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1月(第259期)
推動農村再生結合產業發展-臺中市新社區協成社區案例
水保局 施美琴.洪崇仁.翁志成.徐森彥
一 . 推動緣起
農村再生是農委會當前的重要施政,而產業則是農村發展的生命力,是農村再生最重要的一環,農委會陳保基主委鑑於農村的產業活化發展所涉及之專業與領域面向甚廣,非單一機關或部會可達成,必須集結大家的力量共同投入才有機會成功,因此特別提示由水土保持局擔任跨域合作平台,並創新規劃農村再生跨域合作示範計畫執行機制,以農村社區既有農產業為根基,積極結合各產業單位、農漁會等專業技術或輔導資源,共同投入農業價值鏈的加值與合作,以加速推動農村產業升級與多元加值發展,發揮特色化、整體化、加值化效益。
以跨域合作手段協助農村產業發展之目的係為結合各領域資源,共同創造或延伸農村產業價值鏈,意即將農村產品或服務從生產者轉移至消費者過程所有價值活動串連起來,加以規劃、執行與管理,並尋找最佳之鏈結,其主要執行策略為發揮成本優勢( Cost advantage )或創造差異化( Differentiation )。
二 . 臺中市新社區協成社區產業發展概況
臺中市新社區協成社區人口數共有 3,460 人、 975 戶,自 99 年起參與培根計畫,農村再生計畫則於 102 年 10 月 29 日核定,該社區參與培根課程之學員,有近 90% 的人都是從事香菇相關產業,種植方式是以「太空包」加入「固態菌種」方式進行栽培。
協成社區主要的產業發展型態包括香菇、花卉、水果等農產供銷,均係新社地區的特色產物,其中又以香菇為最大宗,並設有菇農烘烤香菇的加工廠房等,是新社區香菇產銷的重點區域。此外,休閒觀光相關產業亦有相當規模的發展,近年來由於結合「新社花海節」活動,已成為國內頗具知名度之觀光景點,每年花海活動期間都吸引大量的遊客參訪。
目前我國國內每年約生產 1 億 6 千 500 萬包的香菇太空包,總產值約 15 億新臺幣,其中新社地區的生產就占了 1 億 2 千萬包,協成社區的生產則約 3 千萬包左右(約 9,000 噸),占新社區香菇太空包總量的 30% ,可見協成社區香菇產業發展在國內具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目前協成社區香菇的行銷通路主要有市場盤商及零售商,其次為新社區農會和直接網購宅配等。
三 . 協成社區香菇產業價值鏈的課題與協助對策
(一)協成社區香菇產業價值鏈的主要課題
1. 太空包菌種活力弱化,造成產量與品質下降,香菇價格為反應成本逐年走高,影響市場消費意願或能力
協成社區目前已有許多青年返鄉從事香菇產業,但這些香菇產業價值鏈上的生力軍(新菇農)和菌種商多半仍承襲傳統的經營模式與經驗,未能因應氣候變遷趨勢,並結合現代化的農業技術與科技進行產業經營發展,使得香菇產量與品質下降,香菇售價逐年走高而影響市場消費意願。包括:
( 1 )香菇太空包成數不好,雜菌污染率高:影響因素有滅菌不完全、塑膠袋品質、接種人員的操作技術與流程、菇舍環境的調控與污染防範知識等。
( 2 )全球氣候暖化效應增加 32% ,溫度變化、降雨量與時間均影響出菇:香菇是典型的季節型菇類,盛產期在每年的 11-3 月,香菇的保鮮期大約為 3-5 天,每到產季鮮香菇就會出現供過於求,而後又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然而從 79 年起 12 年間,全球氣候暖化效應增加 32% ,天氣變為更加極端,夏天更熱,有時暖冬,春天和秋天的季節愈來愈短,也影響香菇栽培;此外,倘若接種香菇菌種之後 2-3 天下雨,則常因感染紅麵包黴菌而蒙受損失。
( 3 )菌種變異或弱化,導致產量下降(約減少 30% ):目前 80-90% 的香菇菌種都向同一菌種商購買,然而菌種商的菌種製作仍以固態菌種(木屑 / 麥粒菌種)方式進行移植,不僅生產週期長、雜菌污染率高,所需的菌種培養面積大、人力成本也高,而且香菇產量會隨著重複移植的次數逐漸遞減,此外,菌種在運送途中若未利用冷藏車運送,也會造成菌種活力弱化。這些的菌種退化現象其實已普遍存在於各種菇類,菇農或菌種商倘不積極改進相關養菌技術,數年後很可能造成香菇產業鏈之崩解。
2. 太空包木屑來源不足、品質不穩定,提高香菇生產成本
以往太空包木屑來源係以相思樹或楓香樹、油桐樹的樹種為主,然而由於國內種植用地取得困難、進口費用又昂貴、其他樹木砍伐須依循相關法令規定與程序,以及受到香菇菌種弱化而產量下降的影響等因素,都造成木屑來源短缺、需求量提高,並衍生木屑廠必須混雜廢棄或劣質木材等問題,使得香菇生產品質、產量均受影響,生產成本亦隨之攀升。
3. 市場充斥走私的廉價劣質菇,衝擊在地香菇產業的競爭力
新社地區及協成社區所生產的香菇品質雖佳,但該產業的經營整合與品牌形象尚在建構初期,加上近年來生產成本提高,造成市場售價逐年走高,使得走私的廉價(價格僅約國內價格之 1/4 )劣質菇有機可趁,經常仿冒為臺灣菇或日韓進口菇充斥於市場中,嚴重衝擊當地的香菇產業的競爭力。
(二)農村再生跨域合作對策與執行概要
為協助協成社區改善前述課題,農委會透過跨域合作平台邀集相關單位共同研商可合作加值事項,除強化既有施政資源的交流與結合外,更創新導入產業合作資源,並彙整研訂農村再生跨域合作示範計畫共同推動,相關執行計畫重點與目前辦理概況說明如下:
1. 香菇栽培技術與新菌種製程改良
屬創新導入的跨域合作資源,由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與農業試驗所共同合作執行。其執行重點包括:
( 1 )提供現代化的液態菌種製程技術應用於香菇產業之技術知識、注意事項等輔導與諮詢服務。相較於傳統的固態菌種,液態菌種具有三大優勢,包括預計可節省菌種製程時間 50% ;能節省菌種培養所需人力、木屑與空間,相對大幅降低養菌的投資成本;菌齡一致,菌種活力較佳,有助於穩定香菇的生產,並提高平均產量。
( 2 )提供香菇菌種活力檢測技術之知識輔導與諮詢服務等,有助於協成社區菇農建立選別菌種及判別菌種退化徵兆之專業知識,以及菌種復壯技術或防範措施等。
( 3 )提供反季節栽培技術與栽培管理知識等。可協助協成社區菇農改進太空包配方之調整、菌絲培養環境之控制、轉色處理與爛袋控制、採收後管理與補水控制等相關栽培技術。
2. 協助木屑生產資材來源之提供
在中長期木屑資材的提供方面,已結合短伐期( 6 年)經濟林方案與休耕地活化政策積極輔導農民造林,由林務局提供苗木,農糧署協助以契作方式生產所需林木。目前由新社區農會、臺灣菇類發展協會代表新社地區菇農及菇蕈業產業團體積極進行簽約契作造林事宜,已陸續簽約至少 10 公頃以上。在短期的木屑資材因應方面,也積極取得林務局轄管範圍內的疏伐木標售相關資訊,亦請地方政府協助私有地合法砍伐及伐木運輸等相關事宜。
3. 新社 香 菇品牌之經營、整合與行銷
因應走私菇的猖獗,持續 由新社區農會、臺灣菇類發展協會積極與海關(財政部關務署)合作,協助辨識及查緝走私菇,近年已逐漸顯現成效。此外,農委會企劃處也積極推動「農地整合利用加值計畫」,輔導新社區農會加入香菇運銷體系,積極創建新社香菇品牌形象,並辦理 農業經營專區內青年農民培育輔導、加入產銷履歷、舉辦新社香菇評鑑與行銷活動、設計香菇伴手禮,以及開拓市場行銷販售通路(全聯)等等,已逐漸建立消費者對新社香菇品牌的優質印象。
4. 輔導推動農村再生計畫,協助社區公共空間環境之改善
由水保局輔導協成社區完成培根訓練並推動農村再生計畫,將持續改善協成社區公共空間環境品質與景觀,以支援或協助該社區持續產業所需之基礎環境建設。
四 . 結語
農村產業具多元發展特性,唯有透過人、土地與產業發展的整體性考量與規劃,並持續推動農村再生跨域合作,協同公私部門力量共同推動落實,才能因應在地資源特性與快速變遷的產業環境,跳脫既有框架積極協助在地生存與永續經營,實質協助農村再生發展,打造富饒的幸福農村。
後記—促成社區合作的偶然與必然
是偶然吧?還是奇蹟!
二個相距超過百公里的社區,他們彼此間誰也不認識誰。
二個困擾社區的問題,誰也想不到,互相間居然是彼此的解答!
農村再生跨域合作之示範推動,竟在偶然間促成了二個社區的合作。
樹興社區
新北市淡水區樹興社區居民以前種蒔茶樹採茶菁,但隨著時代的變遷與產業結構的調整,原有的茶園已廢耕多年,但近年來隨著蒔茶籽油(以蒔茶樹之茶籽榨油)的經濟價值提高,當地農民亟欲重新復耕,卻發現廢耕多年的茶樹園早已被相思樹覆蓋了。相思樹的砍伐、運輸與廢棄處理及成本費用問題,成了茶園復耕一大難題。
協成社區
臺中市新社區協成社區,許多人都栽培香菇。居民為他們生產的好香菇感到驕傲。而栽培香菇所需要的太空包木屑,以往有七成是相思樹,一包太空包可以採摘 7-8 次香菇,但近來由於相思樹來源不足,太空包裡開始混雜其他樹種或劣質木材,連帶影響香菇收穫量,是協成社區的頭痛產業課題之一。
讓偶然延續成必然
新北市淡水區樹興社區和臺中市新社區協成社區同樣都是農委會這次示範推動的跨域合作社區,水土保持局在推動跨域合作平台的過程中,意外發現樹興社區居民欲除之而後快的相思木砍伐處理問題,竟也是協成社區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乃積極媒合兩個社區相互交流與合作。
水保局在這次的經驗中也累積了寶貴的心得,農村產業發展所需資源,除了協調公部門的投入外,促成不同社區間的經驗交流與合作也能提供許多實質的協助,將在未來推動工作上持續以跨域合作新思維促成更多社區彼此相輔相成的契機,讓這次的偶然奇蹟能延續發揮成效。

香菇是臺中市新社區協成社區的核心產業

農試所陳博士介紹菌種變異與新菌種選育過程
跨域合作平台促成協成與樹興社區的互惠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