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推動大糧倉方案暨行動計畫

  我國主要雜糧作物包括落花生、甘藷、食用玉米、紅豆、硬質玉米、大豆、薏苡等,2015年雜糧種植面積72,161公頃,產值107億元,產量約49萬公噸,農戶數近3萬戶。產地集中於彰化、雲林、嘉義、臺南、高雄及屏東等地區。查近年進口雜糧數量約800萬公噸,其中包括玉米400萬噸、黃豆240萬噸、小麥160萬噸,國產品約僅占進口量6%。

  為配合調整稻米產業結構及活化休耕政策,透過大糧倉計畫-推動國產雜糧產業發展方案,規劃於北部2期稻作低產區、中部沿海再生稻區、彰雲嘉高鐵沿線及地層下陷區、南部雙期稻作區等,推動稻田轉作甘藷、大豆、胡麻、蕎麥、食用玉米、花生等雜糧,預計至2020年將增加雜糧面積3萬公頃,產量約30萬公噸,以提高國產雜糧自給率。規劃輔導措施如下:

  • 建構代耕體系及契作契銷
    整合現有水稻大專業農或青年農民轉作雜糧作物,以契作契銷方式從事雜糧生產。
  • 建立集團產區及採後處理中心,導入企業化經營
    輔導共同採購資材防治及統一分級制度,建構集團產區及區域型採後處理(乾燥)中心,導入農企業經營模式,以鏈結後端行銷通路。
  • 導入CAS、生產追溯QR Code及驗證制度,建立市場區隔
    如建立雜糧CAS驗證、生產追溯QR Code、產銷履歷及有機驗證等制度,有效市場區隔。
  • 發展多元加工產品及行銷,落實地產地消
    輔導業者開拓直銷、參與國內外展售等行銷活動,並透過國內連鎖超市、量販店、農漁會行銷系統及網路宅配等多元行銷。

  透過大糧倉計畫建構代耕體系及契作契銷耕作模式之輔導措施,2016年國產雜糧種植面積已擴增5,281公頃、輔導完成雜糧集團產區18處,採共同採購資材防治及統一管理分級制,提升國產雜糧品質、協助建構完整區域型採後處理(乾燥)中心6處,導入農企業經營模式,以鏈結後端行銷通路、並完成國產豆奶50萬瓶開發與行銷,提升國產雜糧銷售量與農友收益。

  • 回上一頁
  • 106-04-24:26,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