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國際重要農情資訊

文 / 企劃處 林文傑
國際處 李蓮生 編輯

1. 世界土壤劣質化問題嚴重

  由於土壤品質的優劣,與糧食的生產有密切的關連,所以 FAO 將 2015 年訂為「世界土壤年」,希望能藉此機會喚醒世人多加關注土壤相關事宜。在此契機下,日本農林水產省農業環境研究所用迄至 2010 年止所蒐集到的資料為基礎,針對全球土壤現況進行研析並且公布研究成果,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由 FAO 所公布的資料得知,包括全世界長期可供做草地、森林等使用的農業用地面積約為 87 億 3,500 萬公頃(約占全球陸地總面積的 60%),但因地球暖化、各地各種天災人禍頻傳等因素影響,迄至 2010 年止約有 20 億公頃可供農業用地使用的土壤已出現劣質化現象。其中值得關注的是:可供做農業用地使用的耕地合計約 14 億 7,500 萬公頃中之 40%,已明顯出現不同程度的土壤劣質化現象,進而為全球人口仍然呈現增加趨勢的未來,帶來相當的大隱憂。

(二)目前全世界可供做農業用地使用的土壤中,約有 19 億 6,600 萬公頃的土壤出現劣質化現象,其中:

  1. 水災等因素產生侵蝕現象的土壤劣質化所占的比例為 55%。
  2. 風化所占的比例為 27.9%。
  3. 農藥及化學肥料等化學因素所形成的土壤劣質化的比例為 12.1%。
  4. 物理性變化所形成的土質劣質化所占的比例為 4.2%。

以下各地區土壤劣質化原因所占的比例順序(同上):

  1. 亞洲地區土壤劣質化的面積為 7 億 4,700 萬公頃:
    (1) 水災等侵蝕 58.9%。
    (2) 風化 29.6%。
    (3) 農藥及化學肥料等化學因素 9.9%。
    (4) 物理性變化 1.6%。
  2. 北美洲地區為 9,600 萬公頃:
    (1) 水災等侵蝕 62.5%。
    (2) 風化 36.5%。
    (3) 農藥及化學肥料等化學因素 1%。
    (4) 物理性變化所形成的土質劣質化所占比例極小,所以未列入統計。
  3. 中美洲地區 6,300 萬公頃:
    (1) 水災等侵蝕 74.2%。
    (2) 風化 8.1%。
    (3) 農藥及化學肥料等化學因素 9.7%。
    (4) 物理性變化 8.1%。
  4. 南美洲地區為 2 億 4,400 萬公頃:
    (1) 水災等侵蝕 50.6%。
    (2) 風化 17.3 %。
    (3) 農藥及化學肥料等化學因素 28.8 %。
    (4) 物理性變化 3.3%。
  5.  歐洲地區為 2 億 1,800 萬公頃:
    (1) 水災等侵蝕 52.5%。
    (2) 風化 19.4%。
    (3) 農藥及化學肥料等化學因素 11.5%。
    (4) 物理性變化 16.6%。
  6. 非洲地區為 4 億 9,400 萬公頃:
    (1) 水災等侵蝕 46%。
    (2) 風化 37.7%。
    (3) 農藥及化學肥料等化學因素 12.4%。
    (4) 物理性變化 3.9%。
  7. 澳洲地區為 1 億 400 萬公頃:
    (1) 水災等侵蝕 81.6%。
    (2) 風化 15.5%。
    (3) 農藥及化學肥料等化學因素 1.0%。
    (4) 物理性變化 1.9%。

(三)由聯合國相關資料得知,2010 年全世界人口總數為 69 億人,預估 2060 年將增加為 96 億人(增加率約為 40%)。2010 年全世界所生產的糧食約 49 億公噸(其中之 20 億公噸為穀物),勉強可以達到滿足人類對於糧食的需求,但在全球可耕地無法任意增加、世界各地氣候異常及各地的土壤劣質化問題愈來愈嚴重等因素影響下, 2060 年全世界的糧食供需可能陷入嚴重供給不足的困境,為世界的和平帶來相當大的隱憂。

2. 日本自 2015 年度起將實施長達十年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

  日本依「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的規定,自 2015 年度(2015 年 4 月 1 日至 2016 年 3 月 31 日)起的 10 年,農林水產省將執行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其相關要點如下:

(一)「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的基本理念是希望日本能將農林水產業建構成強大的產業,以及積極推展能夠充分發揮列屬日本國土保全相關的多功能政策為二大農業政策主軸,以期未來的十年能使日本的農業及農村所得達到倍增、將充滿美景的農山漁村的統予以傳承、以重視消費的觀點提升農業經營效益、重新建構可以促進農業自立自強的政策措施等為其努力的方向。亦即,在上述的前題下,日本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的主要架構分成食料農業村政策相關的基本方針、糧食自給率的目標、政府綜合性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其他必須辦理的事項等四大項。

(二)新「食料農業農村基本計畫」,以確保食料安定供給相關政策措施、農業持續發展相關的政策措施、振興農村相關措施、東日本大震災復舊與復興相關政策措施、農民團體重新整建相關政策措施等五大單元,陳述未來十年的農政施政方針,其主要的政策內容為:

  1. 積極推展促進日本產農產品及食品輸出計畫:由於世界農產品及食品市場呈現逐年成長、日本產農產品及食品的品質頗受國際市場肯定、「和食」已被聯合國認定為人類無形文化遺產、日本採取弱勢日元的貨幣政策等,有利促銷日本產農產品及食品的國內外場,宜以「農林水產品食的國別項目別輸出戰略」所規劃的政策目標為努力基礎,以期能實現日本農農產品及食品輸出量值快速成長的政策願景。
  2. 積極推展地產地消及食育政策:由於受到日本國內少兒化,人口老化及觀光客增加等因素影響,致使日本國內農產品及食品的產銷結構亦隨之變化,為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趨勢,宜以重視消費者的立場,積極推展符合日本各年齡層需求的日本型飲食生活相關事宜,確立供做漢藥原料使用的藥用作物產銷體制,積極建構保健食品與機能性食品等對於擴增農林水產品附加價值有所助益的產銷體制等政策,以期能達到確保日本國人健康,促進農山漁村地域發展等政策目的。
  3. 積極辦理六級產業化相關事宜:為使日本農林漁牧的成長能朝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宜以因應消費者的需求為基準,採取經由醫療保健、社會福祉、食品產業、農業等相關產業的合作方式,推展以「農村漁業成長產業化基金」所規定的事項為基礎,積極辦理建構新一代大規模集約型的設施園藝群、降低農產品及食品的損耗率、充分活用農山漁村所具有的農林漁業資源及各種人才等政策措施,以期能達到促進地域經濟成長等政策目的。
  4. 活用農地中間管理機構,進行農業結構改革:以都道府縣等第一層級的地方行政區設立的「農地中間管理機構」公法人為基礎,積極辦理農地借貸、農地買賣、農地整建等與農地管理相關事宜,以及積極培育並且確保農業負責人員的多樣化、積極辦理對於提高附加價值及降低生產成本有所助益的農業生產區大區劃等業務,以期能達到減少耕地棄耕,提高農業競爭力等政策目的。
  5. 開創日本型直接給付制度(又名為『多功能給付制度』):由於以耕地面積、作物別等為計算基礎的「經營所得安定對策」,在計算補貼金額時,對於列屬非補貼對象者容易產生農作物收入減少等問題。因此之故,農林水產省認為宜以確認農業具有多功能等特性為基礎,實施日本型直接給付制度,以期能夠維持並且發揮農業及農村所具有的多功能、提升糧食自給率與自給力等政策目的。
  6. 持續辦理農山漁村活性化相關事宜:由於日本受到高齡化及少兒化等因素影響,致使農山漁村的集落機能呈現下降、野生鳥獸為害相關問題愈來愈嚴重等憂患,進而使日本國土的保安與保全亮起紅燈。因此,有必要與社會福祉、教育、觀光、地域之整建等單位合作,積極辦理體驗自然生態等與城鄉交流相關活動。此外,宜以活用歷史的傳統、自然景觀等農山漁村所具有的特質為發展契機,辦理促進農山漁村的活性化相關事宜,以期能達到確保農山村所具有的生物多樣化等政策目的。
  7. 積極辦理林業成長產業化相關事宜:由於日本內多山,且日式房屋以木造建築為主要特徵,所以長期以來的日本林業,以確保森林的資源可以循環利用,以及維持山林所具有的多功能永續經營的林業政策為施政主軸。亦即宜以原木供給者的森林所有者等,與林業製造者充分合作為基礎,積極建構日本國產林業的安定且具有效率的供給體制,以期能實現林業成長產業化等政策目的。
  8. 積極辦理發展日本水產業相關事宜:處於世界人口持續增加而使水產品需求亦呈增加的狀況下,為使日本水產業的產業成長化,以及提升漁業人員所得與經營能力,宜以各地方以強化海邊機能所訂定的「海邊活力再生計畫」為基礎,加強辦理海邊到餐桌間之結合及促進水產品輸出相關事宜,以期能使日本的水產業能重現「世界第一」的願景。
  9. 持續辦理東日本大地震復舊與復興相關事宜:為使 311 大地震的復舊與復興相關事宜能夠順利推展,宜以充分活用復興支付款等相關政策為基礎,積極理鼓勵農業負責人員辦理農地集積、農地復舊或農地塩害之消除等與農地大區劃相關事宜,以及推展群聚性的水產加工區等政策措施,以期能達到建構「新東北」及新的糧食基地等政策目的。
  10. 積極辦理改革農民團體相關事宜:農業協同組合、林業協同組合、漁業協同組合、農業共濟組合(註:以辦理農業保險相關業務為主要業務的農業類團體)、農業委員會(註 : 日本所稱之『農業委員會』,系以辦理農地相關事宜為主要任務之農業團體,與我國各地方鄉鎮公所其所附設的『協調委員會』的功能類似),農業生產法人等,均屬依法設立的農業團體,但因渠等之設立宗旨及任務,隨時空變化而有所變化,因此之故,為了達到提升日本農業的國內外競爭力及提升農民所得等政策目的,有必要進行檢討及改革,以符實情之需。

3. 糧食多樣性因全球氣候暖化受到摧殘 聯合國提出警語

  聯合國 2015 年 1 月 19 日發表的一份政策文件指出,氣候變遷威脅供應世界糧食作物的遺傳多樣性,保護農作物和動物免於遭受此風險,對於維持產量和適應狂暴天氣模式至關重要。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某些野生作物-也就是不常被現今農民種植的一些品種-比起一些流行的作物品種更可以證明其對全球暖化更有韌性。但是這些野生品系有時最受氣候變遷威脅。該報告指出,在面對氣候變遷時,確保糧食安全並保護處於危險的物種是「人類面臨最嚴峻的挑戰」之一。

  FAO 報告指出,野生作物品種中的 16%至 22%,在未來 50 年內可能面臨滅絕的危險。他們包括了 61 %的花生品種,12% 的馬鈴薯品種以及 8%的豇豆品種。 FAO 副秘書長瑪麗亞•海倫娜•塞梅多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在一個全球變暖、天氣更加多變的嚴苛情形下,為了糧食所種植的作物和飼養的家畜,都需要有生物能力來適應前所未有的變化。為了防止農業遺傳資源進一步損失並轉而加強研究彼等之潛力,將強化人類適應氣候變遷的能力。

  為了提高糧食系統的韌性,該報告建議加強基因庫,包括目前被視為非主流的作物、對育種措施的檢視、建立社區種子庫,並提高不同地區農民之間的種子交流。該報告進一步指出,對於受到威脅的作物種子和遺傳物質,如果在野外不安全,就應在實驗室中被保留。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世界糧食產量到 2050 年必須提高約 60%,才能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而在許多地區,氣候變遷將使得產量提高變得更棘手。

  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加勒比海、印度和澳大利亞北部等地的作物種植面積即將被設定縮減,而氣溫升高將在美國北部、加拿大以及歐洲大部分地區開發新的農業區域。報告指出,耕作制度以及農作物本身都需要去適應這些新的環境。

  科學家們擔心,某些作物和動物品種,在面對氣候變遷時,若不採取保存措施,可能會被農民和牲畜飼養者所拋棄。育種人員在開發可以在極端氣候條件下茁壯成長的品種時,需要以合適的性狀來辨識遺傳資源。

4. 地底下及屋頂上,農場在大城市紮根

  在一個寒冷多雨的週五下午,一位名為 Steven Dring 的男士,正在照顧他種植在一個有點不同尋常環境中的胡蘿蔔嬰。綠芽是種在 LED 燈下的火山玻璃晶體的托盤中,而這個托盤是在繁忙的倫敦街道下面的 33 米隧道內。

  Steven Dring 是零碳食物( Zero Carbon Food )共同創辦人之一,Zero Carbon Food 在當地務農(而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地方),試圖幫助餵養世界上正蓬勃發展的城市的多計畫中的一項。在印度,社會企業在擁擠的公寓區樓頂開設小農場;中國大陸政府亦已建立城市農業展示箱,鼓勵城市居民在家裡開始種植作物。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富裕和貧窮國家的城市居民都將會膨脹,從農村地區運送食物會造成愈來愈多的污染。根據聯合國的預測,與現在 1/2 的人口住在城市相較,到 2050 年, 2/3 的世界人口將居住在城市。

  DRING 表示,在倫敦每日要提供 3,000 萬份餐點,因此我們得把所有的東西弄進城市,但同時也帶進了所有它所需要的包裝。所以,如果你可以攜帶任何食品生產進入城市,那是很好的。

  Zero Carbon Food 首先於 2014 年 1 月在 Clapham North 的一個中上層社區的廢棄二戰防空洞開始農事。該公司在一個小的測試盆中種植沙拉葉菜和根類蔬菜,使用 LED 燈來代替陽光,以珍珠岩晶體或細纖維 MATTS 代替土壤。 DRING 說,該合資公司正在建立其完整的生產地點,將用有 10,000 平方公尺種植空間的垂直堆疊的托盤填滿鋼筋和混凝土隧道。在 2015 年的第二季,它將開始銷售產品到餐館和家庭,雖然它僅能滿足全市的需求極微小部分。

  倫敦市長辦公室表示,倫敦的人口到 2030 年預計將成長 1/5,當地居民的人數將達到 1,000 萬人。預計增長幅度遠遠高於紐約以及全英國 2 倍,但低於許多發展世界中城市的預期。

  一位在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植物科學家和都市農業專家 Chungui Lu 表示,一個城市當然不可能生產其全部所需之農產品,但是它將與其他農作相結合。你不可能在一個城市種植小麥,但你可以種植出大量的高價值、新鮮的蔬菜。

5. 研究人員找出美國致命的豬病毒的新菌株

  美國研究人員已經確認摧毀數百萬隻仔豬的豬隻疾病新菌株,此徵兆顯示,當豬隻飼養者努力企圖遏制該疾病時,病毒會不斷變異。

  明尼蘇達大學獸醫族群醫學助理教授 Douglas Marthaler 表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的第 3 種新菌株,在明尼蘇達州的豬群檢測中被發現,它與在 2013 年初於美國所出現的原始菌株一樣具有毒性。 Marthaler 是在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期刊上報告此項發現,據信該菌株是之前已被確認的原始病株的突變。Marthaler 指出,原始菌株可能產生突變以加強他們在畜群中的免疫力。這也是像 PEDv 這樣的病毒本性,在進行複製時演化。病毒總是在不斷改變。

  在過去兩年,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已造成至少 800 萬頭豬死亡,大約占美國豬隻族群的 10%。由於豬肉供給減少,成為將價格推升至紀錄高位的主要原因。導致仔豬極端下痢的病毒,是如何來到美國,仍未可知,之前是在亞洲和歐洲部分地區發現。在 2013 年首次出現的新菌株對豬肉生產的影響,目前還不清楚。專家說它可能在 2013 年初即已存在但未被發現,或有可能是一個新的突變。第三菌株是否存在被發現的明尼蘇達州豬群之外,也是未知數。

  研究人員先前已確定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包含病毒豬的糞便,從豬傳給豬;它也可以從農場到農場的卡車加以傳播。豬隻生產者需要採取包括清洗載運車量及其他設備等預防措施,以防止新毒株如同之前的 2 種菌株的蔓延。

  代表美國豬獸醫協會的一名獸醫哈利斯內爾森表示,暴露在較早的兩種菌株之一,是否能提供保護,免受此新菌株之危害,沒有任何人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美國農業部門表示,豬流行性腹瀉病毒並不會給人類或食品安全構成威脅。

6. 吃全穀類可能會長壽

  根據兩個大型研究分析,吃愈多全穀類的人壽命更長,而且比較少死於心臟疾病。研究人員指出,早先的研究已將全穀類與降低第 2 型糖尿病和心臟疾病的風險連接再一起。

  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營養學系的資深作者 Dr. Qi Sun 表示,閱讀食品標籤的成分,消費者就會知道食物是否包含任何的全穀物的成分。常見的全穀物類型包括全麥麵粉,糙米,全燕麥,全玉米麵,和爆米花。

  幾乎所有的膳食指南都建議全穀類,按年齡有不同的總量。美國農業部建議,每天消耗的穀物至少有一半應該來自五穀雜糧。發表在 JAMA 內科醫學的新的研究結果,來自於 1984 至 2010 年女性護理師健康研究中的女性以及後續的 1986 至 2010 年健康專業人員中的男性資料,在兩項研究中,健康記錄和飲食問卷定期更新。報告顯示,消耗較多全穀類的男人和女人,比其他參與者身體更活躍,超過 188,000 研究參與者,在開始參與此項研究時,並無心臟疾病或癌症,在 2010 年時,約有 27,000 位過世。報告亦顯示,在研究過程中,食用較多全穀類的參與者,比起只食用最少量穀物的人,死亡比例少了 10%。

  報告作者估計,隨著每天額外 28 克(約 1 盎司)的全穀物,死亡風險下降了 5%,因心臟疾病死亡風險則下降 9%。雖然食用全穀物可大幅降低因心臟疾病死亡的風險,對於降低因癌症死亡的風險則沒有變化。

  位於美國馬里蘭州貝爾茨維爾的美國農業部人類營養國家研究計畫負責人大衛 M. Klurfeld 表示,這種觀察性質的研究不足以證明全穀物直接影響死亡率。Klurfeld 指出,包括這個甚至未能報告參與者所消耗纖維量的研究在內,大多數的研究都未能單獨列出全穀類的獨立效果。他說纖維補充劑可能與死亡和心臟疾病有類似的關聯,但一直難以研究。

  Sun 表示,全穀物不會導致血糖和胰島素水平的迅速變化,而精製穀物或其它碳水化合物,例如糖則會。這可以解釋為什麼全穀類具有較低糖尿病和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它們還含有如鎂、維生素和木酚素有益的營養物質,它們可以共同作用,降低心臟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雖然我們不知道多少五穀雜糧的「劑量」是最有利的,但從我們目前的調查和其他研究證據顯示,應該是「多多益善」。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104-02-16:4,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