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1月(第103期)
掌握新世紀農業的發展方向
大會主席、各位貴賓、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今天中華民國農學團體舉辦89年聯合年會,希煌應邀參加深感榮幸。首先感謝各位會友以及農業界的工作夥伴們,一年來在各類農學領域中,對農業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同時也期望透過聯合年會的討論,能夠為我國新世紀的農業政策共相把脈,研提開創性新策略,使未來的農業施政更具前瞻性且更符合新時代的需要。
今年農學團體聯合年會以「21世紀農業發展新策略」為中心議題,在這新世紀的開始,我們共同商議農業百年大計,可說是深具時代意義。半世紀以來,我國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成長了一百倍,被譽為經濟奇蹟。在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農業部門曾經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未來在21世紀之中,能否再見證農業對國家發展的另一個巨大貢獻,有待我們對未來的農業發展尋找適當的定位和正確的發展方向。
隨著經濟發展,目前人類所使用的重要能源,如煤和石油的存量已相繼稀少,將使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受到限制。由於農業是可以使資源再生的產業,其重要性重新受到人們的注意。撰寫「未來的衝擊」與「第三波」兩本書的作者艾文·度佛勒夫婦便預測,目前落後的農業在21世紀將以尖端的技術帶來大改革,而成為最先進的產業。下一世紀的農業我們將可以看到生物極限不斷的被突破、生物技術產品的用途不斷增加、產值巨額成長,許多農業科學家、基因工程師將直接參與農業生產,企業家也將跨足農業經營,使農業在21世紀為人類帶來更大的財富與福祉,成為新的產業明星。我們有幸站在世紀之交的轉折點上,有機會點亮這顆即將綻放的新星,成為改造歷史的人。
在實現農業成為產業明星之前,我們要先認識經貿自由化國際化是世界的趨勢,我國是小農國家,因應經貿自由化要有以小搏大的智慧,才能確保在起飛前進的過程中不被淘汰出局。在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全球化之情勢下,我國農業發展面臨小農經營缺乏規模效率、調適困難、商品化農產品價格偏低及農業決策難以精準掌握等問題。台灣有限的自然資源和昂貴的工資環境,唯有捨棄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和生產技術,使農業轉型成為知識型產業,才能和資源豐富的農業大國互別苗頭。知識型農業主要表現在科學技術的運用和經營管理的創新,科技的研發與運用,是產業進步的原動力,目前已經有很多先進的技術正在使用及研發中,預計將在21世紀中大量被採用,例如以遙測技術監測農業災害,以電腦控制自動化耕耘機的操作及施肥,又如利用生物技術,開發具經濟價值的新品種,製造生物性農藥和疫苗等。目前部分先進國家已相繼投入大量人力和資金,從事相關技術的研發,我們必須注意此一趨勢的發展,隨時學習和運用這些科技,才不會輸在新世紀的起跑點上。在創新經營管理方面,農民要利用現代化經營管理方式,來降低生產成本,並提高產品品質,同時要隨時觀察、發現消費者需求的變化,主動提供高品質服務,以滿足消費者。此外,農民單打獨鬥的經營方式已不容易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生存,應積極參與產銷團隊,組織農業策略聯盟,發揮團體的力量,以全球化之市場考量,強化我國農產品之競爭優勢。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世紀,也是環保的世紀。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上一代把它交給我們,我們還要將它保留給下一代。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機物質可以改良土壤的結構,因此農業具有改善環境品質、維護生態平衡的功能,也有抑制溫室效應的作用。然而某些不當的農業經營方式,也會使環境遭到破壞,應該加以避免。未來新一代的農民,在追求產業發展的同時,應能兼顧人文的修養,疼惜生態、關懷自然,使產業發展與環境維護能兼籌並顧、相輔相成,為我們自己也為後代子孫留住一片生生不息的大地。
千禧年只剩下最後幾天了,20世紀的農業發展帶動了工、商業的起飛,一百年來的科技進步,成就了高度經濟發展,但也產生了人文進展的落差和環境劣化的隱憂。新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嶄新的契機,如何掌握新世紀農業的發展方向和提出適當的新策略,讓台灣農業在未來的世紀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正是今年年會的主要目標,我們寄望這次年會期間的討論能有具體的結果,最後敬祝大會圓滿成功,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