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一、加強國際農業合作

(一)推動加入區域經貿整合協定

  WTO整體談判成果不如預期,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之WTO第11屆部長會議也缺乏實際成果,各國多積極投入區域或雙邊FTA談判;鑒於CPTPP已完成基本協商,我國已積極加強各項準備工作,以利參與CPTPP第二輪談判。

  面對加入CPTPP後對我農業部門之影響及契機,持續蒐整相關資料及掌握談判進展,評估對我農業可能影響,研擬談判立場與因應對策,並持續編列預算挹注農產品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以提升農業競爭力,確保農民收益與加速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因應貿易自由化對我農業可能之影響,並掌握未來CPTPP會員國農產品市場開放之契機。

(二)積極參與國際組織

  為參與國際重要農業議題之討論,以維護我國利益及對國際農業社會做出貢獻,本會持續參與WTO、APEC、亞洲生產力組織(APO)、亞洲農業研究機構聯盟(APAARI)及亞非農村發展組織(AARDO)、亞太種子協會(APSA)、OIE等國際農業組織或國際組織農業相關活動,並加強與亞蔬-世界蔬菜中心(AVRDC)、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FFTC)及國際土地政策訓練中心(ICLPST)等在臺國際機構之關係。

  派員出席「WTO第11屆部長會議」,以及APEC相關活動,包括於越南召開之APEC「因應氣候變遷APEC糧食安全及永續農業高階政策對話(部長級)會議」、「第29屆年度部長會議(AMM)」及「打擊非法採伐林木及非法貿易專家工作小組(EGILAT)」第11及12次會議,以及於韓國首爾舉辦之「第4屆林業部長會議」等。此外,積極派員參與重要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會議如美洲熱帶鮪類委員會(IATTC)、中西太平洋漁業委員會(WCPFC)、印度洋鮪類委員會(IOTC)、大西洋鮪類保育委員會(ICCAT)、南方黑鮪保育委員會(CCSBT)及「南太平洋區域性漁業管理組織(SPRFMO)」與「北太平洋漁業委員會(NPFC)」等年會及相關工作小組會議共計90場,2017年爭取鮪類及類鮪類漁獲配額約9萬2,063.5公噸。

(三)推動農業合作

  與泰國、荷蘭、印尼、印度、匈牙利、加拿大、越南及法國等8國召開雙邊農業合作會議,促進多項技術合作、產業交流及排除農產品貿易障礙等,另安排薩爾瓦多及聖文森農業部長參訪我農業發展成果,於2月及7月分別完成簽署「臺土耳其合作農業合作備忘錄」與「臺波蘭建立農業領域諮商機制瞭解備忘錄」。

  為針對區域糧食安全與農業永續發展做出具體貢獻,與法國在臺協會於6月1日共同舉辦「2017臺法循環農業研討會」、9月4日至9月8日辦理「設施農業產業加值之國際合作訓練班」以及與國際稻米研究所(IRRI)於11月22日辦理「2017氣候變遷下提升水稻生產之遺傳及生態方法工作坊」。

  為鼓勵青農及農校生參與國際事務,與外交部甄選30位優秀「農業青年大使」於9月分別赴菲律賓及印尼進行人才交流,協助青農建構國際人脈網路。

  在漁業合作方面,9月與美國海洋與大氣總署(NOAA)西南漁業中心(NFMS)進行臺美雙邊漁業諮商會議,雙方就續簽「臺美漁業與養殖合作瞭解備忘錄」達成初步共識。

(四)促進兩岸農業交流

  兩岸秉持對等尊嚴、互利共榮原則,踏實外交、互助互惠的理念,推動農產貿易、防疫檢疫、漁工管理、農業智財權管理與農林漁牧產業等業務。2017年審查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農業專業交流參訪373團、4,135人次,另審查大陸農業商務人士來臺50團、101人次。

  為避免開放中國大陸農產品造成衝擊,持續管制中國大陸部分農產品進口;對於臺灣具技術優勢之農產品維持為禁止赴陸投資項目,在維護農業產業發展及保有競爭優勢技術前提下,力求國產農產品品質提升,均衡開拓並長期經營各區域潛在市場。

  2017年臺灣與中國大陸的農產貿易金額達到20.7億美元,較2016年18.8億美元成長10%,其中臺灣農產品外銷中國大陸金額為10.3億美元,成長幅度達到13.2%。

(五)推動新南向農業

  積極推動以「區域農業發展」旗艦計畫為主軸之農業新南向政策,重點工作與成果包括:

(1) 促進臺灣農業資材、設備及技術外銷,全面提升與新南向國家之農業合作關係:2017年辦理臺泰、臺印尼、臺印度、臺澳及臺越等5場新南向農業合作會議,解決雙邊關切重要農業議題。我國與新南向國家農產品貿易金額57.6億美元,較2016年增加9.3%,其中我國外銷新南向國家金額為13.3億美元,較2016年成長7.4%;2017年我國肥料、農藥及農機設備外銷新南向國家數量為50.2萬公噸,較2016年增加33%,肥料及農藥出口量分別增加34.6%及5.1%,農用機械出口值增加6.5%。

(2) 加強農業人才及技術雙向交流,培養跨國農業人才:2017年我與新南向國家政府高層農業人員交流共計614人次,並透過在臺農業國際組織或本會試驗研究單位辦理訓練班,計有7國42學員來臺參訓。另提供國內大學之僑外生99人進行農業職涯探索。

(3) 強化農業雙邊經貿與投資關係,促成業者在新南向國家之農業投資:協助業者赴新南向國家農業投資,並透過與目標國家合作設置「綜合農業示範區」,強化農糧、園藝、畜牧及農田水利等合作,引進臺灣農業機械、設施與農業資材,協助業者突破在新南向國家面臨之投資與貿易相關障礙。

(4) 建置重要糧食生產(備儲)基地,共同維護區域糧食安全:協助台肥公司評估於印尼投資設廠,並規劃於泰國、馬來西亞以肥料產品結合當地農民契作生產,建立香米或蔬菜供銷體系與備儲基地,維護糧食安全,以及適時出口蔬菜至臺灣解除汛期供應不足之壓力。

  • 回上一頁
  • 107-05-03: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