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加強國際合作 拓展農產外銷

加強國際合作

  • 3月於越南胡志明市召開第6屆臺越農漁業合作會議 , 越南政府同意加強原產地證明書核發之查核 , 避免自越南進口產品混充大陸相關產品 ; 主任委員應邀於2010年4月間訪問荷蘭 , 參考荷蘭經驗 , 規劃臺灣農業的永續經營策略 ; 澳大利亞於9月同意放寬我國蝴蝶蘭攜帶介質輸入之檢疫條件。 

  • 爭取在臺主辦APEC、APO、AARDO、APAARI等國際組織活動計8個場次 , 其中「APEC糧食安全論壇」邀集20個經濟體、100多位產官學代表與會 , 為APEC近年來農業最盛大活動之一。另主辦亞太種子協會 ( APSA ) 之「2010亞太種子年會」 , 42國200餘家重要種苗業者及高階管理者逾千人參加 , 亦為國內種苗業者創造新臺幣15億元以上之商機。

加強全球布局行銷

推動農產品國際行銷

  辦理各項農產品國際宣傳促銷活動 , 農產品年出口值為39.7億美元 , 較2009年成長23.7 % 。33種重要主力或潛力品項出口值6.3億美元 , 較2009年成長39.6 %, 其中計有16項農產品年出口值增加逾100萬美元 , 年出口值成長前5大品項依序為鰻魚、蝴蝶蘭、石斑魚、鱸魚及文心蘭。

強化外銷供應鏈管理

  建置香蕉等13項果品外銷供果園 , 設置蔬菜外銷專區3,300公頃 ; 推動優質茶專區 , 輔導履歷驗證及產地證明標章註冊與核發 ; 完成文心蘭外銷集貨場21處及國蘭外銷集貨場1處 , 改善包裝環境、冷藏及貯運設備 , 提高作業效率。辦理附帶栽培介質蝴蝶蘭苗栽培期間之設施檢查、苗株檢疫 , 以及鮮果實輸出前檢疫處理 ; 同時建構水產動物生產醫學與生產管理體系 , 以擴展外銷市場。

強化國際農漁諮商與合作

  參與G-10、新入會國 ( RAMS )集團及與WTO杜哈回合農業相關議題之談判會議 , 計40場次 ; 配合完成WTO舉辦之我國第2次貿易政策檢討 ; 參與大西洋鮪類資源保育委員會 ( ICCAT ) 等相關區域性國際漁業組織會議 , 計55場次 ; 派員參與華盛頓公約 ( CITES ) 及生物多樣性公約 ( CBD ) 等國際組織會議 , 以維護我國際漁業權益及生物多樣性潛力。2010年8月在臺主辦美國西太平洋漁業管理委員會 ( WPRFMC ) 第5屆國際漁業人論壇 , 會後發布「臺北宣言」 , 送請臺美兩國政府、聯合國教育、科學暨文化組織 , 以及五大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參考。

健全農民組織 強化農民生活照護

推動產銷班企業化經營

  • 協助小型家庭農場成立產銷班 , 研訂「推動農業產銷班企業化經營業務架構」 , 強化農業產銷班組織運作 , 辦理經營管理人才養成培訓、儲備師資、推動農業產銷班企業化經營輔導 , 及加強產銷班經濟事業輔導與補助等四項輔導措施。

  • 辦理產銷班示範點診斷輔導計畫 , 計輔導23個產銷班 , 含果樹類有13班、蔬菜類7班、花卉類1班、稻米類1班及特用作物類1班。辦理農會推廣人員輔導產銷班企業化經營初階4班及進階2班 , 合計106人結訓。

培育優質人力資源

引進新農業人力

  培育新農民 , 辦理階層性農業體驗營、產業別進階訓練、農業職業訓練計45梯次1,154人 , 並辦理農場見習計162人 , 強化青年經營農業實務能力。另為積極推動農業觀念革新 , 辦理園丁進階訓練9班 , 結訓人數計286人 ; 農民農業專業訓練80班 , 結訓人數2,635人 , 強化農民專業能力 , 提升經營效率。

農村社區人力培訓

  培育農村人力 , 並落實農村再生「由下而上」的精神 , 至2010年累計培訓1,212社區培育63,622人次。期望建立農村社區居民自主意識 , 並以農村再生為目標 , 建構農村生活、生產、生態之永續發展。

縮短農業數位落差

  累計開發完成91門農業e化教材 , 並建構農業學習平臺 , 提供農民多元、自主的數位學習管道 , 選課人數計3,326人 , 學習時數2,911小時 , 課程點閱總數為7,017人次。

創新鄉村社區人文發展

  • 112個農村社區結合農村資源 , 推動環境永續發展 , 鼓勵社區居民以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 , 賦予農村新生命 , 透過團隊創作辦理「綠生活表演趣」、「綠生活創藝趣」活動 , 完成種子訓練6梯次及案例研習2梯次 , 計457人次 ; 成立15個在地輔導團隊 , 完成農村資源運用、文化傳承及人文發展訓練321班15,125人參加、社區活動2,876場。

  • 強化農村青少年農業及鄉土教育 , 輔導178鄉鎮農會 , 運用綠色資源 , 推動青少年農業及鄉土教學 , 辦理作業研習491班、青年公共服務180場次、研習活動85場次、後繼者培育活動139場次、講習訓練167場次 , 成果展示活動185場次 ; 辦理青年領袖營2場次、方法示範4場次、技術交換大會6場次、作業組競賽2場次、農村夏令營44梯次等 , 總參加人數計151,647人。

建構農民生活支援體系

提升農村婦女生活經營能力

  推動農村婦女終身學習 , 縮短知識落差 , 增進生活經營能力 , 輔導231鄉 ( 鎮、市、地區 ) 農會強化2,304班家政班組織功能 , 研習主題以國產農特產品之運用、營養保健、家庭照護及節能減碳等題為主 , 有49,214位婦女參與學習。運用研討會、方法示範競賽、經驗發表及研討講習 , 培育257位家政種子講師 , 強化其推廣能力 ; 推動照顧服務員訓練、家事管理員訓練 , 培訓640人 , 增加兼業機會及照顧家人的能力 ; 辦理全國農村婦女大會與婦女國是會議農村場次會前座談會 , 針對性別平等專責機制、人身安全問題、教育文化與婚姻家庭、權力決策與影響力、就業經濟與福利等5個議題 , 深入探討並提出具體政策建議及行動方案。

強化農村高齡者積極成長

  辦理農村高齡者生活改善班150班 , 服務高齡者計7,500人 , 增進高齡者自我健康管理及生活調適能力 , 並普及農村預防保健教育工作 ; 輔導26個長期照顧資源缺乏地區之基層農會經營農村社區生活服務中心 , 遴選、培育與組織志工779人 , 關懷獨居高齡農民並提供照顧服務與諮詢服務共計8,893人次。另配合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 推動老農退休制度 , 老農退休生活輔導與農村技藝傳承6鄉鎮184人 ; 輔導農會設立老農理財規劃窗口10處 ; 為建構安全與健康居住環境示範戶6戶 ; 輔導15家農會辦理「農入生活 - 農村銀髮族精彩生活創新活動」透過實施計畫融入創新思維並揉合農村產業元素 , 推動體能提升及參與式學習 , 輔導345位高齡者平均年齡73歲。

強化農民團體組織

  • 因應縣市改制為直轄市及全國農會籌設 , 研擬農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送行政院轉立法院審議 , 以協助相關農會之更名、圖記換發、選聘任人員是否改選聘、屆次是否延續、稅賦課徵及農會層級調整等事宜。

  • 完成農會考核辦法、農會理監事候選人實際從事農業資格認定及審查辦法之部分條文修正案 , 以因應農會會務運作及業務發展之需。 

  • 辦理臺灣農漁會百大精品的評選、推廣與展售活動 , 輔導農漁會以「嚴選製造、在地生產」的精神 , 將農產品從傳統的土產 , 變身為時尚的品牌精品 , 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 , 為農會創造近新臺幣 3 億元營收。 

  • 輔導31家農會發展多元經濟事業 , 開發及行銷新產品 , 增強農會的服務功能與競爭力。 
  • 為提升漁會組織運作彈性 , 就技工、工友比例問題 , 修正漁會人事管理辦法 ; 針對2009年漁會屆次改選工作之法律疑義 , 召開檢討及修法會議。輔導漁會發展多元經濟事業 , 開發及行銷新產品 , 以強化漁會服務功能與競爭力。

? ?n
  為健全農田水利會之業務營運 , 本會依據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相關規定 , 於平時確實監督輔導農田水利會 , 並依會別辦理年度業務檢查。為減輕農民負擔 , 補助農田水利會新臺幣22.286億元 , 以維持臺灣省15個農田水利會之正常營運。另補助財務困難之6個農田水利會 , 協助解決其財務困境並健全營運 , 以確保農民之權益及福祉。

強化農業金融體系及服務功能

健全農業金融機構業務經營

  • 為提升農漁會服務品質及競爭力 , 責成農業金庫整合301家農漁會1,154個信用部營業據點 , 爭取代收業務擴大服務民眾 , 總計代收6萬餘筆近新臺幣25億元。

  • 持續督促農業金融機構轉銷呆帳 , 寬提備抵呆帳 , 提升資產品質 , 全體農漁會信用部存款總額新臺幣1.5 兆 元 , 放款總額新臺幣7,427億元 , 稅前淨利新臺幣35億元 , 逾放比率3.15 %; 農業金庫存款總額新臺幣6,202億元 , 放款總額新臺幣1,535億元 , 稅前淨利新臺幣16.09億元 , 經營績效逐年提升。

賡續推動政策性專案農貸

  • 為促進農業發展 , 推動政策性農業專案貸款 , 提供6.7萬名農漁民新臺幣384億元貸款支應其營農所需資金。貸款餘額達新臺幣1,226億元 , 近26萬名農漁民受益。並協助約4.3萬名農漁民利用農業信用保證機制順利取得農業融資計225億元。

  • 因應凡那比颱風及梅姬颱風等災害 , 協助受災農漁民復建復耕 , 計貸放新臺幣12億元農業天然災害低利貸款予862名農漁民。另為減輕凡那比及梅姬颱風受災農漁民負擔 , 前借莫拉克災害貸款有案者 , 本次災貸利率由年息1.25 % 降為1 %, 且第1年利息由政府補貼 , 並將其貸款期限及本金寬緩期限增加1年。

  • 建構農業金融資訊共用平臺
      輔導「財團法人全國農漁業及金融資訊中心」作為推動農漁業資訊共同利用及整合現有各農漁會資訊中心的主體 , 已有全國農業金庫及325家農漁會參與 , 占全體農漁會數達95 % 。並推動辦理農漁會共用全球資訊網及農漁會企業入口網。
  • 回上一頁
  • 100-06-01:4,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