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小雪(國曆11月21或22或23日)
想像一下太陽是在此圓的正中間
二十四節氣在地球公轉軌道的位置
節氣與農業
氣候寒冷,在中國北方,逐漸降雪。此時台灣北部地區二期稻仍然收割當中,南部地區因氣候暖和,一期稻作可進行播種育苗,冬季裏作雜糧作物此時也可栽培,台灣唯有高山地區才有降雪的可能。
節氣與漁業:參見立冬
在立冬前後,台灣北部海域水溫仍稍高,約在22℃~24℃,故可捕獲家腊,而東部在本節氣中因黑潮流之影響,仍維持在24℃~27℃之水溫,故東部適高溫魚類仍是不變,有旗魚、沙魚、加納、紅目鰱等漁獲。
節氣與民俗
處於亞熱帶的台灣,此時雖已入冬,有時氣溫還會很高,俗稱「十月小陽春」。從前農業種植及育種技術比較不發達,農民為求隆冬時節仍有「菜」可以佐餐,便在此時開始醃菜。農業育種技術進步,四季皆有便宜的生鮮蔬果可以佐餐,農民已不再作興醃菜過冬。
而十月下半月的民間祭典,有十月十五日的下元水官大帝誕辰日,俗稱下元節。民間祭拜水官大帝,時間是清晨,祭品與祭儀和上元節祭拜天官大帝相似。
節氣與諺語
- 小雪小到:烏魚群在小雪前後剛到台灣海峽來,故云小雪小到。
- 月內若陳(響)雷,豬牛飼不肥:十月已入冬應無雷,若打電表氣候不順,占豬牛六畜有災疫。
- 十月豆,肥到不見頭:布袋一帶到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此時豆仔魚相當肥美。
節氣與種植
北部:萵苣、芹菜、胡椒、刈菜、朝鮮菜
中部:馬鈴薯、大蔥、玉米
南部:關刀豆、胡瓜、大蔥、玉米
資料來源: | 二十四節氣與農漁民生活(內政部與中華民國農訓協會編印) |
「臺灣生活圖曆」(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遠足文化共同出版) 田園之春叢書-臺灣二十四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