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區

我國果實蠅共同防治體系之檢討與改進措施

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高清文
農業試驗所 鄭允‧林俊義

壹、前言

  光復初期,台灣經濟仰賴農業,香蕉及柑桔外銷日本為當時外匯收入之大宗,故影響水果出口之果實蠅檢防疫問題,就成為農復會重點工作(劉和元,1966)。多年來,全省性共同防治幾乎全由政府出資及指導,也歷經了不同技術之應用與改良(李文蓉,1977;邱煇宗等,1977;張國輝,1977;湯慶銓,1977;Lee and Chang,1980;邱及楊,1998),目前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上已退居次要地位,再加上進入WTO後開放農產品進口之衝擊,由政府主導果實蠅共同防治的必要性及如何現代化,是本文的討論重心。

  面對日增之進口競爭,國產水果必須積極改良園藝性狀以求內外銷的永續發展,但高品質水果之外銷關鍵仍依繫於檢防疫處理,尤其是以果實蠅為主。對於外來害蟲絕對要採行檢疫及撲滅的手段,如美國本土對入侵之地中海果實蠅防除即屬之;但對於本土之果實蠅種類,則需以現代化的防治管理來因應,如夏威夷採取區域性共同防治(Area-wide control)理念(Lindquiest,2000),管控已存在之地中海果實蠅、東方果實蠅、瓜實蠅及B. latifrons四種果實蠅之危害,且能外銷果品,就是值得學習的範例。

貳、工作現況

  果實蠅防治為水果生產之必要措施,應深入檢討如何進行才是。自民國45年起,曾先後採用多種防治技術(見表1),其中,不孕性昆蟲技術因台灣地區幅員廣大,無法收效,故仍以甲基丁香油滅雄法最具可行性。防治目標以壓制果實蠅密度為主,並由農試所辦理全省監測(黃毓斌等,1997)。70餘處監測站每旬回報,由農試所彙整密度資料後定期發佈旬報,每次發行逾200份,對象遍及各縣市政府、農會及試驗改良場所等單位。除例行之防治外,並就全台密度偏高之地區進行機動防治,再輔以食物性誘餌撲殺雌蟲,可立即減少水果之受害。

附表:歷年來採用之果實蠅果實蠅防治技術一覽表DOCX / pdf

  辦理共同防治之優點為,全區農民可同時使用由政府提供之高品質防治資材,定期定點防治,大幅消除防治死角。更因監測系統完備,任何突發狀況均可在短時間內控制,故自83年以來即未發生重大疫情,惟其缺點為:(1)若農會未妥善規劃,將直接影響防治效果,且防檢局及農試所均無從著力;(2)農民辦理果園內之誘殺,但對無人管理地區及廢園等蟲源孳生處,卻無計可施;(3)農會對防治技術宣導不足時,將直接影響效果。總之,目前中央雖有良好的規劃,如密度監測及資材分配等,但因廢棄果園管理不易,且果實蠅族群常隨水果生產而不斷遷移及增值,如各地區農會及農民不能主動積極配合共同防治工作,則成效將大打折扣,因此,有必要再強化果實蠅共同防治的運作體系。

參、現代化果實蠅共同防治體系

  自1994年重整果實蠅防治團隊後,工作成效已大為提高,但為求更「現代化」,2001年起農委會將此項工作列為中美農業科技合作計畫,與美國夏威夷州進行合作。經農試所派員至夏威夷,實際瞭解夏州之「區域共同防治」規劃後,擬定將我國果實蠅防治轉型為動態之防治管理,其主要內容係針對前述3項缺點予以突破,澈底修訂原有共同防治之工作藍圖:

一、由農會提報「區域共同防治」之果園,由防檢局及農試所進行地理定位與防治規劃。

二、除果園內進行誘殺外,再針對來自野生寄主及廢棄果園之果實蠅進行動態監測,搜尋蟲源並予以殲滅。屬於公共地者由農會及公所執行,廢園部份則通知園主配合,或比照公共地進行撲滅。

三、辦理「區域共同防治」講習,集合培訓各級農民幹部,加強學習各項技術細節。

四、重組基層防治體系,貫徹由中央至地方之「一條鞭」管理,並開啟資訊交流管道,提供各「防治區」之地理定位、水果產期、產量及果實蠅密度等資訊。

五、凡列管之「共同防治區」,將由政府按時提供防治資材、產銷資訊、密度資訊及辦理講習等服務,並定期考評各區之成效等級,作為評選「外銷供果區」之依據。凡無意願配合之鄉鎮,均不再列入補助範圍,由農民自理防治。

肆、改革現況

一、民國90年12月間分兩梯次召開全國性之「果實蠅區域性共同防治規劃」會議,172處地區農會或公所中,已有142處參與現代化之「區域共同防治」,共提報450個防治區,總面積56000公頃;

二、上述參與之農會已於5月間提送各防治區之地形圖、果樹種類、產期產量、農民產銷組織等基本資料,以供建檔列管;

三、91年3月起,已開始至各防治區進行衛星地理定位,確認防治區範圍,逐步建立動態監測果實蠅發生密度之機制;

四、防治區未來一律採用新型傘式誘殺器及甲基丁香油毒餌,首批防治資材已於5月完成招標,預定於7月間分發至各地區,全面使用;

五、預定於6~7月間辦理3~5梯次之全省防治幹部訓練研習營;

六、91年度「區域共同防治」預計實施5~6萬公頃,為原有共同防治12萬公頃之1/2。另有6萬公頃果園將逐年納入新規劃,或改由農民自行辦理防治,全部轉型過程預定於3年內完成。

伍、結論

  果實蠅防治工作現代化變革完成後,計畫之執行內容及效率將公開化,各地之最新防治資訊均可即時由電腦資訊擷取,提供中央至地方共同檢討修正防治策略。除可比較各防治區執行效率之優劣,提升農民信心外,對於防治資材分配之公平性、效益性及機動性,均可客觀地加以評估。隨後將再建立考評防治績效之機制,對優良者予以敘獎勉勵,並由產銷單位推薦為外銷採果區;成效不佳者,也可加強監督或裁撤,使防治工作能不斷改進,成為國際果實蠅共同防治之優良表率。

參考文獻

 

  1. 李文蓉. 1977. 輻射線對東方果實蠅 (Dacus dorsalis) 在臺灣之研究. 東方果實蠅研討會論文集pp. 50~58,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2. 邱煇宗、林純如、劉錦妹、周添達. 1977. 東方果實蠅 (Dacus dorsalis Hendel) 之大量繁殖. 東方果實蠅研討會論文集pp. 59~65,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3. 邱錫欣、楊麗珠. 1998. 台灣省果實蠅防治現況與展望. 台灣果實蠅防治技術研討會專刊 1~8頁.

     

  4. 張國輝. 1977. 不孕性果實蠅之釋放. 東方果實蠅研討會論文集pp. 66~68,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5. 湯慶銓. 1977. 以不孕性昆蟲技術防治東方果實蠅之效果評估. 東方果實蠅研討會論文集pp. 69~76,臺灣省政府農林廳編印.

     

  6. 黃毓斌、高靜華、鄭允. 1997. 台灣地區東方果實蠅之發生及其疫情監測. 植保會刊 39:125~136.

     

  7. 劉和元. 1966. 東方果蠅消防除技術之研究. 台灣植物保護工作-劉廷蔚先生六十歲紀念文集. 189~193頁.

     

  8. Lee, L. W. Y. and K. K. Chang. 1980. The Taiwan Project. In “Proceedings of a Symposium on Fruit Fly Problems” (Eds. Kyoto and Naha), pp. 85~97. Nation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Yatabe, Ibaraki, Japan.

     

  9. Lindquist, D. A. 2000. Pest management strategies: Area-wide and conventional. In “Area-Wide Control of Fruit Flies and Other Insect Pests” (Ed. K. H. Tan), pp.13~19. Penerbit 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 Pulau, Pinang, Malaysia.

 

本網站刊載之「農政與農情」其所有內容,包含文字、圖像等皆可轉載使用,惟須註明出處。
  • 回上一頁
  • 94-04-26:16,069