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應用草蛉防治查數小型害蟲之方法及成就

茶業改良場 曾信光

一、前 言  

  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為多年生之木本植物,有複雜之生物相,相對的其生態系較具恆定性(Homeostasis),因此在施行永續經營栽培之技術上提供非常有利的應用條件。目前政府正加強推動作物之永續經營理念,而管理上最重要之三項工作重點為(1)肥料的合理施用(2)病蟲害的綜合防治方法(3)雜草的非農藥防除方法,而生物防治即為其中重要工作之一。

  基徵草蛉(Mallada basalis(Walker))是屬於捕食性昆蟲,其幼蟲食量大且容易飼養,能捕食小型昆蟲的卵及幼蟲,為本土性天敵,例如在茶樹上可捕食蚜蟲、刺粉蝨、介殼蟲、蛾類及幼蟲。其成蟲在田間取食花粉及蜜露,幼蟲共有三個齡期,可捕食害蟲之卵及小型幼蟲一生產卵數約1000個以上。在25~28℃室內飼養,卵期約4~5天,幼蟲期約12~14天,蛹期約7~8天,成蟲期約3~4個月,完成一個生活週期約20至25天。其中幼蟲以外米綴蛾卵飼養,成蟲則以水及蜂蜜與啤酒酵母粉1:1的比例混合作為食物,可在室內大量繁殖後釋放至茶園捕食小型害蟲。

 

二、草蛉在茶園中防治害蟲之方法及成效

  因茶樹為密集生長的作物,枝葉相連,有利於草蛉幼蟲在植株之枝葉間爬行分散,尋找食物,因此在茶園中選擇隔行及間隔10~20株作定點釋放即可,如此可以節省人力及時間。釋放時則以產卵紙上剛孵化幼蟲將紙片撕下固定在茶叢內即可。以下即說明利用草蛉防治茶園中小型害蟲之方法及成效:

  1. 釋放基徵草蛉防治茶葉螨:在0.3分地之茶園,螨卵數密度在40隻/葉時,每星期每株釋放剛孵化之草蛉幼蟲240隻,每隔20株為一釋放點,共釋放5次,可有效抑制茶葉受害的發生。
  2. 釋放基徵草蛉防治神澤葉螨:在茶園中釋放40~120隻等不同數量之草蛉幼蟲後,結果在第一次釋放,防治率即可達到69%~93%之間,顯示基徵草蛉對神澤葉螨具抑制效果,葉螨的密度越低或釋放的草蛉數量越多,則越快達到抑制的效果。
  3. 釋放基徵草蛉防治小綠葉蟬:在茶園釋放草蛉幼蟲防治小綠葉蟬,結果顯示在小綠葉蟬發生之第一次高峰(夏茶)未能有效控制,而在第二次高峰期(秋茶)才稍具成效。但再經後續試驗,結果顯示春茶時期,釋放草蛉一齡幼蟲達每株茶樹三十隻,每隔十天釋放一次,並配合懸掛黃色黏紙即可降低小綠葉蟬密度。然而夏茶時期,除了釋放草蛉幼蟲及懸掛黃色黏紙之外,仍需配合噴灑二次低毒性藥劑以降低害蟲密度。
  4. 釋放基徵草蛉防治蚜蟲:在茶樹上分別每叢釋放2至8隻不等數之草蛉幼蟲,由結果顯示釋放後第13日其防治率達到69%~91%之間,釋放量越多,其防治效果較為理想。
  5. 釋放基徵草蛉防治刺粉蝨:可使刺粉蝨卵、一齡幼蟲及二齡幼蟲至蛹等之蟲口數明顯降低,防治率分別為74.5%、72.1%及77.5%。

 

三、結 語

  應用草蛉可以防治多種小型害蟲、害螨,但在田間觀察中發現異常的環境條件亦會影響草蛉的活動,如在溫、濕度太高或太低及多雨的條件下是不適合釋放的時機,可以利用低溫冷藏的方法,將未釋放出去的草蛉卵貯存起來,等待適當時機再予以釋放。根據農試所應用動物系吳氏所做試驗結果,顯示基徵草蛉在10℃的低溫下,幼蟲冷藏25天後仍有70%以上存活率,而卵可貯存4天及蛹貯存7天尚不影響存活,因此可以利用低溫對草蛉卵及蛹進行短期的貯存,而以幼蟲進行較長期的貯存來調節草蛉在茶園釋放的時間。釋放的時機,必需把握在害蟲剛開始發生,密度不高時立即進行,方能達到防治的效果。又因在茶園中螞蟻為草蛉卵最大的天敵,螞蟻可在當日內即將草蛉卵搬到蟻巢內作為自己的食物,因此必需以釋放草蛉之幼蟲較為適當,或先將螞蟻防治後再釋放草蛉才能發揮較佳的防治效果。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3-01:2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