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2014生態電影節 有影秀台灣」活動起跑

林務局 張瓈云.林娉妃

~ 邀請您看見臺灣生態之美 感動臺灣魅力所在 ~

  臺灣面積約 3 萬 6 千平方公里,有超過 5 萬 6 千種的物種,特有物種約 1 萬 6 千種,同時也是東亞地區許多候鳥往來過境的落腳處。這些優勢,讓臺灣成為亞太地區生物多樣性的熱點之一,更讓臺灣耀名於國際。視聽資料是民眾獲得資訊與休閒娛樂的重要來源,生態紀錄片是文化資產的一環,為讓民眾更加瞭解、關心臺灣的特有自然景觀與珍稀物種,並以實際行動支持臺灣的生態保育工作,本局近年來投注相關經費鼓勵民間影像工作者投入臺灣的生態紀錄工作,並舉辦了三屆的生態電影節活動,讓這些述說臺灣在地物種與環境故事的優質紀錄片,一一呈現在國人眼前,前三屆已有超過 14.5 萬人次的參與,除引發民眾對臺灣生態紀錄影片的廣大迴響,也帶動生態影片的蓬勃發展,更重要的是,讓民眾有更多機會可以去接觸,並瞭解臺灣生態環境與生物的現況,也讓大家更關心生態保育的議題。

  「2014 生態電影節 有影秀台灣」是林務局舉辦的第四屆生態電影節活動,「有影秀台灣」在字義上來說,就是用影像把臺灣「秀」出來,而以臺語唸,「秀」也是「疼惜」的意思,代表「真正的疼惜臺灣」,透過影像的傳遞,讓生長在臺灣這塊土地上的人民,認知並瞭解臺灣生態的美麗樣貌。今年,本局首度與國家圖書館合辦,將本土團隊深入臺灣各角落所精心攝製的優質生態紀錄片,以展映形式搭配不同領域專家共同參與的生態系列講堂活動,透過跨單位的資源合作,加強推動臺灣生態保育的教育札根工作,希望將人類與環境、物種間「共生共榮」的不變法則與觀念,帶進社會,更深入校園。

  這個最在地的生態影展,於 7 月 14 日下午 2 點在國家圖書館藝術暨影視資料中心舉行啟動記者會,包括本局李桃生局長、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紀錄片導演、影片審查委員、作家及媒體等共有 120 多位來賓共襄盛舉,並由李局長、曾館長及 3 位首發片導演共同以蓋手印方式啟動「守護臺灣」儀式,象徵森情「手」護臺灣生態,共同見證自然史傳續的使命。

臺灣生態影片,首度捐贈美英法德日韓等國永久典藏

  為彰顯臺灣在生態保育教育的推動效益及國際形象,李局長特別於記者會上,在影片審查委員文化部潘舜昀組長、前林務局森林育樂組楊秋霖組長、東海大學林良恭教授、臺灣大學醫學院方偉宏副教授;生態講堂講師愛亞女士、李偉文醫師、張佑輔先生; 3 部首發新片導演江國賓、徐建國及邱銘源;得獎導演麥覺明、李偉傑與簡毓群;協辦單位的國家書店陳美妏小姐;台灣生態工法發展基金會賀陳旦董事長、台北市野鳥協會何一先總幹事;中華民國童軍總會王騰謙主任,以及國畫大師藍璧山老師等嘉賓觀禮下,捐贈 20 套包含「黃金蝙蝠、守望黑鳶、嘉明湖、展翼的繆思、里山臺灣 滄海桑田桃花源、蝸牛與鈍頭蛇、恐怖者的恐懼-赤尾青竹絲生態紀錄影片」等 7 部生態紀錄影片的「 2014 台灣生態紀錄片合輯」給曾館長,國家圖書館將會透過和國外學術機構合作的管道,轉贈到美、日、英、法、德、韓等國的國家圖書館或學術圖書館,以及分布在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拉脫維亞、越南、馬來西亞等海外的臺灣漢學資源中心典藏,讓國外朋友能透過這些資料從事研究。

  這是臺灣生態紀錄片首次贈予國際學術單位永久典藏,此次的合作交流,不僅是將臺灣的豐富地貌與多元物種展現於國際學術殿堂內, 對於努力推動臺灣生態保育紀錄的工作者是一大鼓勵,更可 大幅提升臺灣致力於生態保育、紀錄與物種傳衍上的能見度。

全臺巡迴影展,述說臺灣在地的物種與環境故事

  今年所展映的 40 部生態紀錄片,都是由本局暨林管處透過委製或補助本土專業團隊或導演所攝製,影片內涵包括臺灣多元物種、自然環境變遷、水域生態、森林生態、生態保育等主題。全臺巡迴影展從 7 月 15 日起至 10 月 19 日在 20 個縣市 54 個場地放映,臺北影展地點為 國家圖書館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臺北市延平南路 156 號),其他地點還有本局 8 個林管處的轄區(請上網站查詢), 聯合熱映逾 5 ,200 場次,創下臺灣生態影展播映場次的新高紀錄,讓臺灣各地民眾有更多的機會,認識發生在臺灣各角落,屬於環境與生物間的動人故事。

  本次參展的 40 部生態紀錄片,其中有 3 部是首次發表的影片,包括紀錄陽明山八煙聚落、花蓮豐濱港口部落與新北貢寮水梯田,三地特殊的稻作農業環境,所面臨的衝突與掙扎的「里山臺灣滄海桑田桃花源」、以人人聞之色變的赤尾青竹絲為主題,反思赤尾青竹絲強硬武裝背後生存憂懼的「恐怖者的恐懼-赤尾青竹絲生態紀錄影片」,以及介紹鈍頭蛇為了更有效率掠食右旋型蝸牛,演化成右撇子的掠食者,而蝸牛在生存壓力下,則演化出左旋型蝸牛的「蝸牛與鈍頭蛇」,除在記者會上首映精華版讓大家先賭為快,並在 7 月 19 日順利完整放映,當天 3 部影片的導演江國賓、徐建國及邱銘源也親臨映後座談,與民眾分享拍片的心得與花絮故事。

豐富精采的系列活動,要讓民眾看懂、聽懂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

  活動期間,也在國家圖書館藝術暨視聽資料中心舉辦「達人說」生態講堂,邀請了 荒野保護協會創辦人 李偉文、生態藝術家何華仁、野外生態觀察家及攝影師林青峰、千里步道協會副執行長徐銘謙、 愛樂活社會企業 共同創辦人/台灣農業讚讚長張佑輔、作家愛亞及林黛羚、 MIT 台灣誌節目製作人及導演麥覺明、生態紀錄片導演李偉傑及簡毓群等 10 位不同領域的專家,與民眾分享如心靈療癒、藝術創作、低碳旅行、友善農業、城市書寫、綠房子、影像或觀察紀錄等不同面向與生態的連結,來探討人與自然的共生關係。有興趣的民眾請上國家圖書館報名系統報名( http://activity.ncl.edu.tw/Evn_list.aspx )。

  另外,還規劃了「達人秀」生態紀錄特展,透過生態影片、生態人文、生態出版品等三大主題展區,讓民眾認識臺灣豐富的自然生態資源,並邀請「白海豚練習曲」、「九九蜂鷹」、「逐鹿蹤源 2 -生命的脈動」、「戀戀火金姑」、「大雪山王者-黑長尾雉」、「飛鼠樂園-頂笨仔聚落飛鼠保育全紀錄」與「繽紛台灣再發現」等 7 部獲得國際相關影展獎勵及國家出版獎、金鐘獎肯定影片的攝製團隊參與展出,現場並陳列 白海豚模型、帝雉、蜂鷹、飛鼠、大型虎頭蜂窩巢、長腳胡蜂蜂窩及胡蜂等標本,讓參觀民眾達寓教於樂的學習效益,也能 更親近認識生態紀錄工作,並首次匯集臺灣生態紀錄相關史料,呈現生態紀錄工作的今昔。

2014 生態電影節,有影好康報你知

  「 2014 生態電影節 有影秀台灣」全臺巡迴影展皆為免費觀影, 國家書店及五南文化廣場實體書店也配合於影展活動期間規劃「珍藏臺灣」生態書展,展出與生態保育相關的圖書及影音出版品,民眾於 國家書店之實體與網路書店選購本局任一出版品皆享 79 折優惠,於五南文化廣場之實體與網路書店選購本影展 40 部影片享 79 折,其他本局出版品 85 折優惠。

結語

  臺灣,福爾摩沙之島,擁有得天獨厚的豐富物種與自然景觀,美在森林廣袤的覆蓋,美在生物的繽紛多樣。身為這片物種富饒之地、美麗之島的住民,在享受臺灣的好山好水與聆聽蟲鳴鳥叫的舒適生活同時,不論是政府、保育團體、社區組織,甚至是產業與教育單位,都應齊心肩負起維護自然生態平衡的責任。

  珍古德博士(Dr. Jane Goodall)曾說過:「唯有瞭解,我們才會關心;唯有關心,我們才會採取行動;唯有行動,生命才有希望。」就讓我們將心動化為行動,一起跟著紀錄片導演的鏡頭,真正的走進臺灣、認識臺灣!

  相關活動列入公教人員終身學習與環境教育時數認證,以及 103 年教育部「夏日樂、遊、學」學習護照集章活動。 活動詳情請見本局網站(http://www.forest.gov.tw),點選2014生態電影節 Banner,或生態電影節 Facebook 粉絲團。

「守護臺灣」儀式完成,象徵齊心「手」護臺灣,也表示守護臺灣生態,並見證自然史傳續的使命

「守護臺灣」儀式完成,象徵齊心「手」護臺灣,也表示守護臺灣生態,並見證自然史傳續的使命

林務局李桃生局長(左)致贈 20 套 2014 生態電影節影片合輯給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右)作為國際交流推廣

林務局李桃生局長(左)致贈 20 套 2014 生態電影節影片合輯給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右)作為國際交流推廣

生態人文展區(左上)、生態影片展區(左下)、展場之白海豚模型(右上)、生態出版品展區(右下) 生態人文展區(左上)、生態影片展區(左下)、展場之白海豚模型(右上)、生態出版品展區(右下)

生態人文展區(左上)、生態影片展區(左下)、展場之白海豚模型(右上)、生態出版品展區(右下) 生態人文展區(左上)、生態影片展區(左下)、展場之白海豚模型(右上)、生態出版品展區(右下)

生態人文展區(左上)、生態影片展區(左下)、展場之白海豚模型(右上)、生態出版品展區(右下)

導演親臨映後座談,與民眾分享拍片的心得與花絮故事

導演親臨映後座談,與民眾分享拍片的心得與花絮故事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3-08-21:5,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