能力強,配合農村再生計畫推動意願相當高,輔以專業團隊輔導與運用整合性規劃概念,進一步落實可行之規劃藍圖,以利未來執行與推動農村再生軟硬體建設時能因應整體農村發展之需要,促進農村再生規劃區之再生活化,塑造符合空間美學及生態永續之生態環境。

重新賦予社區生命力

  林子內社區透過既有社區組織如汴頭社區發展協會、台南縣信望愛社區關懷協會,提出社區的優劣勢及發展說明會,並激勵村民對社區發展、改善構思的創意互相分享與討論。最後以說明會方式,對社區居民解說設計構思理念及對於未來的願景,並接受未參與工作坊民眾的意見,適時回覆與修正。民眾參與管道之建立,結合人力、物力與財力等資源,共同參與農村再生的規劃設計,更藉此帶動社區居民之社區意識,提升地區的整體環境與文化品質。

  林子內社區鄉村聚落隨時代的演進,原本具濃厚鄉村特色的景觀,因缺乏管理造成建物破舊毀損、有礙觀瞻不利社區的發展。由地方民眾自行溝通並完成初步構想後,一同參與塑造,重新賦予混凝土牆生命,讓卵石牆可以說故事,並透過共同的努力參與過程,以社區力量自行管理並彼此規範,逐步消除農村社區內妨礙整體景觀、衛生或土地利用的行為。

凝聚社區的向心力 — 蕭瑞巧牧師

  林子內社區位於偏遠的地區,這裡沒有公車、沒有超商,僅有一間小小的雜貨店,村莊的居民要就學、就醫皆需要坐計程車或是騎腳踏車、機車前往。這裡是南 94 線道的終點站,位於白河水庫下游,雖位於路的盡頭與偏遠的地方,但也因此保留了農村美麗的景色。村莊內有一間小小的教會,年輕的蕭瑞巧牧師,初來教會報到時,社區的老人們竟向她說:「我們社區大部分是老年人,在此等死,您這樣年輕, 2-3 年後就會離開。」就是這句話讓蕭牧師留下來了,從教會出發,結合國小學童成立唱詩班、樂團,讓生活有了重心及目標,並獲得老人們的認同,凝聚社區向心力,且邀請社區居民共同成立「汴頭社區發展協會」提供服務與簡化行政人力資源, 2005 年又結合「台南縣信望愛社區關懷協會」,以社區教育、關懷弱勢家庭、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改善生活環境、重視社區綠美化為主。

營造心靈故鄉

  2001 年社區民眾親手營造一條「心靈步道」,漸漸的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小社區,因著這條感人的心靈步道而聞名。 2005 年將打造「心靈故鄉」的遠景正式納入所有營造的方向。期待透過關懷、教育、陪伴、支持,來營造一個可以安老的鄉村社區。期待透過社區綠美化、環境改善、社區規劃、環境資源的運用,來營造來一個宜賞、宜住、宜訪,可以感動人、安慰人,激勵人心,使人重新得力、重新出發、邁向新生命旅程的「心靈故鄉」。「心靈平台」是一個展望極佳,可以眺望白河水庫、關子嶺以及大凍山的綠草平台,是由十多年來無怨無悔帶領林子內社區營造的蕭牧師所領導的小小林子內教會所闢建,當你從心靈步道走上平台,一大片如茵綠草映入眼簾,心情豁然開朗。在草皮上找顆石頭坐下來,遠眺水庫與群山,心靈不自覺的沉澱下來。此時,聽聽牧師述說著心靈平台的由來,神如何揀選這塊「迦南美地」,以及她們社區對這個地方的期盼,一種在最不被注意的角落無悔付出、對善與美堅定的追求,著實讓人感動。

  期盼透過農村再生,改善社區環境,適度開發社區與週邊各種資源,改善社區居民的生活,將 林子內社區 營造成一個可以讓人心情沉澱、探索性靈、啟發人類深層智慧的樂園 。希望林子內社區可以是一個「人與神修和、人與人修和、人與己修和、人與土地、環境、生態修和,屬於你我大家的心靈故鄉」。並利用「加」與「減」哲學的對策來改善社區環境及提升社區居民的心靈層次,「減」的方面即為「減災、減量、減髒亂」使社區環境更優質,「加」的方向即為「愛加倍」,讓來此的旅客與居民都可以愛己、愛人、愛環境、愛神,所以「心靈故鄉」是社區的願景、「心靈之旅的樂園」是社區對鄉村旅遊發展的定位,希望大家都能「走進心靈的故鄉,平安福氣滿街巷(台語)」。

  分區空間規劃主要考慮人與生態的需求,在人的方面主要就是在地居民與旅客,而前述發展願景與定位則是規劃的最高指導原則。對旅客來說,進出這個空間,將會是一趟心靈之旅。而不管是不是在地居民,對所有在這個場域的人,這裡是慰藉心靈的故鄉,探索啟發智慧的樂園。當分析在地自然、生態、人文與產業等資源時,發現林子內整體空間在機能與動線上早已鋪陳出「心靈樂園」的環境,要做的只是讓機能更為突顯,加些設施,讓大眾更容易親近,營造一個更容易讓人沉澱與探索的氛圍。

活化在地農特產品

  林子內為靠近白河水庫的一個社區,位於水庫洩洪道下游,使得汴頭社區有好山好水,動植物資源豐富,臨近關仔嶺溫泉及台南縣第一高峰「大凍山」,長期在白河水庫的滋潤下,孕育了許多特有的生物與獨特的資源,由於水質良好土地肥沃,農作物品質良好,也為汴頭人帶來了不少經濟效益。主要作物以水稻、柳丁、龍眼、菸葉為主,其他作物有柚子、荔枝、葡萄柚、木瓜、地瓜等等。林子內有多變的地形、有終年不斷的乾淨水圳、有可以展望嘉南平原的山頭、有半月形的生態埤塘、有視覺美質的觀景平台、有甜美的水果、鄰近重要風景旅遊線,強調與自然生態互利共生的規劃與自然工法,以保存傳統文化,並創造無害的自然生態環境,首重傳統生活與生產空間之維護、閒置空間活化利用、社區意識由下而上的凝聚溝通、社區定位及產業發展方向之確立等,近年來由於白河鎮公所大力推廣蓮花產業,汴頭社區正好位於蓮潭、玉豐至關仔嶺之主要道路中,而漸漸有人開始學習耕種蓮花,試圖朝觀光產業發展。另對於以生態旅遊為導向,與文化藝術特色結合,打造出獨具綠意、美質、環保、文化、富麗的農村,並結合周邊既有景點與交通上之便利性,成為一處自然田園及聚落景觀的風貌。

農村再生願景

  林子內農村再生計畫,依社區的發展空間透過整體規劃,並與地方仕紳、居民共同幫社區定位,使整個社區功能發展更健全,並為提升社區生活品質,透過參與式農村居住環境綠美化之工項,凝聚社區居民共同維護美好家園之意識,並輔導社區訂定公約,讓社區自主成長,透過整體規劃,藉以達到「社區整體環境改善」、「公共設施建設」、「文化保存與活化」、「生態保育」與「產業活化」實施標的之 5 個面向,讓居民及來此遊玩的旅客都有完整心靈饗宴。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9-09-16: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