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立夏(國曆5月5或6或7日)

立夏-夏季開始,萬物借溫暖的氣候迅速生長,立是建始,夏是假大,表示時序已換季,開始邁入夏季,而植物經春風吹拂、春雨滋潤,已逐漸長大,故名立夏
想像一下太陽是在此圓的正中間
二十四節氣在地球公轉軌道的位置

康乃馨在立夏時節盛開

節氣與農業

  夏季開始,早植稻已將進入抽穗期,病蟲害也開始活動侵染了。有關的農諺有:「初一落雨有花結無仔,初二落雨有穀做無米」,這天若下雨,以後雨水會多,但水稻易倒伏,開花無法授粉,收成會不好。

節氣與漁業

  在本節氣中,彰化附近海域仍有黑鯧漁獲。

  東北部海域之水溫仍在26℃左右,因此在彭佳嶼至蘇澳之海域仍可捕獲飛魚及飛魚卵。在南部海域28℃海水域中,亦可捕獲。

  澎湖海域之水溫仍約在25℃~26℃,彰化外海南端仍可捕獲鰆類。

  白帶魚是台灣重要漁獲物之一,其產卵期在四至八月,台灣西部沿海自十一月至第二年六月仍有白帶魚漁獲。

節氣與民俗

  台灣有「入夏補老父」俗諺,人們相信在立夏當天,要為年高的父親進補;不過面臨炎熱的夏天即將來到,這時所進補的當然是涼補而非熱補;另外南部則有在立夏日吃「蒲仔麵」的風俗,而客家人在四月八日,通常都會利用採自野外的鼠麴草製作草仔粿或米苔目,供全家大小食用,據說吃了可以減少夏天生疔長瘡。

  立夏,為夏季之首日,古云:「立夏之日螻蟈不鳴,水潦漫。」是說立夏當天青蛙如果不叫,夏季將多雨。

  四月初八是浴佛節,也就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當天寺院常以盆供銅佛,用小勺舀水澆佛身,這些浴過佛身的「聖水」,取來飲漱,據說可以袪病延壽。除了舀水浴佛外,還有釋放籠中鳥雀、桶內魚蝦,宣揚佛教戒殺生的放生會。浴佛與放生都是歷史悠久的民間宗教活動,它也隨著移民由中國傳到台灣。四月十四日仙祖生,是乞丐的鼻祖李鐵拐的誕辰,昔日台灣的大城市都有乞丐收容所,每年到了四月十四日,各個乞丐寮都要大事舖張,搭棚奏樂,演戲敬仙祖。

節氣與諺語

  • 立夏,補老父:立夏日要為年老的父親進補,有些地方(如宜蘭礁溪)則只是象徵性煮甜麵條大家吃。
  • 立夏北,無水通磨墨:立夏日刮北風,占乾旱。
  • 立夏,稻仔做老父:中部地區一期稻作此時已含苞將吐穗。
  • 立夏的雨水潺潺,米粟刈到無處置:立夏日下雨,占五穀豐收。
  • 三月無清明,四月無立夏,新米舊米價:清明不在三月,立夏不在四月,當年所出的新米(一期稻米)一定與舊米同樣貴。

節氣與種植

北部:紅豆、芥菜、黃秋葵、甘藷
中部:菜瓜、大蔥、大豆、甘藷
南部:白豆、烏豆、蘿蔔

資料來源: 二十四節氣與農漁民生活(內政部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編印)
  「臺灣生活圖曆」(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遠足文化共同出版)
田園之春叢書-臺灣二十四節氣

 

  • 回上一頁
  • 94-04-11:6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