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10月(第112期)
糧食動員準備機制之運作
一、前言
糧食問題影響國民生計與國防戰力,不論在平時與戰時,民生與國防為密不可分,民生之外無國防,國防之外無民生,「糧食動員準備」即係為支援國家總體戰爭,強化糧食物力動員之整備工作。本項糧食動員準備業務,因關係國民生計及戰略糧食物資安全儲存與支援,其業務運作屬跨部會性質,與國防部、經濟部、內政部及各縣(市)政府等機關,均密切相關,須結合政府不同部門,以發揮其功效。農業委員會(以下簡稱本會)依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實施辦法」及經濟部所訂「物資動員準備方案」,訂定「糧食動員準備計畫」,並由本會第二辦公室負責辦理。
二、糧食動員準備目的
目前兩岸仍屬敵對緊張狀態,對岸中共仍以「文攻武嚇」對我們國家進行統戰壓迫。最近中共在東山島進行演習,更首次動用三顆衛星對台灣海峽方圓350海浬進行偵察監視,並模擬對抗以台海衝突為主要目標。另外,台灣受自然環境影響,除颱風頻繁之外,地震的發生對我們更造成嚴重傷害,前年「921」地震,造成的傷害與衝擊,以及最近所發生的「桃芝」颱風過境,更重創中部及花東地區,讓人怵目驚心。基於國家安全以及自然災害的環境因素,我們應有所防備,提高全民的警覺性與緊急應變能力,防患於未然。
「糧食動員」旨在結合本會糧食管理機關與當地縣(市)政府機關、軍方及農會等全國性防救災害協調機制,整合糧食救災、救援、救護等相關國家和民間資源,秉持平時與戰時結合的原則,藉以增強民防物資自救、自助能力,達到鞏固「全民國防」基礎。糧食動員演習即係配合物資與經濟動員準備工作,結合國防戰備及緊急應變需要,並藉業務演習,建立共識,統一作法,以提昇緊急應變能力,落實年度糧食動員準備計畫,以期有效達成糧食動員任務。
本會為使各糧食管理機關善盡糧食安全維護職責,提昇全國各地糧食管理人員對於糧食緊急動員應變能力,落實消防救護等災害緊急應變作業,本會即依據「經濟部物資、經濟動員準備聯合督導實施計畫」,實施年度糧食動員準備測驗演練。並於本(90)年8月21日,假本會中區糧食管理處南投辦事處舉行「90年度糧食動員緊急應變演習」,請本會第二辦公室古主任主持,除邀請本會各區糧食管理處、南投市政府、南投團管區及南投農會等相關機關人員蒞臨參觀之外,同時由經濟部張委員克鑑擔任總領隊,率同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作業室、國防部作戰次長室、國防部物力司、內政部警政署、台灣省政府及經濟部研發會等相關督導人員蒞臨,並擔任本次演習之督導與評核。
三、演習實施方式及內容
(一)糧食動員演習要項:
本會辦理90年度糧食動員準備演習,係假設戰時兩岸引發戰事,本島遭受中共攻擊及平時遭受重大天然災變,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糧食物資無法正常供應,必須立即對糧食等必需品建立完善之支援體系,俾使糧食物資作有效之節制與供應,以達安定社會,維護全國基本生活需求。
另外,鑑於「921」大地震及「桃芝颱風」災害帶來的慘痛教訓,本次演習特將「公糧倒塌緊急搶救之處置」納入演練,以提供本會各區糧食管理處研究參考。南投辦事處為全力達成交賦任務,並收示範觀摩之效果,多次召集會議,共同籌劃全盤演習計畫,妥擬以下演練項目:緊急應變指揮所之開設、辦理食米申購及撥售作業、糧食緊急支援國軍部隊之處置、糧倉倒塌緊急搶救之處置、暴民搶糧之處置、糧食遭火警及傷患救護之處置等項目。
(二)演習方式:
上項演練構想狀況,在戰事發生時或緊急災害發生時,可能為單一事件,也可能是同時發生,南投辦事處為求慎重,並使參演人員有更深刻印象,規劃為高司及實員方式,以分解動作逐項演練。即以簡報報告南投地區轄內糧食儲存分布狀況及管理情形,並假設國家進入動員緊急狀況,或因地震、颱風造成南投地區嚴重傷害。此時南投辦事處接獲指示,依權責立刻設立「糧食動員緊急應變指揮所」,並展開糧食物資支援作業。同時假設南投縣農會南崗辦事處倉庫實施糧食配售、糧倉倒塌緊急搶救、暴民搶糧、糧倉遭火警及傷患救護等假設的各種狀況之處置,由南投農會南崗辦事處倉庫為作業示範,採實員、實物、實作方式,作各項突發狀況處置之演練。
(三)糧食動員演習內容
-
糧食動員緊急應變指揮所開設與運作
糧食動員緊急應變指揮所,乃動員時期發號命令中心,其目的在迅速統合糧食物資支援機制,戰時支援前方作戰,並為安定國民生計之支柱,是平時應建立之編組。
開設緊急應變指揮所重點要領,主要在於接獲上級指示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實施全國總動員時,應立即召集指揮所小組人員進駐指揮所,同時各組成員須先架設對外聯繫通信器材,檢視各類表報資料,如公糧食米驗收證、各委託倉庫庫存表及調撥單,並通知轄內各委託倉庫檢查存糧及加工設備,確實掌控轄內公糧倉庫存量,因應隨時所需之食米加工需求,並依程序隨時接受當政府配售站之申請,辦理食米撥售作業。
此項演練處置重點,主要在於各編組人員能否迅速進駐展開應變作業,指揮所編組裝備與作業用品資料,是否齊全完備?以及通訊系統能否保持暢通。
-
動員時期辦理食米申購及撥售作業
戰時人民購糧不易,同時需要防止人民大量收購糧食囤積,必須由當地縣(市)政府定量配售,以免造成社會之不安。當地縣(市)政府依據「民生必需品短缺時期配給配售實施辦法」設置民生必需品配售站,糧食指揮所應配合調度轄內各公糧委託倉庫,隨時接受當地縣(市)政府所設置配售站申購食米。此項演練處置重點:
(1)嚴控糧食配給配售物資存量準備為食米3個月安全存量目標。
(2)瞭解當地縣政府配給配售站申購食米之作業流程,並確實對配售站人員申請食米之各項資料審查。
(3)食米之申購及撥售作業審核是否正確、迅速。
(4)食米撥售作業包含加工、檢驗及運輸,是否發揮撥售機制,能夠適時、適量進入災(戰)區,有效分配支援之功能。 -
糧食緊急支援國軍部隊之處置
「三軍未發,糧草先行」古有明訓。戰時糧食緊急支援國軍部隊,係提升戰力重要而不可或缺的民生必需品,如果戰爭時期國軍作戰部隊無法按正常程序取得補給食米,對於國軍部隊戰力必定會有嚴重的影響。因此,本會與國防部即有「軍糧」之撥售之業務,並簽訂「戰時糧食緊急支援協定」,而此項食米之支援補給作業,本會列為重點工作,更為軍方所重視,在演練時列為重要推演項目之一。
其處置重點,係假設當時物資供應失調,當地政府所開設民生必需品配售站,無法按正常程序取得補給食米,指揮所需掌握轄內糧食存糧,並對食米作靈活調度,由國軍部隊依「戰時糧食緊急支援協定」,就地向公糧倉庫進行食米補給作業,確保作戰無斷糧之虞,發揮及時支援補給,以維持國軍戰力。本項演練實施要領:
(1)過境部隊在原補給系統無法接濟糧食情況下,如何就近取得糧食補給。
(2)假設戰爭發生時,附近公糧倉庫撤銷,部隊如何儘速取得糧食補給。
(3)撥糧倉庫在受理軍方提糧時,如何向糧食指揮所報告,並迅速按規定審核撥糧。 -
糧倉倒塌緊急搶救及暴民搶糧之處理
台灣地屬太平洋西岸地區,同時在歐亞板塊地震帶,受自然環境影響,除颱風頻繁之外,地震的發生,對我們更造成嚴重傷害。前年「921」地震,中南部及東部地區均發生圓鼓式糧倉倒塌情形,損失甚為重大,當時本會第二辦公室及各區糧食管理處,即刻參與各地糧倉搶救及協助復建工作,同時對於受災缺乏民生物資地區,以及支援災區搶救工作的國軍部隊,提供食米支援,發揮糧食緊急供應之功能。
此項演練即假設糧倉倒塌,影響公糧之儲存,如何搶救稻榖食米?聯繫當地農會動員所有人力,將倒塌破包之公糧重新改裝堆置,並覆蓋帆布以防止淋雨受損,並且請求軍方支援參與糧倉之復建工作。另外,對於防止暴民搶糧措施,平時教育員工關心辦公室及倉庫之週遭環境,發現可疑人物隨即報告,並指定巡倉人員按時巡查,防範意外事件發生,一旦發現有歹徒搶糧時,員工須機警鎮定,運用防護組常年訓練之防制搶劫技巧,設法制伏歹徒,同時應請憲警單位協助支援,並加強與憲警單位聯繫,防止搶糧事件發生。
本項演練係著重在與軍警、農會及委託倉庫等機關團體間協調連繫與支援,透過此示範觀摩,提醒本會各管理處共同研究,當災害發生時,災區陷入困境,如何以平時己準備完善連繫體系,達到「化民力為我力,融我力於戰力」,結合民間團體自行發揮支援之功能。
-
糧倉火警救災應變及傷患救護
火災具有緊急之危險性,並常造成社會成本極大之損失,最近發生於汐止區東帝士大樓火災事件,令社會大眾怵目心驚。基於火警所造成的嚴重災害,以及人員遭受火警之急救處置,應予特別重視,此項安全防護工作,本會各糧食管理處平時即對員工實施火警救災應變與救護,列為重要教育與訓練,以臨時編組方式,設置消防班、警備班及救護班,並且配合當地政府消防機關,實施各項消防安全與救護演練時,均給予充份支援。
此一演練目的即著重於如何運用平時熟練消防知識,迅速撲滅火災,聯繫消防單位支援搶救,以及發現人員受傷時,立即做簡易急救之處置。參演人員假設發現倉庫著火時之處理,立即關閉電源,通知各部門及受災農會主管,同時消防班人員即刻作初期滅火,警備班人員在四週進行警戒,防範可疑份子趁機破壞,救護班對於遭受重物掉落襲擊或壓傷受傷人員立即施予妥善急救;而且請求當地消防單位支援滅火,以及醫療單位前來支援,將傷患送醫治療。前項火警災害防救與傷患救護實地操作,在南投消防單位與醫療機構密切配合之下,一一依程序步驟完成救災防護演練,也讓各單位參觀人員對本次演練示範作用,留下深刻印象。
四、結語
糧食動員緊急應變準備之演練,不僅是運用於戰時,而平時發生重大天然災變,亦得視災情狀況配合辦理,此項演練已沿襲多年,而由本會各區糧食管理處輪流主辦,並交換業務心得,期透過示範觀摩演習,提供各單位在發生突發狀況時,能適時、有效的應變處置。
有鑑於國家安全以及災害防救工作,是關係我們生存問題,政府向為重視,我們應體認居安思危,臨危不亂,「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並能熟悉動員政策、法令及作業程序與要領,有效靈活運用各項動員指揮體系,提昇緊急應變能力,發揮全民動員準備業務會報組織之最大功能,達到安定社會民心,支援軍事戰力,重建災區,確保人民福祉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